在语文课堂中,将自主学习的机会让渡给学生
2020-06-01侍述娟
侍述娟
摘 要:本文旨在探索在小学课堂中将自主学习的机会逐渐交给学生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能力 方法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4.018
一、影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效果的因素
1.学生方面的因素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通常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学习兴趣、意愿水平、学习方法等,兴趣是影响独立学习的最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剛进入学习的状态,因此整体自学能力都比较低,但是他们容易产生好奇心,他们经常依照自己是否感兴趣来决定是否学习,并且将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学习的主要部分。因此,在研究教学方法与策略时,应考虑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来驱动独立学习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能力的培养正处于起步阶段,他们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困难,他们要么依靠家长或教师解决学习上的难题,要么依靠自己的意志力解决问题。如果小学生的意志薄弱,他们就会因为遇到困难而出现退缩的心理。适当的学习方法和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对于独立学习的模式至关重要。如果学习目标不合理且过高,则学生很难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这会挫伤他们。学习方法也是如此,一旦选择了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即使他们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很难满足学生的期望。从长远来看,学生不再对自学感兴趣。
2.教师方面的因素
在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中,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课堂教学方法对自主学习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应改变单方面输出知识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充当指导者,进行关键知识和关键理论的教学,然后让学生独立学习和探索,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它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自学获得知识,增强自信心,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如果教师在自主学习中没有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而仍然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就无法促进自主学习模式的发展。
有些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不够充分和正确。自主学习不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法,它总结了学习的本质,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负责自己的学习并操纵自己。独立学习是指无须外部帮助,可以充分利用被动和主动学习方法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是有意识、动态和主观的学习,既不是散漫学习也不是放任学习,并且与主动学习背道而驰。计划允许建立一个学习系统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总结逐渐掌握学习的规律。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尚未达到心理成熟,他们没有足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技能评估能力。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抽象的欣赏和自我学习,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知识和进行技能锻炼是进行教学的有效方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方法让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欠缺积极的兴趣引导
当学生刚进入小学时,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在这时,他们会非常本能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学习。因此,教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才能进一步地引导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此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活动中,教师没有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这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难展开,教师不能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目标,这使学生很难独立开展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这对良好自我的形成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不能使学生形成良性的自主学习思维,最终导致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目标的失败。
2.无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最核心的内容之一,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导性学习,不重视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生的自主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这就是为什么老师没有建立适合小学教学内容的主题情景的原因,这使得很难将学生纳入自学活动。第二,学生的自学目标含糊不清,使他们无法深度参加自学活动,学生不会在自学过程中感到成功,阻止他们习得良好的学习习惯。
3.没有强调自主预习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相对于学生数量来说比较稀缺,学生一直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众多教师不得不加快课堂的教学速度,将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只知道学习的对象,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因此他们就会习惯被指导学习,常常是老师布置学习的任务,她们按部就班地完成,但这种学习的状态是非常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原则
1.确立自主学习目标
为了能够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有必要树立清晰的学习目标,以充分发挥目标的调节和指导作用,帮助学生独立完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关的活动。建立自主学习目标的方法如下:其一,根据小学语文课堂的总体教学目标设定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并应根据小学的自主学习能力调整目标学生,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其二,自主学习的完成前提是一个明确的目标,因此教师可以首先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2.组织开展课堂内外探索活动
适当地组织开展探索活动,能够缓解学习的紧张感,调节学习的压力,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汉语的了解,还可以通过探索活动加深他们对汉语的情感。同时,这对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也有很大帮助。探索活动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进行的: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分配探索性学习任务,以便他们可以在独立学习周期中动态地发现问题,这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帮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活动的主人,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主动观察与思索,将汉语学习方法运用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其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更具创新性。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让渡自主学习方法的策略
1.结合阅读教学培养自主预习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加强学生预习能力的切入点之一,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学生应在课堂上培养他们的自主预习能力,再放手学生课前的自主预习。通过阅读来学习语言,从而使学生可以通过独立阅读来获得语言教科书中所包含的知识,熟悉语言表达的多种方式。在这些措施中,我们可以提到在课堂上建立了自学式阅读平台,教师可以丰富课堂阅读材料,建立班级阅读角落,拟订多样化的读书清单,建立一定的鼓励措施,避免学生盲目阅读,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取效果。其二,教师应向小学生讲授阅读方法,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为提高他们的阅读欣赏水平打好基础。其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科学的阅读教学观,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知识,将汉语教学延伸到阅读中,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接触更多汉语变化的韵律,增强学生的学习汉语兴趣。
2.运用体验式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掌握自我学习方法的能力,教师不仅应在小学制定语言教学计划,还应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的汉语课,增加他们对汉语课的兴趣,并与学生一同深入学习汉语,特别是采取了以下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小學语文教师应依靠新的课程概念,积极研究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施体验式教学方法,例如在阅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情景剧。其次,教师借助互联网搜集更多的汉语学习资源。
3.丰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语文是一门非常传统的科目,但是如果能够运用新的方法进行教学,就能够另辟蹊径,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其中,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逐渐将学习方法教给学生:首先,通过一些词语填空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汉语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分辨一些近义词的区别,帮助他们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汉语知识。其次,努力扩大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想象力,利用生动活泼的场景氛围,为学生的交往空间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充分表达情感,有利于学生使用更丰富多彩的文字表达自己。最后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和评估的作用,积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汉语课堂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赵倩《让课堂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年第42期。
(本文系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学会“十三五”教科研课题《小学语文学习中自主预习引导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