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20-06-01林明美
林明美
摘 要:阅读能力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必备能力,在小学语文学科中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程度,加深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还能够推动学生学科素养的构建,帮助学生逐步的树立起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逐步成长为具有高尚的品格的人。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5.002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尚不全面,阅读是学生了解世界,对外在事物建立起初步的认识的最为有效的方式,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后,人们的思想意识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愈发的清晰,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向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想要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高效地完成教育任务,教师就必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落实新的改进方案。由此可见,对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一、引时代活水,寻找课文与生活的结合点
作者的创作灵感大多来自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其创作的文章必然会在不同的角度上体现出与现实世界的密切关系,学生想要读懂作者讲述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必须拥有足够的生活经验积累,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与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远远不足以支撑学生的阅读学习,进而为学生的阅读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对此,教师应加强对教学方案的调整,通过引时代活水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能够借助自己在生活中的类似情感来了解文章中作者的情感,进而实现实际生活与文章的有效衔接,帮助学生重新认识所学的语文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提升学生的阅读思想境界,促进学生的阅读思维的构建。
二、透过角色表演,抓住表演与评价的分歧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保存得较为完好,在学习与生活中习惯性地通过亲身感受的方式获取信息,感受事物传达的思想。同理如果学生对语文阅读知识内容较为陌生,对文章中讲述的实践并没有亲身的感受,学生将无法有效地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对阅读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因此,教师在制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案时,应充分地考虑学生现阶段的成长状态,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针对性的引导计划,突破固有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角色扮演的活动,为学生营造出生动的形象的文章情景,使学生能够站在文章角色的角度上,重新感受文章的故事走向,体会每一个故事节点的变化,从而与文章的人物产生共情,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另外,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事物的看法必然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的活动时应学会善用学生间的差异性,抓住表演与评价的分歧点,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研究,推动学生的自主意识的构建,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牛郎织女(一)》一课时,教师首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人物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分析,并引导学生为自己认为描写最为精彩的人物续写,进一步对人物进行剖析。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搭建不同的情境,并让学生依据自己选择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扮演,营造出活跃的活动氛围,使学生能够将之前分析的内容通过实践表达出来,进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课堂中的代入感,促进阅读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三、通过插图,抓住图文之间空留的联想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会将注意力放在语文教材的文化知识内容上,对插图的观察并不重视,鲜少会带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但事实上插图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设置对学生的文章阅读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就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制来看,其是由多位教育界的专业人才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讨论,最终编制而成的,其中每一篇文章中的插图都与文章的内容相呼应,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而就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情况而言,插图的画面感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将插图放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观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研究兴趣,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时,应加强对插图的利用,抓住图文之间空留的联想点,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与想象,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代入感,使学生能够更为精准的提炼出文章中信息,挖掘潜在内容,实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四、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后,对学生自主意识的激发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对象,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改革工作中,但小学生由于学习经验不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时长会出现盲目前进的情况,不仅极大的浪费了学习的时间,还无法呈现出有效的学习效果,进而导致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工作被一度延迟,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对学生的培养教育任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学会善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与兴趣爱好,将学生科学的合理的分成几人一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展示自己对问题的思维方式,营造出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放松的状态下,自然而然投入对问题的深度探究上,不断提供新的解题灵感,进而使学生能够在集体的力量下,高效的完成问题探究任务,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同时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今后以更加优秀的精神状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为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畅所欲言,唤醒学生敢说、能说、会说的激情
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在课堂中应当处于主体位置,而教师作为知识的传输者,在课堂中应当处于辅助位置。只有教师与学生都处于正确的位置,构建出和谐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够呈现出优质的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最佳的状态下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内化。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围绕阅读内容发表不同的意见,逐步的唤醒学生敢说、能说、会说的激情,最大化的提高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阅读的魅力,逐步的建立其对阅读学习的热爱,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顺利有效开展提供支持。
例如:在学习《我的“长生果”》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使学生能够获得独立思考的机会。随后,教师需要向学生提出一定问题,如:“‘长生果是指什么?”,“文章传达了怎样的思想?”,“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你都获得了哪些启发?”等,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思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给予学生创新思维的信心,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性,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出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进而达成教育目的,推动学生的阅读学习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阅读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才的基础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改进与创新,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良性影响力,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创新思维的构建,以及学习效率的提升等都具有突出的效果,教师应对此起到高度的重视,积极开展教学优化工作,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 张莹莹《淺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第12期。
[2] 王承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科教文汇》2018年第34期。
[3] 王安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分析》,《中国校外教育》2018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