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冲突与观念融合 新世纪初古装武侠电影发展转型探析
2020-06-01柳文惠
摘要:新世纪伊始,随着《卧虎藏龙》在国际市场上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让国人看到了中国武侠电影所蕴含的极大市场潜力与艺术魅力,国内掀起了一股古装武侠电影的创作热潮,《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等一批制作精致、视觉效果宏大的电影相继而出,在国际上屡屡现身,渐成气候。
关键词:新世纪初;武侠电影;转型
一、新世纪初武侠电影概述
武侠文化根植于中国五千年历史沉淀下的传统礼义文化,武侠片也是最具中华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的类型电影。从1918年的《火烧红莲寺》,到新世纪初的《一代宗师》、《刺客聂隐娘》,武侠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近百年的辉煌印记,武侠电影通过其独特的叙事手段和艺术手法,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家哲学、家国观念、礼义秩序,美学观念以及传统意义上的侠义精神用独特的电影视角阐述给大众。
1999年,导演李安的武侠处女作《卧虎藏龙》在美国上映大获成功,获得奥斯卡10项提名并最终摘得最佳外语片等四顶桂冠,为华语武侠电影创造下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我国电影人受此启发,“武侠英雄”纷纷走上了“中西结合”的国际路线,几年间,武侠电影层出不穷,且一致谋划国际市场,张艺谋大片《英雄》、《十面埋伏》现身戛纳电影节,陈凯歌的《无极》在柏林电影节首映,《夜宴》瞄准奥斯卡,徐克《七剑》登威尼斯电影节开幕大典……除此之外,周星驰的《功夫》、何平的《天地英雄》、成龙的《神话》、程小东的《江山美人》等在国内也获得了票房丰收,国人对于古装武侠片的热情满满,至此,中国电影彻底走出了上世纪90年代的低谷状态,迎来了新世纪的新高潮。
然而,武侠电影的发展也并不一帆风顺,感官刺激至上的创作理念使得走“大片模式”的武侠电影过于关注高科技应用和视觉效果,反而弱化了对于叙事结构的把握和人物的塑造,过于追求“大制作、大场面、大明星”,而缺少了文化品位和人文关怀。如今,我们迫切需要更多关注民族精神、具有人文情怀的武侠电影出现,武侠电影应带给大众更多关于当下和未来的反省和思考,而非仅仅是视觉快感。
二、新世纪初武侠电影的转型
任何类型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经历着种种变化,中国武侠电影进入21世纪,最大的变化就是题材的拓展。传统的武侠电影多半是一路英雄除暴安良、匡扶正义、舍己为人的故事,大多围绕江湖恩怨、儿女情仇、门派纠葛展开,英雄往往生在兵荒马乱佞臣当道的乱世,因坏人陷害而蒙冤,最终牺牲自己消灭坏人。而新世纪的武侠电影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多地从全人类的角度出发,在“侠义江湖”和“和平、反战”中寻找平衡。
由技术变革带来的武打美学的变革也是新世纪以来武侠电影的一大特点。传统的武侠,多注重武打动作的真实再现,如《黄飞鸿》系列中,李连杰的身段手法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仿佛武打教材。而新世纪的武侠电影更加注重武打动作的诗意感和戏剧性,通过多样的拍摄角度、视觉光感变化、特效以及剪辑营造意境十足的的武打场景,通过诗意的场景化解血腥和暴力,带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和享受却是以往所不及的。虽然传统的武侠电影中也不乏优美武打场景的营造,但新世纪以来,武打对决场面已经成为了树立电影特色、吸引观众从而增加票房的重要手段。《英雄》中的武功对决优美如舞蹈动作,与片中中国元素的应用相映成章:片中书法、剑术、古琴、青山绿水、大漠黄沙与俊秀飘逸的武打动作一同营造出一种悠远空明的境界。《卧虎藏龙》中的竹林武打戏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竹林与轻功结合、紧张的鼓点与轻柔的动作结合,二人轻行于竹尖之上,一招一式,动作不紧不慢、节奏不急不缓。
新世纪的武侠大片也很注重色彩的配合运用。张艺谋曾说:“我认为在电影的视觉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情感波动的元素,从生理上说,色彩是第一性的,能马上唤起人的情绪波动。”《英雄》借助强烈的色彩冲突和对比,将红、绿、蓝、白四种色彩运用到极致。飞雪和残剑联手刺杀秦王一段,两个绿色的身影翻飞在黑压压的秦军中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是用金色将宫墙内外、甚至是将士的盔甲装饰的富丽堂皇,表现出奢靡无度的皇室生活的同时,更是表现出了整个皇族的穷途末路。《十面埋伏》更堪称是让色彩参与叙事的教科书式典范,为营造黄花遍地完美无瑕的效果,剧组在乌克兰请了近百名花匠专门辟地播种金黄色的葵花,章子怡在花海中追逐嬉戏的场景,唯美动人,如梦如幻。为拍摄两位主角的打戏,剧组选择了一个终年积雪的雪山,肃杀的环境、一望无际的白色象征着永寂和死亡,注定了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终极对决。
新世纪以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影片声音的精细化也成为了武侠片的趋势,武打动作的音响效果往往可以让整部影片的艺术效果大大提高。《满城尽带黄金甲》运用了许多女声配乐,影片开始运用了许多低音女和声塑造出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为剧情的发展蓄势,而在影片发展过程中运用了很多女高音低吟烘托王后心中的悲愤与孤独。《英雄》重视用声音营造出幽远、缥缈的境界,因而运用了鼓声、琴声、风声、雨声等非常具有质感的声音,浑然不觉中营造出悲壮的气氛,也衬托着悲剧的结局。
吴宇森曾说:“要拍一部国际性的电影,一定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他们的思想行为,但是我拍电影的一贯方式是希望尽量找出我们的一些共通之处,不论我们是来自哪个地方或是哪个民族。”纵观新世纪以来武侠电影的发展,从《卧虎藏龙》到《英雄》再到《一代宗师》,我们不难发现电影正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在全球化的趋势中从文化冲突逐渐转化为文化融合。在电影市場的商业化以及全球化的文化冲击下,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种武侠文化的“全球化”从长远利益上来讲,并不意味着中国电影的胜利,武侠电影在其发展道路上,仍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简介:
柳文惠(1996年-),女,汉族,辽宁鞍山人,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电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