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契诃夫小说中的“突逝”现象

2020-06-01何文琴

文存阅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契诃夫冷漠小说

何文琴

死亡作为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母题,在契诃夫小说有多处体现,而契诃夫笔下的死亡常是“突然的逝去”,这种“突然”并不是一般意义上令人惊讶不可思议的转折,它确实是突然发生的但又十分合乎情理不觉突兀,是人物“应当发生的事”。在此意义上,探究契诃夫小说中的“突逝”现象,对于进一步认识契诃夫小说中人物的死亡以及其创作思想有重要价值。

契诃夫认为“冷漠无情,就是灵魂的瘫痪,就是过早的死亡。”,个体的冷漠无情麻木不仁一方面导致自身的迂腐瘫痪,一方面也是造成他人“过早死亡”的重要因素,而把这当作是“必然”、“决定性”的因素也不显为过。于此,契诃夫小说中的“突逝”可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由于自身的麻木迂腐所致,其中最经典的作品《小官吏之死》讲述一个小官员在看戏剧时朝长官打了个喷嚏后一直胡思乱想惴惴不安,多次去找长官解释,最后长官受不了了让他滚出去,小官员回到家倒在沙发上就死了。小官员的形象十分具有典型意义,是当时处于社会底层人们的一个缩影,打个喷嚏都担心会招来祸事,他的死是由于其内心的愚钝腐烂,最终根结于严格等级制度的桎梏下底层人民的卑弱紧张心理。二是他人的冷漠无情导致自我的死亡。《第六病室》中的医生安德烈他对于人生社会具有深度的思考,常常觉得世人无味俗不可耐而精神痛楚,直到他与六号病室中的精神病人接触,病人的想法思考使他感到有趣欣喜,于是人们认为他也患病了,被关进病房后,安德烈陷入无限思考与愤怒中,最后中风而死。人们从未深入了解安德烈的过心灵思想,甚至避而远之,漠视他人的痛楚和遭遇,安德烈下葬的时候,参加葬礼的人也寥寥无几。在《跳来跳去的女人》中,活跃不安分的女主嫁给了沉默老实的医生戴莫夫,女主甚至在婚姻中出轨了一个画家,被抛弃后回到家里。戴莫夫却没有责怪她而是和以前一般对她好,在这段婚姻中女方肆意妄为而戴莫夫没有过怨言,最后戴莫夫突然染病去世,是女主的冷淡漠视间接造成的,这段婚姻只能以死亡为终。《苦恼》约纳的儿子死了,他想向人诉说他的痛苦,别人却不以为意不跟他搭话或者听不见他的话“盖上被子,把头也蒙上,睡着了”,因为“大家都是要死的”,死亡每天都在发生,最后约纳只能跟他的马倾诉。就如同《醋栗》中讲道,“人们到市场上买食品,白天吃饭晚上睡觉,说废话、结婚、衰老、镇静自若地送死人进坟墓。但是对于受苦的人们,对生活中幕后发生的种种可怕的事情,我们却看不见,听不到。”,在社会上人们总是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而这恰恰是死亡发生的重要原因。

《套中人》讲述了“套中人”别里科夫总把自己封闭在各种法令规范中,担心着“千万别出什么乱子啊”。直到瓦连卡这个活力热情的女子出现,大家想撮合她俩并希望借此别利科夫能改掉左右顾虑的毛病,但他看到瓦连卡和她弟弟一起骑自行车,也认为是不妥当的、违背常规不成体统的行为。他摔下楼梯狼狈的模样正巧被瓦连卡看见,别利科夫感到羞耻担忧出乱子,对瓦连卡也再无感情,在家抑郁寡欢一个月后离开了人世。他躺在棺材里,好似终于被装进了一个套子里,而镇上人们也觉得轻松自由了。“套中人”别利科夫战战兢兢的性格让人们感到不适,人们好似也被套进了套子里处处受到约制,所以别利科夫的死让人们如释重负,却丝毫没有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生命逝去的惋伤。所以套中人的“突逝”实际上是自身灵魂的瘫痪以及他人冷漠无情的双重结果。

而这种死亡为什么一定要是“突然”的?契诃夫小说中的人物常常会提到死亡的话题,在《带阁楼的房子》中,“我”忧郁地感到人世间的一切事情不管多么长久,总是要完结的。而教书识字、或者身体上的解救是没办法消除人们的愚昧的,“也不能降低他们的死亡率,就像窗子里的光永远也照不亮广大的花园”,只有解除人们的劳动,让人们投入科学艺术的事业中,探得人生的真理才能“摆脱对死亡的恐惧,甚至摆脱死亡”。人们时常表现出对死的恐惧,《悲伤》中的旋匠冻坏了四肢还是悲哀地祈求“再活上那么五六年也好”,《生活的烦闷》中安娜的女儿、丈夫接连去世使她陷入了一轮又一轮对死亡的恐惧中,她信教施善希望能“被上帝原谅”,尝试摆脱死亡的必然结局,再如《没意思的故事》中的老学者,他一生都在探求世界的中心思想,得知死亡将近后他心生畏惧甚至迁怒于身边的人……然而他们浑然不知自己在精神上已经是个“死人”了,“灵魂被一种恐惧压住”,对死亡、命运的恐惧压抑着他们的生命,好似他们从未真正地活过。契诃夫塑造的“套中人”“小官吏”这类人,在经历生理上的死之前,他们的精神灵魂已然是沉睡的,所以他们的最终结果只会是“死”,并且是非正常非理性的死亡。这些人物通常都有着不幸的命运遭遇,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战战兢兢、在官场上逢迎,浑浑噩噩、在生活中麻木愚昧,他们的心灵自然是腐朽不堪的。当蚀人的腐虫从内到外,从大脑到肉体,一点一点腐蚀人物的精神、尊嚴、心性、身体,于是,“突逝”就发生了,它是在量变到质变的一瞬间发生的。当我们尝试去深究人物“莫名”的死亡就会发觉人物的死并不值得怀疑,因为这是早晚会发生的,量变的积累最终会导致质变的发生。他们的死既是“突然”的,也是悄无声息的,他们的死一方面是自身愚钝造成的一方面冷漠的社会环境、专制的阶级桎梏都造成了这些悲剧人物的悲剧人生,这是契诃夫笔下小人物的悲剧书写。

契诃夫对于死亡的描写相当具有特色,从不费笔墨去渲染人物的死和死亡的悲剧色彩,而是把人物的精神生活一层层剖开给读者看,使得人物的死亡更具深刻性。在小说故事情节上安排人物“突逝”的结局,并且常以人物的突逝来结束故事,读者通过思考人物的死亡,深刻感悟到麻木不仁的冷漠对于个体身心的残害,再者人物“突逝”的结局具有一定戏剧性效果,对于人物形象塑造、小说思想的传达上能起到独特的重要作用。契诃夫自身也是早逝的,也许是在一定程度上是沾染了创作气息的缘故,对人性淡漠的透彻了解、对半死不活人生的厌恶,对黑暗社会的深恶痛绝、对于小人物的深切同情,他最终静悄无息地突逝于一个温暖的夏日午后。

猜你喜欢

契诃夫冷漠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突然之间
东霞
变色龙
别让道歉成为一种打扰
倾斜(小说)
别让歉意成为一种打扰
回答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