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纪录片创作的平民化视角与年轻化表达

2020-06-01张静

文存阅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平民化年轻化纪录片

张静

摘要:由腾讯视频与海峡卫视联合出品的美食纪录片《早餐中国》第一季于2019年4月登陆腾讯视频,一开播就引发热议。上线一个多月播放量超过2亿,微博话题传播量近3亿。仅半年后,2019年10月《早餐中国》第二季在腾讯视频播出,仍然吸睛无数。市井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这部以早餐为切口展现普通大众日常生活的微纪录片,无论从内容选材上还是制作形式上,其平民化的视角和年轻化的表达方式都值得探究。

关键词:纪录片;平民化;年轻化

一、基于平民化视角的人物选择

物美价廉的早餐,是平民大众吃得起的美食。早餐铺子是每一个城市、县城、乡村最有市井气和烟火气的地方。因此《早餐中国》在选材上本身就是一种平民化。

好的题材是作品成功的一半,好的题材往往有一个好的人物。纪实主义强调尊重生活的原始形态,强调纪录片保持一种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逼真性,这就决定了普通人及其生活会成为纪录片的主要角色。但平民化不等同于普通化,如何将不起眼的街边小店和普通的早餐制作者拍得“走心”,既能引起观众共鸣又没有严重的摆拍痕迹,人物的选择至关重要。

不选择单一的个体人物,而选择具备一定人物关系的人物,这是《早餐中国》在人物选择上的鲜明特点。美食只是载体,最终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细看《早餐中国》这两季的作品,所涉及的早餐店呈现出的人物关系有夫妻、兄弟、母子、婆媳、姐妹、甥姨等类别,也有几代传承的人物关系。导演在创作过程中也尽量做到人物关系多样性,避免千人一面。采用这种方式拍摄美食,相比只拍摄一个孤零零的店老板,更容易讲故事,更容易通过人物对话塑造人物性格,更容易将观众带入到一家家早餐店的烟火气当中。而成片的效果也因为人物关系的增加而更加生动,更加接地气,每一个观众也能对照片中辛勤劳作的店老板找到自己为了生活奔波劳碌的影子。例如《早餐中国》第二季第35集中,仅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了福州锅边糊店主黄赛英对自己婆婆的缅怀,以及儿媳对黄赛英的心疼和体谅。一对婆媳,体现两组人物关系,尽显人生百味。

除了早餐制作者的人物关系,在片中还呈现出了另外一种人物关系:勤劳能干的店老板与几十年如一日追随的老顾客,地道可口的食物作为媒介勾连起了彼此的人生,一顿普通的早餐凝聚了老板与食客的情谊。大快朵颐水煎包的孩子,“一天不吃心里就痒痒”的老主顾,面对镜头略带羞涩说“幸亏我擦了个口红”的姑娘……每一个食客都成了有故事的人。这些随机采访的食客最自然的流露,加上大量的店老板与食客闲话家常的镜头被剪辑进正片,便成为这种人物关系最好的佐证。

二、平民化叙事产生的“共情”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内,“共情”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最初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共情”是感他人所感,也就是说产生共情的个体自身也会体验到他人的情绪。

作为一部每集时长5至7分钟的微纪录片,在如此紧凑的时间内要展示美食制作过程、表现食客评价还要讲述店老板平凡的故事,如何在缝隙中触动观众心底的那份柔软与细腻,进而产生“共情”,考验的是导演平民化叙事的功底。

在美食制作过程展示、食客评价环节中,贴近生活即是平民化叙事的王牌。破旧的门头房,拥挤到只有立足之地的早餐鋪子,喧闹的点餐氛围,睡眼惺忪的食客,步履匆匆的行人,哈欠连天的店老板……没有摆拍,更没有矫揉造作,这些现实生活中最真实的场景存在于每一间早餐店,存在于每一个城市,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边。这些贴近生活的细节很容易让观众进入共情状态。

而“每个老板都有自己的单曲循环”这一创意,已经成了《早餐中国》的标志性环节。在每一集的片尾,当店老板的经典老歌响起的时候,伴随着周围居民生活状态的闲笔镜头,人们在城市中漂泊的落寞,对平凡人生坚守的不易,对故乡至味的渴望,对过往岁月的久远记忆,瞬间就在歌声中达到“共情”。这种“共情”,最后都沉淀在宣传文案的这行字里:“喜欢一个城市的理由,从早餐的味道开始”。

三、年轻化的表达方式

融媒时代下,国产纪录片题材日益多样化,移动互联网日益成为纪录片传播的主要渠道。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的意外走红到《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别出心裁,再到刷爆朋友圈的《人生一串》,“得年轻人者得天下”已经成为业内共识。据《2019纪录片内容及用户报告》显示,《我在故宫修文物》70%的观众是18-22岁的年轻人,仅2017年,腾讯视频纪录片频道30岁以下用户数量较2016年增长370%。

为增加年轻受众的好感度和认可度,《早餐中国》创新性地在纪录片中使用花字包装。而花字包装从前只见于综艺节目中,在综艺节目中,后期制作使用大量花字包装,使其娱乐性和趣味性大大增强。当花字被运用到微纪录片中,视觉冲击力大大增强,不仅起到制作工艺说明的作用,也能承上启下,而且更紧密契合当下的流行词汇。诸如 “骄傲脸”“超嫌弃”“15分钟……在线等”“神同步”“了解一下”“我是谁我在哪”之类的花字,配上音效,生动俏皮,易于引导年轻观众打破时代背景隔阂,忽略生活环境差异,迅速建立起互动话语体系,网络弹幕刷屏成为常态。

结语:

纪录片《早餐中国》短小精悍,贴近平民生活,更贴近年轻人生活,既客观真实地记录了生活百态,又充分考虑到互联网传播效应和年轻人的审美,在众多美食类纪录片中令人耳目一新。当前,对于纪录片创作者来说,平民化和年轻化都不是新鲜课题,可以说,年轻化表达对于平民化叙事是有益的补充,二者是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关系。在创作实践中,应将二者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尹力平.浅谈现实题材类纪录片叙事[J].记者摇篮,2018(10):75-76.

[2]刘祺.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片的问题和出路[J].新闻世界,2013(4):87-89.

[3]杨剑.真实之辨纪录之美——对纪录片的美学问题思考[J].电视指南,2018(10):1-2.

[4]颜志强,苏金龙,苏彦捷.共情与同情:词源、概念和测量[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16(4),433-440.

[5]温立红.平民化纪录片的价值与缺失[J].大众文艺,2010(07)58.

猜你喜欢

平民化年轻化纪录片
高血压年轻化,如何科学预防与治疗
Rough Cut
浅议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发展空间
等待
你好,新青年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信息化技术的可视化推动大数据平民化的影响分析
解读受众视域下网络剧的发展路径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