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0-06-01陈博

教育界·A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陈博

【摘要】文章详细介绍了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阅读、加强师生交流及丰富教学手段四项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完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基于阅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师应在生本理念的引导下,采取有力措施,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水平。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实际教学中,阅读占有较大比重,良好的阅读不但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生本教育理念的引入,能够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其对阅读的兴趣,进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一、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阅读整体呈现学生配合程度较低,教学效果较差的现状,课程目标难以实现。这其中原因虽然有现实背景下学生及家长均认为即使没有专业的阅读教学,阅读能力也可以得到较为良好的成长,从而没有采取足够的重视。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学方法的陈旧与教学理念的落后也是重要的原因。

一方面,教师在教授方式上极为传统,方式有些单一,课堂形式也无趣,很难吸引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思维的趋向性又会使其思维方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当今社会需要综合型人才,思维方式受限会影响学生日后的发展。教师应在小学阶段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语文综合素养包含阅读,部分小学生的阅读基础较为薄弱,单一的教学方法又很难使其发生较大改变,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而学生阅读能力低又会阻碍小学阅读教学开展,增加语文教学的难度。这样一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陷入一个负面循环中,学生阅读兴趣不断降低,阅读能力发展较年龄滞后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形式单一,教师的教学过程也较为形式化,部分教师并不重视语文阅读,而是将其与传统的语文课程混在一起教授。在教学过程中,并未真正开展素质教育,仍然墨守成规。但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成长的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幅度的改变,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使小学生在成长进程中接触信息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提升。现阶段小学生阅读课程需求表现出二个特点:第一,个性需求远远大于共性;第二,阅读深度需求较传统环境明显提升。而课本修订、更新是緩慢的,无法跟上小学生需求的变化。此时,教师教学再采用陈旧且固定的教学方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将彻底与学生割裂。因此,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较低。

二、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完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1.设置教学情境

在小学阶段,由于理解力及认知水平较低,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大,且阅读能力较差。教师应依照生本教育理念,设置科学、灵活的教学情境,营造出有趣、生动的课堂气氛。情境教学属于较新的教学手段,在此种方式下,一方面,阅读的对象将不再是单调的文本,而是通过学生想象力构建出的画面甚至空间,显著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情景教学的方式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教学辅助手段应用的空间,如通过多媒体设备以图像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利用舒缓的音乐构建优质的阅读环境,提升小学生阅读的兴致与效率,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促使其自主阅读,对其自主思考及学习都会有较大的帮助。

例如,上海市某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金色的草地》一课时,在授课前,该教师收集了多个草地的视频与图片,在课堂中询问学生草地的颜色,并提出与该课文有关的问题,此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的答案,待朗读完毕后,可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自主探究发散思维,在领略大自然变化的同时,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水平[1]。

2.引导学生阅读

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中,核心任务应当是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高昂的阅读热情。阅读教育不同于知识教育,其教学目标并非掌握,而是构建。教师只有在帮助小学生构建阅读兴趣的基础上,阅读能力的提升才是有效的、普遍的,否则换一篇文章,学生便丧失了全部阅读教育努力的成果。小学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将阅读转变成爱好,进而引导学生开展课文阅读。

一方面,教师应因材施教。由于学生在学习方法、兴趣爱好及学习能力上都有较大的差别,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手段。而差异化教学手段应建立在半自主阅读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为阅读的主体。教师应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准备不同深度的问题,对学生的阅读思路进行引导,使学生独立完成对文章的基本解读,感受到文章的魅力与解读文章的乐趣。在阅读中,教师需采取针对性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后,都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空间,营造出一种开心、愉悦的阅读氛围。

另一方面,若学生对某篇课文不感兴趣,教师需积极引导学生,尝试帮助其提升阅读兴趣。兴趣在常规印象中,产生的偶然性较强,其中不可控因素较多。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产生虽然具备较强的偶然性,但其中的可操控因素多于完全偶然性的因素,尤其是好奇心较强的小学生,教师的一个鼓励、简单的笑话、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音乐或者短片等都能很好地激发其兴趣。

教师在课余时间还可开展阅读活动,阅读文章可由学生自行选择,无论是课外还是教材中的文章都可用来阅读。学生阅读以后可积极地与班里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并阐述自身的想法与阅读感受。讨论完毕后,学生需撰写读后感,对该文章进行总结与归纳,不但能提升其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还有效提高了理解与总结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生本理念下,教师在布置写读后感任务时,不要限制字数,而是采取一些评比、激励措施,使小学生主动完成预设的任务。这样一来,教师会惊喜地发现,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会远高于常规标准,阅读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3.加强师生交流

传统教学方式突出教师的作用,教师单一的教授方式会影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很难主动学习,对阅读教学无任何帮助。而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获得提升,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沟通时应保持平等、自由,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并真正放松,构建出一个整体学生参与的阅读课堂。这种课堂开展方式会弱化原本师生关系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身份,对于师生关系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并且,师生之间固有结构被消除后,小学生与教师相处中的最大阻碍——恐惧会随之消失,学生会更加全面地在教师面前展现自我,教师可以更加容易发现学生身上的缺点,对于下一步教学计划的制订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利用直观的道具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直观地观看物体,有效提升学习与阅读兴趣,并增加与教师的互动次数,在多交流、多沟通、多互动的影响下,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阅读氛围,而且在无意中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课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阅读水平[2]。

4.丰富教学手段

小学生在课堂阅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些许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直接将答案告知给学生,学生缺乏有效思考,并未真正提升阅读能力,得到仅是阅读理解中通用价值较高的公式,对其长远发展与独立思考并无帮助。当前国家提出生本教育理念,教师需丰富教学手段,在尊重学生课堂地位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课文采取对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例如,北京市某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雨来》一课的过程中,根据相关重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该课文的相关资料下载下来,使学生在阅读时更易理解课文内容。基于该篇课文的长度,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这种阅读方式很有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学生对该人物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

该种教学方法虽然有一定的创新,但不难发现,其中仍存在部分受传统教学理念限制的内容。例如教师仅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说明教师在课程设计中仍受纪律及传统课堂规范性思想的限制。若教师可以打破该种限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加入情绪、表情、声调甚至动作,教学成果的提升将会更加显著。一方面,表情、动作等的加入,迫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得不仔细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否则学生会觉得十分尴尬;另一方面,这种阅读开展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游戏形式大于学习,学生参与的热情会明显提升。但该种手段的应用对教师能力要求较高,教师若不能声情并茂地做出示范,学生的热情将会瞬间被打消。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我国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时,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真正做到理解并尊重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伯奇.浅析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98.

[2] 陈玉琴.浅析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数码设计,2017,6(10):185.

猜你喜欢

生本教育理念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