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在线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2020-06-01肖骏
肖骏
【摘要】2020年初的疫情让线上教学成为非常时期的常态选择,为广大英语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结合教学实践,发现“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学生有更多机会提高共情能力,优化思维品质和激发人文情怀。教师需要抓住这些机会,设计高质课堂,提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课程标准;机遇;应对策略
2020年初一场意料之外的疫情,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改变。随着“停课不停学”政策的实施,线上教学、云课堂的概念被人们迅速接受并且适应,“互联网+教育”一夜之间从小规模走入千家万户,成为非常时期的常态。而在疫情背景下,“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为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呢?笔者作为一线英语教师,亲历了这一段时间的线上教学,有如下思考。
一、机遇
1.转换角色,提高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一直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话题,网络参与课堂能够促进学生该能力的培养,进而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和鉴赏力。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关于语言能力的内涵,程晓堂谈到需要特别关注“语篇的人际意义”,并且解释称:“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与其说是读者与文本互动,不如说是读者与文本的作者互动。既然是互动,那么作者与读者总是以一定的角色进行互动。”如果学生只把自己单纯当成坐在屏幕前的第三方,仅仅学一点词汇、语法知识,缺乏自己内心的思考过程,将会与文章内容在心理上距离太远,便很难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态度。
互联网的介入,更加深入地辅助了学生的理解。传统课堂只能通过举手发言或者小组分享来实现学生观点的传播,时间和范围无法两全。但是线上教学打破了这一局限,同学们可以在评论区同时、即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所有人能第一时间浏览他人意见,开展进一步探讨,促进了观点的多元和个性的表达。
教师还可以鼓励和带领学生与文章作者互动,推测作者在发表观点或描述事件时的动作、神态、环境,仿佛自己就在写作现场一般。如果心理距离小到为零,即自己的角色转化为作者,设想“我”会怎么来描写一个人、一件事,“我”写这篇文章要赞扬什么,批判什么。通过主动探究,激活大脑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领悟力,学生迅速转变自身角色,融入对应语境,提升共情能力。
例如,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a阅读,讲述了一名公交车司机救助老人的故事,涉及乘客和呼救女士等多方主体,如果在传统课堂中,很容易变为内容结构的梳理。而网络课堂能够淡化同学们的紧张感和学习的形式感,想象力由此得到解放,同学们对图片的观察更加细致,理解更加多元。教师需要抓住这一机遇,进行更为有效的教学。
2.信息筛选,优化思维品质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互联网+”背景下,师生可以平等地打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均成为知识的整理者和传播者,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能够真正得到尊重。
通常情况下,为了辅助学生更为顺利地理解文本,教师需要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供同学们在课堂内外加深印象,构建丰满的思维形象。这些背景资料或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图片、视频、音频、文章等。其中,文章可以是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以便让学生对该作者的文风特色有更深切的认识;可以是同一体裁的其他文章,以强化学生对某一特定文体表达方式的感知;也可以是针对同一现象立场相对的文章,正反对比,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语言材料的搜集整理上,教师凭借一己之力往往在范围和内容上有所局限。所以笔者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在反复的主题信息搜寻和取舍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筛选信息的敏锐度和有效性。这个过程与核心素养所提倡的学习能力相符合,即“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疫情背景下,网络参与课堂教学为这一实践又带来了新的应用。除了课前课后的搜集、整理信息,课中的信息也能够进行即时检索。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积累,快速搜索信息以支撑自己的观点,并即时分享给全班同学,学生从课堂知识的接收者转化为分享者、引导者,个性化学习由此发生。
3.连接社会,激发人文情怀
这次疫情,不分国籍、性别、年龄,世界范围内的人们都受到了影响,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意义。我们的学生也从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的社会,切身感受国家政策和社会变迁。疫情加快了这一代初中学生和社会的深入衔接,使他们看到了不同人、不同群体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和应对,孩子们对国家力量、科学知识、责任担当等等有了直观的认识,为他们提前思考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埋下了种子。
英语学习本质上是语言的学习,作为一门语言,它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工具性而言,笔者认为对中学生有两大基本作用。其一,应试价值。不论是中考、高考还是托福、雅思,卷面上的分数能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深造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也是現阶段中学英语较为侧重的,即大量单词、短语、语法的输入,通过大量练习强化英语能力。其二,使用英语获取新知。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很多前沿信息都是以英语为载体的,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英语获得海内外自己感兴趣的所有信息,政治、经济、体育、军事、娱乐等等,不一而足,真正做到放眼全球,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而不是把对英语的认知局限在课本和练习册上。
核心素养提出:“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而在中学阶段,英语的人文属性似乎较少提及。就其人文性而言,英语语言本身就承载了一种文化,展现了西方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民族性格,通过对语言的学习,进行跨文化沟通,学生更加理解、尊重各国不同的文化风俗,海纳百川,求同存异,成长为内心更有温度的世界公民。
同时,同学们的英语学习多了另外的意义,即以英语学习为契机,对比中西方文化,加深对本民族历史传统的认识和热爱,增强家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例如,在疫情专题学习中,笔者带领学生翻译了新冠病毒症状、医院看病等必备词汇句型,学习了英文版火神山医院建设进程,尝试用另一种语言视角感受社会脉搏。
只有在文化维度上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振,才更有可能激发学生源源不断的好奇心和兴趣点来进行英语学习。
二、挑战与应对策略
没有了教师的面对面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能够让他们安然度过这段特殊时期吗?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点应对策略。
1.增强教学材料的吸引力
教学材料包括课件、音频、视频等,颜色、字体、动画的设置都能对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饱和度高和设计独特的课件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而网络综艺、电影海报、设计网站等等都可以为教师的设计和搭配提供很多借鉴。
对于时下热门视频或者与课程相关的背景延展视频等素材,教师注意穿插使用,动静结合,活泛课堂氛围,更好地支持信息传递,辅助同学们理解消化,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2.加强课堂即时互动
教师在直播中利用评论区、实时连麦或视频会议等都可以和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在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情感态度上的关心,减轻学生的孤独感。
同时,根据前文,学生之间也能够即时分享观点,进行互动,让课堂真正形成一种开放、热烈的交流氛围。
由于技术原因,线上教学会减慢课堂教学速度,所以教师需要调整课堂内容和课堂节奏。线上教学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运用不同方法,兼顾不同学生,教师需要在备课过程中提前策划,精准教学。
3.加强课后跟进和反馈
彭飞霞在在线学习参与的作用模型中提出激发参与系统、规则维持系统和反馈系统能够为学生的在线学习提供动力,其中“反馈系统指的是学习者通过学历、自我成效、个体能力的提高和学分、资历的积累,获取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随着课程内容的减少,同学们下线之后的学习情况除了自身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的加持外,教师需要用明确的规则和清晰的反馈进行跟进。网络教学的一大问题是学生难以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情况有清晰的了解,这个部分需要教师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要忽略线下的跟进。
以英语为例,笔者在作业布置上增加课后口语的练习和教师点评,同时对班上每位同学当天的作业情况利用表格进行记录,第二天课前进行反馈,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情况,进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学生也能从每日的记载中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学习变化。同时,每天课后随机抽取三位同学进行语音连线,了解其知识点记诵、课程难易度等学习情况,让线下线上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立体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度。
三、结语
疫情之下,线上教学应运而生,与之同行的机遇与挑战不可忽视。作为一名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师,仍然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实践。而线上教学对教师的时间管理能力、审美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等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教师要以身作則,开放思维,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及时更新观念,为学生带去更为优质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4-5.
[2] 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5):79-86.
[3] 彭飞霞.在线学习参与的作用机理与激发模型 [J].成人教育, 2020, 40(01): 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