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朴求真:以“走心”的管理办“入心”的教育
2020-06-01赵文红
当前,随着现代学校治理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都意识到民主管理、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然而从观念转变到实践落地常常需要更多的用心投入。以笔者所在的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小学为例,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多年的卓秀书院文化积淀固然形成了学校发展的良好基础,但“管得多、服务得少”的传统办学方式也容易让学校管理浮于表面,办学理念成为高高挂在墙上的一句口号。只有学校管理“走心”了,办学理念才能真正落地。
近些年来,我们针对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心”管理理念,其核心是:把孩子放在心上,把教师放在心上,把家长放在心上,把他们的成长放在心上。目的在于引领全体干部、教师回归教育本质,把目光真正聚焦到学生、教师、家长的成长上来,最终实现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
一、把学生的成长放在心上:培养“德才好、知行佳”的卓秀少年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走心”的学生管理,需要干部、教师始终站在学生立场,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给予他们真心的关爱、贴切的指导、成长的引领。我校在“卓尔立·秀而实”学校文化的引领下,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好、知行佳的卓秀少年”的育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管理方式上做出了切实的改变。
1.“五彩缤纷的小雨衣”:始终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
关心学生,首先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并且从小处着手,从细微处行动。“小雨衣”就是我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这要从我接手学校后遇到的第一个雨天说起。那天临近放学时,天空下起雨来。放学铃声响起后,学生依次走出教学楼,都撑着雨伞挨挨挤挤在一起,校门口又聚集了大量接孩子的家长,校门内外的场面可想而知。等学生们安全离校后,我的后背直冒冷汗:学生多,空间小,那么多雨伞挤在一起,万一伞尖儿伤着孩子的眼睛怎么办?这样的雨中放学,隐含着多大的安全隐患呀!关系到孩子的事永远无小事。于是学校紧急发出“致家长的一封信”,倡议家长在雨天为孩子准备一套小雨衣,同时优化各班放学路线,请教师引导学生及家长重视雨天安全。“一竿子插到底”的管理方式形成了有效监管,孩子们逐渐养成了雨天穿小雨衣的习惯。现在每逢雨天放学,我校操场上都会有序地飘来一队又一队五彩缤纷的“小雨衣”,为雨天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2.“无法自律的人难堪大用”:引导学生先成人再成才
德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良好的品德教育可以为孩子在思想道德、学习品质等方面打下良好基础,使其成长为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人。而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奠基阶段,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尤为重要。我校有一个叫阳阳的六年级男孩,他在课间操队伍里总是摇摇晃晃、小动作不断,我多次提醒都无济于事。从孩子那不屑的眼神中我还感到,这是典型的高年级男生表达自我与强大的方式,其中夹杂着藏不住的逆反。直到有一次,阳阳班内举办区级数学研究课,他在课上的表现与之前判若两人:思路敏捷开阔、表达观点清晰独特。下课后我特意留下他,从我对他新的认识,谈到他对数学的兴趣与理解,从他课上回答问题的质量谈到他的独特观点,从他对知识的态度反观他的自律。在此过程中,阳阳的眼神从充满拒绝到疑惑,到最终露出笑意。最后我们达成共识:人再聪明,无法自律也很难有大用。阳阳的故事具有一定典型性,它启示我们:学校教育不能只关注孩子学习好不好,更要关注他们品行怎么样,而后者才决定着他们未来能走多远。
3.“为了那双明亮的眼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教育改革只有进入课堂层面,才真正进入深水区。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贯彻“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课堂公平”的理念,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一次行政听课中,三年级一位数学老师的常态研究课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位教师在课上一改常态,将教学目标转换成学习目标,又将其分解成四次有效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都在参与独立思考、互助学习、小组讨论过程中,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有什么用”的不断追问中,亲身经历在感知中思考、思考后表达、表达交流中思辨、思辨明晰后引向对后续知识的学习并和生活进行关联的过程。教师则适时地做好引导、诊断、鼓励。
这堂课虽然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但令我们感动的是,在每一次从无知到懵懂、从懵懂到愤悱、从愤悱到豁然开朗的学习过程中,更多孩子都参与了。我们见到的是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如此发亮的眼睛只有在孩子们自发学习探索后获得生长的喜悦时才能见到。那堂课后,我组织大家就“我们的课堂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研讨,并站在卓秀课程整体建构的大背景下开展“学为中心,顺学而导”的课堂改革,其目标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在真实的学习任务驱动中参与和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长为“基础厚实、兴趣持久、自主发展”的卓秀少年。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面对延期开学带来的挑战,为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学校指导学生认真制定個人学习和生活安排表。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通过精心设计、筛选资源,开设了爱国教育、生命教育、运动健康、拓展研究等线上交流主题,每天固定好线上交流时间,由不同教师围绕一个主题提供细心指导,引导学生做到“我的学习我做主”,用心铭记这段特殊的成长经历。而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也令我们颇感欣慰。
二、把教师的成长放在心上:培育“德行、专业”并进的秀雅教师
在学校文化的引领下,我校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研讨,形成了对“秀雅教师”标准的共识,即“品德高尚、师德垂范、博思笃学、合作创新、端庄儒雅、秀外慧中、包容奉献、自励争先”,这也是我们对秀雅教师成长的期待。而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对照标准促进教师在德行、专业方面的整体提升,则考验着管理者的良知和智慧。
1.“两个人,三盆菜”:暖心先从暖胃开始
“两个人,三盆菜”的故事发生在我刚接手学校后开学的第一周。那天中午下班后我到学校食堂就餐,发现食堂早已做好三大盆菜,但从始至终只有我和另一位教师在用餐,三大盆菜就这样白白地浪费了。原来学校食堂设施简陋,只有一位教工做饭,教师们不喜欢吃食堂单调的饭菜,宁可每天跑出很远到外面吃。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如果连最基本的午餐都吃不好,还谈何职业幸福感?要暖心,就得先暖胃。为此学校经过教代会调研、支委会决议,仅仅用了28天就同时完成了食堂装修、硬件升级、制度建设、人员招聘等一系列工作,让教师们吃上了可口的饭菜。简单的工作餐既免去了教师外出就餐的奔波之苦,省出的时间还能让他们稍做休息。教师们胃暖了,心静了,才能踏实地上岗。学校在发展中总会受到各种条件制约,但若真正把教师放在心上,就会通过创造性的工作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而类似这样的“暖心工程”在我们学校还有很多。
2.“每个教师都重要”:实施“六型”教师管理策略
关爱教师,除了关心他们日常生活的冷暖,更要关注他们的专业发展。就我校来说,由于教师流动性不强,导致队伍年龄结构不均衡,教师平均年龄45岁,40岁以上的教师高达78%。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尤其是中年教师的工作热情,我们确立了“每个教师都重要”的管理理念,提出每位教师都应该得到关注,每个人都应该在本职岗位上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我们还实施教师队伍“六型”管理策略,依据教师的年龄状况和教学积淀将其划分为六大类型—入职规范型、锤炼成长型、骨干示范型、中流砥柱型、成熟稳重型、老有所为型,以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师找准发展定位、厘清发展目标、制定发展策略,实现专业上的突破和发展。“六型”管理真正使教师们体会到“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更加主动积极地为学校发展助力。
3.“我给老婆来颁奖”:提升教师的成就感
在学校文化的浸润和引领下,我校每年都会涌现出一批师德高尚的好老师。为了更好地表彰典型,引领方向,学校每年都会依据“秀雅教师”标准,结合每位教师的实际工作表现,评选出“秀雅教师”,并把获奖者的名字刻在水晶奖杯上。为了充分彰显“秀雅教师”的风采,更大程度地提升他们的成就感,我们还在最新一届的“秀雅教师”颁奖环节进行了创新,改变已往由校领导颁奖的方式,秘密邀请获奖教师家属来到活动现场,为自己的爱人颁奖并致颁奖词。这种特别的颁奖仪式让获奖教师无比感动,更使教师们的工作得到了来自家庭的理解和认可。颁奖现场,很多人都流下了感动的热泪。我想,这泪水既是为同伴而流,更是为他们自己而流!
三、把家长的成长也放在心上:打造“理解儿童、善于指导”的教育同盟
“理解儿童、善于指导”是我们对家长成长的期待。现代教育不是一个封闭的、单向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全方位的社会活动。因此,学校教育需要注重建立良性的家校沟通机制,积极拓展校内外沟通渠道,构筑家校合作平台,共同促進育人水平的提升。
1. 上好“开学第一课”:家校永远都是“同盟军”
当孩子走进学校的第一天,家校同盟就建立起来了。关注家长的成长,需要学校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支持和引导。近年来,我校每学期都会召开两次家委会座谈会,充分利用与家长的交流契机,向家长宣传学校教育,真诚地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近两年,我校还成立了家长学校,并在正式开学前邀请专家学者为全体新生家长举办“开学第一课”讲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活动中,我还会以朋友的身份与家长做交流,争取与他们达成思想上的共识,那就是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永远都是“同盟军”。很多家长表示,这样的“开学第一课”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希望学校多为他们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
2.“我是带着拳头来的”:做好家校沟通的基础在于平等和尊重
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那天我刚刚忙完新校区的开学典礼,一位家长就打来电话,要求马上见到我。这位家长进门的第一句话就是:“校长,我是带着拳头来的。”原来这位80后家长遇到了一位“更年期”班主任,两人因为一件小事引起了误会,加之已往沟通中本就存在不愉快,所以他就带着“拳头”来了。经过我反复地劝说引导,双方都在冷静后意识到各自的不足,消除了误会。事后我进行了深刻反思:两个人都认为是不值当发生的事,怎么就发生了?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组织班主任开展相关讨论与培训,深入了解我们面对的家长群体的年龄、学历、成长环境等特点,深入反思家校平等沟通的重要性,同时指导班主任调节好身体和情绪,改进沟通方法,建立良好的学校教育支持环境。
3.“她终于不再睡在后备厢里”:家校合力让家长理性爱孩子
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的爱往往是感性的,学校的爱常常是理性的。要形成家校合力,就需要学校教育发挥自身的专业特点,引导家长在爱中融入理性,做好学生德行、习惯、知识、技能培养中的引路人。我校曾经有一名2019级新生,因为住所离学校有点远,早晨起床困难,爸爸心疼孩子,就把“被窝”搬到了越野车的后备厢里,以便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让孩子多睡一会儿。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后,及时和家长进行了反复沟通,让其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并从保护孩子安全的角度强调后备厢“藏人”不仅违规,而且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引导家长改变错误的爱子方式。家长最终接纳了学校的建议,这个孩子再也没有睡在后备厢里。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良好的家校合作平台为孩子在特殊时期的成长构筑起了一张强大的防护网。我们在微信公众号上策划推出了“致敬—我们身边最美的逆行者”系列内容,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宣传各行各业家长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所做出的奉献,引导孩子理解家长,热爱家长,并以之为榜样。
我们的教育生活就是这样,平凡中略带有繁复。但在一件件小事中,一个个细节里,留下了无数“走心”的痕迹,走入了师生的心里,也走出了教育应有的模样。
人物小档案:
赵文红,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小学书记、校长,良乡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校长,北京市教育督学,先后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先进个人”“北京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曾出版《卓秀先锋 旗帜引领》《卓尔立秀而实》两部专著,发表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