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要“小”教
2020-06-01陈林张宏军
陈林 张宏军
统编本教材中的文言文篇幅短小,朗朗上口,很好理解。中年级重在简单的生活知识和做人常识的传播(如《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高年级倾向于对简单的生活现象和思想的探讨(如《少年中国说》《学弈》),这些都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根据编者意图,笔者以为小学的文言文要“小”教。下面以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做法。
一、 读顺,游戏自读与适当范读相结合
文言文语词强度较大,往往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虚词使用也十分精练,且古文在起初没有句读,所以学生初读时存在一些困难。但汉字演变速度相对较慢,很多字义可以通过推理来理解。所以,反复读再加上适当的范读指导,学生是能够读顺的。统编本教材所选的文言文大多短小精悍,故事性、思想性和情感性较强,只要通过反复朗读,便能大致读顺。然而,学生往往不太喜欢枯燥乏味的反复朗读,他们需要游戏,更希望不知不觉地大致读顺文言文。游戏自读虽然能够让学生“感觉良好”,但有些句子读起来也会出现共性问题,所以教师需要进行适当范读。
1.自我测验,同伴评价
这个小游戏很简单,给学生设定目标,学生进行自我练习,并且通过展示获得同伴的帮助,最终达成目标。《杨氏之子》教学中,在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及“氏”和“子”之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这样的游戏:
师:这篇小文言文连题目不过才59个字,我们做一个游戏,看看你们读几遍能将这59个字读成故事,好吗?
(生认真仔细地朗读)
师:你们读了几遍感到自己读顺了呢?
生1:一遍。
生2:两遍。
师: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读顺文言文,你们怎么做的呢?
生1:我慢慢细读。
生2:我遇到不顺的地方反复读。
生3:我边读边想意思。
师:下面请展示你们的自读成果。
(生读)
生1:“为设果”中的“为”应该是四声。
生2:“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应该是四声。
生3:“孔君平”是一个人,所以应连起来读,不能读成“孔君——平诣”。
师:孔君平确实是一个人。你真聪明。
2.适当范读,豁然开朗
文言的句读十分重要,涉及对文本意义的理解。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即使教材已经加了十分清晰的句读,他们也并不能将所有的句读都分析明白。然而,这些句读如果没有被正确读出,学生还是会产生困惑的。
师:真的感到自己已经读得很顺了吗?
生1:“孔指以示儿曰”这一句不知道如何读。
生2:应该读“孔/指以示儿/曰”。意思是,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氏之子看并且说。
生3:应该是“孔指/以示儿/曰”。孔君平先指着杨梅,然后给杨氏之子看,最后说。
生4:我赞成“孔/指以示儿/曰”的读法,因为“孔”是主语,“指以示儿”是做的一个动作,“曰”是说。
师:这说明大家都认真思考了。最后这位同学的分析十分正确。但怎样读出节奏来,还是有些困难,听老师读,大家学一学。
(生跟着老师学两遍)
师:这篇文言文里还有一句,几位同学读得停顿也不同,能回忆起来吗?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是啊,这一句到底怎样断句呢?
生1:应该读“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生2:我赞同,因为上文有“此/是君家/果”这一句,同样有一个“家”字。
生3:我也赞同,但前面的“未闻”也应该停顿一下,读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你们真会思考。“夫子家禽”的意思是与“君家果”对应的,因此“家”与“禽”的停顿可以稍微短一点,只要不理解成我们现在的“家禽”就可以了。来,跟老师读两遍。
3.角色分读,完全读顺
读顺虽然不能達到“此文若出我口”的境界,但也至少能做到朗朗上口。因此,在教师范读之后,还需要继续游戏读,以巩固“学读”的成果。《杨氏之子》我们是这样巩固“学读成果”的:将文本的五句先标成不同的颜色。第一句教师读,后面四句分别四个小组读,看学生的注意力和读的顺口程度。接着,将文本的第一句标成蓝色,第二、四句标成绿色,第三、五句标成红色。第一句还是教师读。第二、四句男生读,第三、五句女生读。以此类推,学生在游戏中最终完全读顺了文本。
二、 读通,大致口述与审问明辨相结合
所谓“读通”,笔者以为就是能够在读顺的基础上理解文言文的意义。然而,文言文的形式与内容一般结合得十分紧密,用的字和意义也很协和,倘若用通篇翻译的方法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可能会“以辞害意”。因此,翻译可以在理解具体的某一个句子的时候使用,但对于文言文整体,笔者以为只要大致口述明白即可。大致口述明白意思后,师生可通过“审问、明辨”来进一步明了文本所蕴藏的深刻意蕴,所谓“审问”,就是为了理解得更深刻而提问,“明辨”就是把意义省察得更加清楚,这就是“以意逆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吸纳文言文。
1.大致口述,反映“聪惠”
师:刚才大家已经完全把这篇文言文读顺了,谁能说说它的大致意思呢?
生:梁国有一个杨家的孩子十分聪明。一次,一个叫孔君平的来拜访他父亲,他父亲不在,便把他叫了出来。这个孩子热情地用水果招待他,水果里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个孩子反应很快,立即对答:“我没听说过孔雀是夫子家的禽。”
师:真棒,从你用的“十分”“热情”“反应很快”“立即对答”“夫子家”等词语,我更加感到这个孩子的聪明了。
2.审问明辨,深解文意
师:大家看注释,这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说》,在古代,“言说”的意思是“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那这篇文言文里谁“善于言谈应对”呢?
生:杨氏之子。
师:好,能说说理由吗?
生:孔君平说杨梅是他家的果子,他立即回答“没听说孔雀是你家的禽”。
师:从哪儿看出杨氏之子立即回答了?
生:应声答曰。
师:真好。你善于抓住文中的词语,值得大家学习。
生:杨氏之子的回答还妙在跟孔君平的话很相对。“此是君家果”“孔雀是夫子家禽”,听起来很呼应。
师:了不起,你从言语的形式上发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世说新语·言说》里很多故事都是赞扬那些既能在内容上回答,又能用上很巧妙的语言形式的聪明之人的。但是,难道孔君平不聪明吗?告诉大家,他在那个时候可是一个大官啊!
生:也很聪明。因为他一看到杨梅,就想到了要说的话。并且,还用“君”表达了尊重。
师:写杨氏之子聪明,为什么还要写孔君平聪明呢?
生:这更能衬托杨氏之子的聪明啊!
师:太棒了,你也非常聪明。
三、读美,熟读成诵与诵读表演相结合
统编本教材所选的文言文要么具备有趣的故事情节,要么具备深沉的情感,都比较适合诵读和表演。背诵文言文的目的,不是记住故事,而是通过反复读、熟读乃至于背诵和表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文言,习悟语感,欣赏文言的节奏音韵之美,从而使自己的语言变美变雅。当然,在这个环节,也要注意设计感,使教学过程贴近儿童,引发儿童兴趣。
1.师生合作,背出音韵
师:这篇文言文的故事性很强,有矛盾冲突,就像一篇小小说一样,很适合表演,我们把它演出来如何?不过,我们得用上这篇文言文里的句子。所以得先把它背下来,有信心吗?
生:有。
师:我们先采用接句子的方法试试看。梁国——
(生一句句地接教师的句子)
师:还记得刚上课朗读时文言文上的颜色吗?我们按照两次不同的颜色来背背看。
(生兴趣盎然地背)
師:现在我们同桌互相背背看。
(生同桌互背)
师:能像古人那样有节奏、有音韵地背吗?先听老师背一遍。(有节奏、有音韵地背)
(生练习背,师指名背诵。)
2.诵读表演,享受美感
师:我们来尝试表演好吗?需要三个人,一个说画外音,一个演孔君平,一个演杨氏之子。
(生自由尝试,师指导。)
(师指名表演,进一步指导。)
总之,统编本教材文言文的教学,一定要体现编者的“初心”,就是要兼顾小学生的“小”,这个“小”,就是简单一点,以“读”为主;就是有趣一点,多用游戏的形式;就是自主一点,以学生为主;就是思辨一点,多激发学生的思维。如此,文言文教学才会获得应有的效益。
(作者单位:江苏宝应县泰山小学/江苏宝应县氾水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