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抒情女高音的歌剧情结

2020-06-01陈燕婷

音乐生活 2020年2期
关键词:唱段抒情歌剧

陈燕婷

2019年10月1日,人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在10月1日前后,用举国欢腾来形容整个中国的氛围一点都不为过。而且这种欢庆气氛不象其他节日那样,热闹几天便烟消云散,而是整整持续了好几个月。早在国庆前好几个月,全国各地,举办了许多向祖国表白的活动,快闪、音乐会、演出……《我和我的祖国》成为了当年最热门的歌曲,各行各业的人们,年轻的、年老的、专业的、业余的纷纷一展歌喉,用最质朴的声音,唱出对祖国的深情。电视、网络、微信朋友圈里,举国欢庆的气氛扑面而来。而这一欢庆气氛随着国庆临近逐渐升温,并在国庆当天的阅兵式上达到了最高潮。正如习主席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所说:“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这一切,汇聚成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的前进洪流,给我们增添了无穷力量。”整个2019年,人们被爱国主义精神激荡着、震撼着。

第五场:戎冠秀、喜花、邓世军三重唱

国庆假期过后,人们回归日常生活。10月8日,当其他地方欢腾气氛逐渐消退时,在石家庄市河北艺术中心大剧场,红色题材的大型原创民族歌剧《戎冠秀》成功首演,再一次将人们的爱国热情推向高潮。

歌剧主角,被称为“子弟兵母亲”的戎冠秀(1896-1989)出生于河北省平山縣,做为“拥军模范”,出席了开国大典,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曾任全国人大、政协委员。选择戎冠秀作为创作题材,确定以歌剧形式展现,并最终在舞台上呈现,制作人兼主演魏丽娟是主要推动力。

第一场:混声合唱“哪里来的枪声阵阵”

魏丽娟是笔者的同学,我们曾于2014年一起在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第四期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级研修班”学习了一个月。研修班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个艺术门类的学员构成,在这个班里,音乐专业的学员共两名,因此我们二人惺惺相惜。魏丽娟是位抒情女高音家、国家一级演员,曾留学乌克兰,至今获奖无数,曾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新作品演唱特别奖”等,为河北省第八批省管优秀专家。舞台经验丰富,在国内外多个重要演出中献唱。此外,她还曾担任河北传媒学院表演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

魏丽娟热情、外向,几年来,经常听她唱歌,熟悉她的声音,了解她对于演唱事业的热爱。然而,当接到她的电话,邀请我去看她担当制作人兼主演的歌剧《戎冠秀》首演时,我还是吃了一惊。首先,是因为,要完成一部歌剧的演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相比起平时参加各种演出,献唱一两首曲子来说,难度可大太多了。一部歌剧,从头到尾,各种不同的唱段,不光对演唱本身有要求,对体力也有很高的要求,而魏丽娟可不是年轻力壮的小姑娘了。一部一个半小时的歌剧,幕幕都有大量唱段,还要配合剧情跑上跑下,这对一位40多岁的女高音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她有这么好的身体素质吗?其次,是因为,编创一部歌剧更不是件容易的事。确定题材、编写剧本、作曲、确定演出人员、确定演出场地、排练、演出,从无到有,作为制作人,这之间有多少大小事情需要考虑、协调、组织,而她竟然悄无声息地就推出了这么一部完整的歌剧。而且,编创歌剧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许多歌剧都是先申请到资金,才投入创作。在资金并不充足的情况下能够保证歌剧创作的质量吗?编创歌剧实在是件吃力而且很难讨好的事情,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说,要创作一部具有一定水准的歌剧真是难上加难。这部歌剧能达到什么水平呢?

无论有多少疑虑,眼见为实是硬道理。10月8日下午,笔者与同为研修班同学、八一电影厂编剧王强一起乘坐高铁到达石家庄,观看了歌剧首演,并在演出结束后,乘坐最后一班高铁回到了北京。

《戎冠秀》由沈阳音乐学院教授刘聪作曲,河北省文联副主席陈建忠编剧及创作歌词,国家一级演员薛跃林导演,编导郝邢飞执行导演,国家一级指挥董俊杰指挥。乐队为天津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合唱队由河北省寒晖合唱团和河北传媒学院音乐学院“冀之声”合唱团组成。剧中演员主要来自河北、天津等地。

演出采用交响音乐会方式。舞台最后方是一个全媒体全景大屏幕,播放着与演出内容相关的画面,增加视觉观赏性。屏幕前有一个多层阶梯,最上层两侧连接着通往前部舞台的斜坡,供表演者穿行及摆造型。往下,合唱队占了3排,交响乐队中的打击乐组和铜管乐组占了两排,其它乐队组则位于平层。舞台前半部留给歌剧表演者。

歌剧由序幕、第一幕《是她,为我打开一扇窗》、第二幕《我叫戎冠秀》、第三幕《八百子弟出平山》、第四幕《母亲,母亲》、第五幕《太行母亲》以及谢幕合唱共7个部分构成。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戎冠秀因救下地下党赵明秀而被唤醒,带领乡村妇女追求自由、解放,被村民用“豆选”的方式选为妇救会长。之后救助伤员、送儿上战场……

第五场:戎冠秀独唱“一条铺满霞光的路”

看完演出,笔者的疑虑全消。整体听下来,该剧无论从细节上还是宏观把控上都值得称道。

第四场:戎冠秀独唱“孩子你醒醒”

从细节上看,其一,核心唱段《一条路》令人印象深刻。一部歌剧,在演出结束后,如果有一些唱段被人记住,如果有一些旋律令人回味,那么,这部剧无疑是成功的。它成功地让听众记住了它,哪怕只是一个片段。《一条路》就是这样的一首曲子。作为统领全剧的一首曲子,混声合唱《一条路》气势恢宏地拉开了歌剧的序幕。该曲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部分音乐宽广坚定,樂队和合唱队在一开始就以最强最有力的声音,造足了声势,大气磅礴地唱出歌剧的核心唱段:“一条路,风雨沧桑。一条路,满天霞光。一条路,从怯懦到坚强。一条路,从卑微到荣光。”一幅波澜壮阔的图景,符合人们对红色题材的宏大想象。这部分唱段在第五幕最后一曲《一条铺满霞光的路》中,被女高音独唱和混声合唱再次演绎,并做为谢幕曲将整个歌剧引向结束。由于该唱段得到多次反复,而且气势非同一般,令人印象深刻。演出结束后,笔者脑海中久久回荡着这段旋律,挥之不去。该曲的后半部分则充满深情,简单的两句话,概括了戎冠秀的一生:“有一位母亲从这条路走过,她生在下盘松美丽的小村落。艰难岁月苦蹉跎,却将道路走成歌。”《一条路》是一首可以单独抽出来演唱的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歌词非常简短,易于记忆,但却饱含深意。

其二,善用合唱队,且乐队在氛围渲染方面富于戏剧性。整部歌剧,除了有各个人物的独唱、重唱外,混声合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剧情表现推波助澜,也大大分担了主演的演唱份额,适当降低了主演的演唱强度。从各幕曲目构成可以看出,该剧混声合唱所占比重较大。例如第三幕《八百子弟出平山》,由混声合唱《月色如此凄清》、邓世军独唱《愧对乡亲》、戎冠秀独唱《手捧白布声声唤》、李有、兰金、戎冠秀、喜花独唱、重唱、混声合唱《兰金参军》、喜花、兰金重唱、混声合唱《当兵的哥哥要走了》、兰金、戎冠秀二重唱、混声合唱《母子送别》等6首曲子构成。除了第2、3曲外,其他4曲都由混声合唱助力。交响乐队则配合剧情和唱词,很好地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情境。如第一幕赵明秀被敌人追赶时,混声合唱《哪里来的枪声阵阵》,给人以不祥预感的打击乐声、不协和音,连续十六分音符快速下行的弦乐声部以及短促有力的铜管声部,塑造出令人不安的紧张气氛;第三幕开头各声部连续的毫无表情的长音、几乎停滞不前的律动,渲染了大量战士牺牲的悲凄氛围,令人不寒而栗。

其三,抒情唱段无论是曲调还是歌词都引人入胜。在第五幕,所有人敲锣打鼓扭秧歌庆祝战士们胜利归来,热闹过后,得知儿子再也回不来的戎冠秀孤独一人唱起了《娘为儿做双新鞋》。虽然送儿上战场的情节很老套,虽然母亲思念儿子的诉说很俗套,但是做为全剧最伤感的内心独白,当忧郁的音乐响起,偌大的舞台上只剩戎冠秀孤独的身影,抒情女高音用她那极富感染力的歌喉缓缓唱出对儿子的思念和愧疚,交响乐队和合唱队适时地将情绪推向高潮,声声直击人心。笔者在此处感动落泪。紧接着的戎冠秀独唱与混声合唱《一条铺满霞光的路》是该剧的点睛之作,也是戎冠秀最为庞大的一首独唱曲,篇幅很长,刻画细腻,既有气势宏大的段落,也有抒情委婉的篇章。作为全剧的总结,并与全剧头尾呼应,该曲首先重复再现了序幕《一条路》前半部分的内容,而后是几段回忆式的唱段,歌词写得很美,音乐配得很高级,优美、灵动,引人遐思:“我本太行贫家女,自幼长在高山上。看惯家家起炊烟,常听黄莺枝头唱。醒来风梳头,困了草当床,岁在田头度,身伴秧苗长。长夜无梦饿肚肠,陋屋难遮山雨狂。九岁卖做童养媳,小小女儿离了娘……”当然也有欢快、激情的片断:“那一年,山乡来了共产党,乌云吹散见阳光。马蹄一夜太行来,千家万户开门窗……”

宏观把控上,幕与幕之间、曲与曲之间情绪对比鲜明,布局张驰有道,能很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不至于产生审美疲劳。

幕与幕之间的对比,总的来说就是“战争与和平”的对比。这部剧讲述的是战争年代的故事,所以与战争有关的戏份比较重。例如,第一幕讲述了地下党员赵明秀被敌人追捕,后被戎冠秀救下。其中,混声合唱《哪里来的枪声阵阵》、赵明秀独唱与混声合唱《拼一死对抗豺狼》、戎冠秀独唱与混声合唱《追命的枪声》,营造了一种紧张不安的氛围;第三幕讲述了抗日战争中,许多将士阵亡,平山男儿纷纷奔赴前线,戎冠秀也将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混声合唱《月色如此凄清》、戎冠秀独唱《手捧白布声声唤》,营造了一种凄清、哀恸的氛围;第四幕讲述戎冠秀不顾自身安危救助伤员。戎冠秀独唱《孩子你醒醒啊》、戎冠秀、邓世军、喜花独唱、重唱、混声合唱《我这是在哪里》、混声合唱《自有山花香》,紧张、凝重。相比之下,第二幕讲述戎冠秀带领乡村妇女做军鞋、放大脚,被选为妇救会长,总体氛围轻松、活泼,表现了一些农村生活场景。例如,由戎冠秀、李有独唱、重唱、混声合唱《一双大脚》,展现了戎冠秀代表的女性和李有代表的男性为“放脚”之争,活泼富有生活情趣。第五幕讲述革命胜利,然而戎冠秀的儿子却再也没有回来。虽然因为儿子的牺牲所以有几个抒情、悲伤的唱段,但是为迎接战士们胜利归来,戎冠秀、喜花、邓世军等人扭起了秧歌,一派喜庆氛围。

幕中各曲间的对比,主要是抒情和叙事的对比。例如第一幕,除了前述几个通过众人的演唱描绘敌人步步紧逼的唱段外,第一曲,戎冠秀独唱的《苦日子何时熬出头》展现了戎冠秀在遇到赵明秀之前苦闷的内心世界。赵明秀脱险后演唱的《我曾经和你一样》,一扫之前紧张不安的氛围,音乐情绪豁然开朗。之后的戎冠秀独唱与混声合唱《是你为我打开一扇窗》,则是一种顿悟后的内心独白,突然明白了生命的意义,生活有了盼头,有了方向,与第一曲苦日子熬不到头的苦大仇深构成鲜明对比,音乐坚定而光明。再如第二幕,喜花、兰金独唱、重唱《春风吹来河水暖》、戎冠秀独唱与混声合唱《太行,请呼唤我的名字》,都是叙事唱段之外的抒情段落;第四幕最后一曲,戎冠秀、邓世军、兰金,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混声合唱《我看见了你》,戎冠秀似乎看见了自己的儿子,一位母亲对着生死不明的孩子深情呼唤……

第二场:兰金、喜花二重唱“当兵的哥哥要走了”

第一场:赵明秀独唱“我曾经和你一样”

此外,魏丽娟在整部剧中从头到尾出色、稳定的表现,保证了首演的成功。她饰演的戎冠秀在全剧中戏份很重,每一幕都有大量高难度唱段,因此,完整演绎下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既需要有较高的演唱能力,也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魏丽娟做到了。这是她第一次在歌剧中担任女主角,第一次在一场演出中连续演唱这么多的唱段,尤其是第五幕最后一曲,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的演出后,还要演绎这么一首大曲目,魏丽娟坦言,演出结束后,她感觉力气都用尽了。而且,作为抒情女高音,剧中抒情唱段发挥尤为出色,对人物情感的把握和细腻表达,使这些唱段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魏丽娟说,她为这场演出准备了两年。身为抒情女高音,魏丽娟的梦想就是在歌剧中出演女主角,如今,她的梦想实现了。在资金并不充足的情况下坚持歌剧的创作和演出,她的毅力和追求令人钦佩。而且,曾为河北传媒学院表演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的她,提携了许多学生参与演出。学生们的演出虽然稍显稚嫩,但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好的锻炼机会,且完成得很好,实属难得。

当然,这个剧也有一些缺憾。从剧情上看,如果能选择一两个特别的亮点,围绕亮点展开叙述,会更具戏剧性、更吸引人。然而,正如节目单所说,戎冠秀“一生并未有波澜壮阔的经历”,“她的履历简单得如同太行山上的一丛荆棘”。魏丽娟等人在歌剧创作之前是进行过全方位考察和采访的,戎冠秀一生虽然做了很多事情,是一位执着的共产党人,但是并没有特别事件可以着墨。另外,演出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由于在普通的大劇场上演,而不是专业的音乐演出场地,所以音响设备不太能满足要求;由于排练时间有限,交响乐队与演唱者之间,演唱者自身,都还有很多需要磨合、提升的地方。

但是,魏丽娟自己一开始就设定好了:首演并不是终结。这是一部还可以继续提高,还需要继续打磨的作品。如今,她正在全力以赴投入作品的提升之中,力求使之渐趋完善,最终成为一部可以留得住的作品。

笔者期待着与《戎冠秀》的再次邂逅!相信到那时,该剧将更为成熟,更富感染力,更加动人心弦!

猜你喜欢

唱段抒情歌剧
歌剧《木兰诗篇》中《木兰花》唱段的特点与演唱处理
会抒情的灰绿
音乐剧中表演与歌唱的整合艺术表现
约会
歌剧《魔笛》选段《复仇的火焰》艺术特点初探
传递正能量
歌剧
童话歌剧
童话歌剧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