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感谢信连接起的“红色传承”
2020-06-01甘甜
甘甜
“‘伍若兰为了掩护她的丈夫朱德带领大部队脱离危险,自己纵身跳出战壕,奋不顾身地冲向敌人,转移了敌人的视线,吸引了敌人的火力……看到了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此时在抗击新冠疫情前线的‘战士——医生们和护士们,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穿上神圣的‘战袍,冲向那危险的‘战场。我想对医护人员们说:‘谢谢你们!正因为你们舍生忘死,舍小家為大家,我们才能更健康平安地生活。”
3月7日,南昌市青云谱学校的万雯雯老师读到这封信,心里感慨万千。来信的是上饶茅家岭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戴良源。满满两页半的信,将他聆听了万雯雯在线上课堂讲授的红色文化课《咏兰》后的心情和感悟付诸笔端。
“读着读着就落泪了。”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万雯雯自己也没想到,一封千字书信,让她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新的思考:“比让同学们记住红色文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如何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为深挖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江西省各大中小学校纷纷开设了红色文化课程。与上饶集中营旧址隔着一条马路的上饶茅家岭中心小学更是借资源优势,开展了红色教育。
“除了使用省里的红色文化教材,我们还编写了校本教材《上饶集中营》,并利用中队会和校本课堂,把曾经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红色故事讲给他们听。同时,我们还通过打造红色中队文化,让英雄的种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生根。”茅家岭中心小学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刘永珍介绍说。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了33个以英雄人物命名的红色中队,常态化召开学习英雄人物品质、讲述英雄故事的中队会;在每个教室布置红色文化角,打造红色文化;开展唱红歌、跳红色舞蹈、讲红色故事等一系列活动;寒暑假,孩子也会领到各自的红色文化作业,让红色文化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从参与红色文化教材编撰,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推出红色文化课线上教学,从幕后走向台前的我们,内心其实很忐忑。要将革命战争年代所承载的精神传达给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此次线上教学3-4年级红色文化课程主讲老师万雯雯不仅参与了省里红色教材的编撰,还承担过全省红色教材的教师培训,她所在的青云谱区承担了1-6年级《红色文化》课程的录制。
接到线上红色文化课程的录制任务后,她才发现,她即将面对的比之前经历的都难多了。没有任何课程资源,只能自己去挖掘寻找;无生课堂,没有学生互动,还要保证课堂效果;红色教材还担负着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传承,表述的每一句话、讲述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要经过反复佐证和推敲;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所有的研讨交流都要在线上完成;时间紧迫,一星期之内就要完成备课、制作课件、录制、剪辑、上传、根据反馈修改、再上传等工作……
为了更符合各个年龄段的学生认知特点,万雯雯不仅四处查找相关的歌谣、诗词、相关人物简历,还设计调查问卷、知识问答,只为更有效地提高课程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万雯雯明白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团队里的成员及教体局的领导也和她一样,不辞劳苦地奋战着。
3月7日,刚录完下周线上红色文化课程的万雯雯来不及喘口气,又投入到紧张的备课中。但她内心是喜悦的:“只要能像桥梁一般,将红色精神跨越时空地传递给学生,我们的努力就有价值。希望有越来越多‘戴良源式学生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