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笛独奏曲中对戏曲音乐的运用研究

2020-06-01姜雨彤

北方音乐 2020年8期
关键词:戏曲元素

【摘要】竹笛已在华夏土地上流传千年,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不仅在合奏、伴奏中广泛应用,因其高亢嘹亮、婉转动人的音色,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器乐表演艺术。近代竹笛发展迅速,其独奏曲大多脱胎于戏曲音乐、民歌小调。本文通过分析戏曲元素,结合当代知名的竹笛曲目《春到湘江》,探讨对戏曲材料的应用及其对竹笛發展的影响。

【关键词】竹笛音乐;戏曲元素;《春到湘江》

【中图分类号】J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0035-02

【本文著录格式】姜雨彤.竹笛独奏曲中对戏曲音乐的运用研究[J].北方音乐,2020,04(08):35-36.

戏曲通过伴以音乐的舞蹈来讲述故事和小农经济自足式的生活方式,造就了独有的综合舞台艺术,它自成体系,独立品格,融合了民间音乐、诗词曲赋、杂戏武术等艺术形式,是脱胎于实际生活的审美外化,有着严谨的结构方法和表现体制。根据音乐来辨别戏曲种类是最直接明了的方法,以声表情是音乐的特点,而笛曲同样也在讲述故事,从听觉的角度达到审美的体验,“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直接表达浓烈的情感。中国幅员辽阔,横跨寒温热三带,既有“大漠孤烟直”又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多彩的民族文化。笛子作为戏曲中的伴奏乐器,逐渐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对民间音调的改编移植使笛曲空前繁荣,笛子在演化发展中,形制主要流行六孔笛,大体根据地域分为南北两派、新派、山东笛派及西北笛派等,而依托不同的戏曲声腔又创造出许多经典的笛曲,研究戏曲音乐对器乐创作和演奏技巧都有益处。

一、戏曲音乐的特点

戏曲中的音乐包括演唱的曲调,曲调依托于各地区方言的音调而有不同,有乐器笛、笙、胡琴、扬琴、打击乐等器乐伴奏,而不同剧种的乐队编配却不尽相同,配器各种各样,代表了不同地域文化的音乐特色,剧种的分类就是根据起源发展、流行、语言、当地特色乐器、旋律特点来分的,如山东吕剧、四川川剧、上海沪剧等。根据曲式结构分,在同一曲调基础上变化不同节奏特点、力度强弱的被称为板腔体,以板行腔,不同的板式表现不同的情感,如京剧中,激昂悲愤的[二黄摇板],也就是通常说的“紧打慢唱”,表现的情感与伴奏鼓点、京胡的节奏紧密相关。基本曲调是一个剧种的形成的标志,围绕最典型的曲调,通过装饰音、“腔儿”加以润色,增强剧种的辨识度和强烈的感情色彩。如京剧“西皮”“二黄”组成的皮黄腔,盛行于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的“碗碗腔”等都有着明显的特点。如同诗词中的词牌,由独立曲调或套曲组合构成的音乐,被称为曲牌体,每个曲牌都有独特的调式,曲牌来源丰富,取材于各种乡间的田秧歌、杂剧、诸宫调等,同为“商调式”而[朝元歌]和[小桃红]一个表现缠绵柔和,一个表现哀痛悲伤。昆剧是典型的曲牌体,在昆曲伴奏中,笛子是不可或缺的,有一部分曲牌,只有音乐没有唱词,更突出了作为单声部乐器旋律线清雅高昂的优势,通常用来烘托气氛、抒发感情。

戏曲音乐中声腔与地域密不可分,吐字归韵都依据地区方言来填写唱词,人物的称呼、口头语、衬词、发声方式的不同使不同声腔也别具特色,剧种和声腔的外延重合,如京剧包含皮黄腔、吹腔、四平调等,而粤剧、赣剧、桂剧中也有皮黄腔的组成部分。

二、戏曲在笛乐中常用的元素

对于近代笛曲来说,改编移植民间音乐、戏曲音乐使笛子作为独奏乐器渐渐发展起来,正是因为千锤百炼的戏曲深受广大人民喜爱,拥有戏曲元素的笛曲加之艺术性的创新,笛曲渐渐进入人们视野,使人身临其境地产生共鸣,给予人审美体验。

传统戏曲音乐在竹笛音乐中常用的元素有几种:第一类是直接以某一乐段主题展衍、变化发展而来。《姑苏行》就是根据昆曲曲牌音乐和丝竹乐音调改编的一首具有典型江南地区音乐风格的笛子独奏曲,多用曲笛演奏,曲笛就因常给昆曲伴奏而得名,曲笛常运用圆润的连音、加花、倚音等,使音乐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势,古色古香,犹如人们游园登山、浏览古迹时喜不自禁的心情,旋律绵长婉转,正如昆剧的声腔软糯温柔。

改编的昆曲曲牌叫[节节高],通过谱例来看,原来是快板的音乐,后扩板为抒情的音乐,从一板一眼改为四二拍,整体降速,以迎合整首曲子优雅绵长的基调。

在戏曲音乐的基础上直接进行改编创作的,还有《闹花灯》《万年红》等冯子存大师依据二人台音乐和民歌编写的,沪剧曲牌改编的《紫竹调》,《小放牛》的音乐旋律来源于昆曲“吹腔”。《甘草子》直接改良昆曲曲牌,《锁南芝》《乱弹娃娃》的音乐旋律,来源于山东柳子戏曲牌,这些都是取了主要的音乐素材变化而来的。

第二类是通过演奏技法、节奏型、特殊音色、用笛声模仿戏曲声腔也是常用的手法之一。竹笛作为吹管乐器,表现力极强,不同于西方长笛固定的木塞琴键,笛子可以通过呼吸急缓、手指力度、运指方法、唇舌配合、特殊技巧模仿各种声音。《秦川抒怀》是对唱腔器乐化的改编,乐曲特殊演奏技法取材于陕西戏曲秦腔和碗碗腔音乐,运用笛子特殊演奏技法,模拟板胡的压揉弦与滑音的效果,即上手的中指和食指同时按压半空,微微低头使唇部压住吹孔,使乐曲模拟出人声,这种“碗碗腔”体现出黄土高坡的寂寥沉重和人民豪放激昂的情景。《朝元歌》选用了昆曲《玉簪记·琴挑》中陈妙常的唱腔,昆剧以字行腔,一个字的音通常拖延反复、上下起伏小,转换音符时,手指快速颤指,轻巧地演奏出叠音、颤音的技法,与唱腔相同步,在每一句长音运用细腻均匀的气息和腹震音,旋律舒展自然,具有典型的南方曲调。

三、《春到湘江》与花鼓戏的结合

宁保生先生创作的竹笛名曲《春到湘江》,表现了春天到来时湘江水波粼粼的优美景色,被收录到《中国笛子考级证书曲集》等各类竹笛教材书中,另有根据其改编的古筝曲,也深受学习者们喜爱。“花鼓戏”的地方戏曲剧种众多,其中属湖南的花鼓戏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在与音乐素材结合时,汲取了花鼓戏音乐艺术的特色,贴近群众的生活,活泼欢快、优美动人,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与舞台表现力。

全曲结构明确,对比强烈,舒缓结合,从谱例来分析,引子部分(1-8小节)、过门(9-10小节)、如歌的行板(11-38)、过门(39-42)、欢腾的快板(43-103)华彩乐段(104-123)华彩变奏(124-149)接尾声(150-158)。

运用了b3-#5的半指颤音增添湖南韵味(见谱例3),演奏时要掌握触孔的面积,半压半开,虚实之间,带轻微的上滑音,手指动作需快而干净,用延音记号对其标记,但时值不易过长,要干脆利落,落在mi上要飘渺轻盈,整首乐曲中的3的前倚音都要用此法吹奏,以体现江水的动感与花鼓戏的歌唱性。第2小节中,1-6之间的六连音,要由缓到急,由弱到强,与下一音连接紧密,落音干脆。而4-5小节六连音的音型时值更长,要吹出花鼓戏的韵律,强弱得当,灵动有力。

行板的速度与节奏要稳,不能抢拍,用四分、八分等的附点音符,接半指颤音,渐强渐弱,气息连绵,似断非断,生出摇曳多姿之感。中段转调,从羽调转向徵羽调,音域的提高使旋律明亮立体,表现其场面热情而欢快。

全曲共有四段过门,明快的节奏模仿了花鼓戏的鼓点(见谱例4)。华彩乐段中,以四个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音型,排比递进式,推动情绪发展,各种吐音技巧的紧密配合,节奏稳定,旋律一路向上发展,层层递进推向高潮。尾聲出现全曲颤音的最高音,丹田的支撑配合,口腔内呈哈欠状,唇部绷紧,口风略急,以气顶声,保持稳定,以免气息塌陷。尾声再现开头旋律,表现出热烈的情绪。

四、结语

中国地方戏曲音乐多达数百种,地域环境决定了音乐的地方特色,为竹笛音乐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音乐的主要魅力就在旋律之中,现在文化市场繁荣,南北派及新派等笛曲逐渐融合,虽发展势头很快、紧跟时代潮流,但保留地方特色在层出不穷的新作品中尤为重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以戏曲为蓝本的笛曲创作,在不断吸收传统戏曲养分的同时,也要不断创新发展,做到引用适度,旋律与技法相结合,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才能创作出通俗易懂、更被群众接收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许建明.竹笛技巧在戏曲中的运用许建明[J].艺海,2007,No.177(4):65.

[2]田甸佗.戏曲音乐元素对竹笛艺术的影响[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18.

[3]郝乃凤.浅析中国竹笛演奏流派及其文化特色[J].黄河之声,2008,No.284(23):49.

[4]李建锦.竹笛演奏技巧的运用与创新研究[J].黄河之声,2019,No.527(2):31.

[5]刘浩宇.试论竹笛与戏曲音乐的关系[J].知音励志, 2017,No.478(3):228.

[6]程诗佳.浅论湖南民歌与花鼓戏的融合与发展[J].艺术评鉴,2019(15):134-135.

作者简介:姜雨彤(1998—),女,民族,山东省青岛人,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吉林大学,音乐表演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戏曲元素
戏曲动画的界定及设计环节的艺术形式研究
极具创新的舞台表达形式
戏曲美学视域下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中国传统曲艺与戏曲元素影响下的民族声乐发展探析
浅谈二胡表演艺术
当代中国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戏曲元素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戏曲元素在培养戏剧导演人才中的有效融合
论中国电影中的戏曲元素
中国舞编创中戏曲元素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