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均衡教育 创建一流中学

2020-06-01朱斌

江西教育A 2020年4期
关键词:人大附中一流办学

朱斌

十九大以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全体教育人的梦想和使命,建设双一流大学成为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在《人民日报》上呼吁,双一流大学建设需要有世界一流中学支撑,特别是需要中学向大学推荐学科能力突出、个性鲜明、具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的学生。无独有偶,深圳中学朱华伟校长接受记者访谈时,提及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势必需要大量一流中学作为支撑,以构建完整的创新人才培养链条。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高中,其实就是构建世界一流的教育生态,包括良好的外部环境、先进的办学理念、一流的师生群体以及校本课程、校园文化、硬件设施、国际化水平等。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中学才是全国一流乃至世界一流呢?笔者对一批全国认可的中学,如上海中学、北京十一学校、人大附中、深圳中学进行认真的对比分析,发现这些学校虽各有特色,但也有许多显著的共同特征,如学校文化、课程建设等方面都有惊人的共性。正是这些共性也让这些学校脱颖而出,成为引领全国基础教育的标杆。这些全国一流的中学都具有以下八个特征:

特色顶层设计,塑造一流文化自信。一流中学都有先进理念支撑的文化自信,其学校文化得到学生、家长,特别是老师的认同而内化为行动。一般来说,一流中学都有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在长时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明确的办学理念。深圳中学“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一代代学子奋勇创新;人大附中提出学生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得到社会高度认可。一流中学都会结合学校实际,践行具有前瞻性眼光的顶层设计。深圳中学四大体系(标准课程体系、实验课程体系、荣誉课程体系、国际课程体系)建设,因材施教,开创性地让学生选择合适的体系主动发展。北京十一学校通过《北京十一学校行动纲要》提炼关键成功因素,统一师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把十一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受人尊敬的伟大的学校,成为师生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相关课题荣获全国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

定制多元课程,赋能学生多元未来。李希贵认为,学校是孩子走上社会之前的社会。在一流中学,会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和试错权。而学生只有在选择之后,才能真正打开内心世界,挖掘潜能,做到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现代教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是打开学生内心,发现学生潜能,赋能学生终身发展。北京十一学校课程体系,分层分类,真正落实一人一张课表,构建了“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方案,甚至把家校共建都纳入课程建设,构建和谐共进的课程体系。而上海中学课程体系注重创新实践,构建认知类、体验类、实践类、反省类相互促进的课程载体,共有39科目150多个模块。其中特色CPS(创造·实践·服务)课程、LO(领导与组织)课程、双I(提升自我认识与人际智能)课程、48小时适应性生存训练、国情民风·国际风云社会考察课程等,提升了学生的领导与组织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升华了学生的责任与思想境界。

构建德育体系,支撑学生成长空间。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而一流中学还注重培养合格的世界公民意识,尤其注重德育的幸福功能。一流中学有底线思维,保证人才品质;有支撑,扶助学生健康成长;有空间,给予学生个性拓展。一流中学的德育建设一方面规范学生的公民底线,另一方面给予学生足够的成长空间。一流中学开展大量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如研学实践、课外社团、职业博览会、生涯教育等等,让学生认识多彩世界,丰富内心情趣。江西师大附中德育13682体系,关于人的培养,注重到广度、高度与厚度,积极探讨立德树人的内涵建设。提出德育的功能,不仅仅是规范学生言行,更重要的是丰富学生心灵,让学生感觉幸福。不是用成人的道德范式去束缚学生的手脚和心灵,而应该引导学生断发现内心的美德和人性的光辉,应该给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引领学生走出狭小的自我,成就伟大的自我。

推进学科建设,提升学校品质发展。品牌学科建设是一流中学办学水平的标志。一流中学不但能够开发有特色的学科课程群,建构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还能整合教学资源,系统开发品牌课程,如大学先修课程、竞赛实验课程等等。学校教学质量自然提升,出现一流的学科成绩。优异的学科成绩是一流中学办学实力的体现。学科成绩主要通过五大学科竞赛、中高考成绩、特色学科活动、特色学生比赛等几方面来体现。以五大学科竞赛为例,北京市2018年全国奖牌获得十块以上的就是人大附中和北京十一学校。近些年,代表未来科技方向的机器人大赛、青少年创新大赛和代表人文素养高度的诗词大赛等也成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品质的重要内容。

加强师资建设,夯实学校办学内涵。2019年深圳中学引进20名清华北大硕士博士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曾说:“与大学相比,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更是学生学习方法训练和养成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好教师来示范和引领。”的确如此,越是优秀的学生,越需要优秀的老师引领。认为硕士、博士进中学是人才浪费,其实是低估了基础教育的潜力、价值和重要性。一流中學必须要有全国有影响力的名师、金牌教练队伍、科技教育师资,必须有一定的学历层次,才能够给予优秀学生较强的学科指导力,做到与大学接轨。人大附中的学生的课题研究深度已经比一般大学的大一大二学生高,如他们学生的论文开始研究特定环境下流行音乐的人声识别问题等。同时师资队伍的品质提升也直接影响到学校课程建设,学术研究层次。北京十一学校已经有数十位博士,强有力支撑学校课程建设与发展。

开展国际教育,拓展师生全球视野。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法出现,一流中学的育人观得到飞跃。不仅仅要培养优秀的中国公民,更要把学生的发展融入全球化价值链条。中国正在崛起,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多元思维,培养有担当精神的、充满智慧、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挑战的大国国民。

在一流中学国际部,尝试中外教学的相互交流:用gradelink实现GPA动态管理,做到过程性评价;因材施教,个性拓展,实现走班制,一人一张课表;不唯分数、符合学生天性,注重艺美实践;与大学接轨,注重社会实践,开设AP课程等等,成为教改的先行试点。当然国际教育不仅仅是开设国际部,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具备国际视野。如人大附中,经常开展“多元文化节”,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视野和境界。正如马云在2019国际校长联盟大会说的那样,我们的孩子要有全球观,要学会尊重包容,才能让一个民族强盛,让世界更加和平。

建设人文环境,支撑学校全面发展。校园环境建设包括三个方面:校园硬件、社会支撑环境和家校共建环境。一流中学的校园环境建设也是必须要符合人性化,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同时一流中学还需要良好的社会支撑环境,能够得到地方政府社区的大力支持,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而健康和谐的家校共建环境,更是学校发展的必备条件。一般中学的校园建设还是工业时代思维,而深中泥岗校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五大理念:“以人为本”“资源充分使用”“全人教育”“开放”和“独特审美体验”。这使深圳中学成为深圳未来校园规划与建设的样板,与世界发达地区的教育进行交流与对话的平台。

辐射引领教育,扩大学校办学影响。一流的中学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形象,是所在区域乃至全国基础教育领头羊,有较好的口碑和崇高的声誉。并且学校有大教育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优质资源“帮扶”带动教育均衡发展。以人大附中为例,其教育集团下面分为直管校、合并校,人大附中承办校、协办校等等达到几十所,大力提升薄弱校办学品质。借力信息化手段,通过网络无偿为中西部教育欠发达的地区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其教育联盟已经覆盖全国32省市,60多万中小学教师直接受益。创办“中国基础教育卓越校长卓越教师培养基地”,为全国各地培养教育家型校长和专家型教师。基地自2009年成立以来,共举办10余次集中培训,培养全国20多个省市区的校长教师1500余人次。更值得一提的是,人大附中加入G20世界名中学校长高峰论坛,在国际教育界发出中国声音,真正跻身世界一流名校。

真正一流中学的评定,不可能用精确的数字来衡量其发展品质。但是根据顶层设计、多元课程、德育体系、学科成绩、师资建设、国际视野、人文环境、辐射引领等八个方面特征來评价其大致发展脉络,评估其在八大方面所具备的影响力范围和改革深度,也能大致判断这所学校的地位与品质。

建设智慧校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借助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云计算、5G等信息技术,打造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信息化的新型校园是一流中学的必备特征之一。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会使得校园更加安全,更加智能化,更能提供有创意的、科学的、智能的、安全的、稳定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江西师大附中为例,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使得刷脸吃饭成为常态。家长可以把支付宝绑定在学生账号上,清晰了解学生的费用,还能知道饮食的菜品,把握学生的身体需求。而5G课堂的应用,使得多校区的教育教学无缝对接,更好地发挥教育资源优势。

智慧校园建设,不仅仅是一卡通的概念。按照上海电教馆馆长张治在GET会场发表演讲的畅想,3.0学校即将到来,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数字画像。每个教师都有人工智能助手。每一门课程都有知识图谱。每一项教学业务都可能外包。每一所学校都是虚拟学校的组成部分。每一种学习都会被记载。每个人作业都不一样。每个人的学程都是定制的。每一种学习方式都被尊重。每一场教育都注重协作共生。每个家庭都会形成独特的教育场。每一件装备都趋向智能化。每一所学校都被隐性课程怀抱。这13个场景,有些已经到来,有些正在赶来。

笔者设计了一个粗浅的以八大特征为核心的八维图,计量方式不够精细,但是直观明了。以某中学与上海中学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出,光以学科成绩著称的学校,不足以成为全国一流高中。而上海中学各方面均衡发展,达到国内领先,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中学的样板,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学生在这样的校园学习,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个性飞扬,为终身成长奠基。

一流中学是一个地方教育程度与文明程度的象征,但是我国的一流中学数量远远不够,更不用说支撑双一流大学的发展。建设全国一流中学绝非易事,客观上面临多重挑战:领导视野不够开阔、课改难以真正落地、教师观念变革较慢、中学评价体制尚未建立、学校办学自主权需依法保障等等。彼得·圣吉说,教育不是为今天,而要为想象不到的未来做准备。创建一流中学,就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最好实践。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中学,办学方向准确,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注重均衡教育,成为真正有中国特色的一流中学。◆(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

猜你喜欢

人大附中一流办学
我们班里的奇遇记
我做了一次“小陀螺”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人大附中“三高足球俱乐部”校园足球中的佼佼者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