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70周年沧桑巨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

2020-06-01李堂施瑞

桂海论丛 2020年1期
关键词: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李堂 施瑞

摘要:新中国70年的伟大征程是党和国家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史、斗争史,同时也是不断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辉煌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指南。新中国70年的伟大成就是党中央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必然成果。

关键词: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0)01-0030-04

新中国70年是中华民族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的70年,是砥砺奋进、壮丽辉煌的70年,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和理论创新的70年。为庆祝这艰辛奋斗又取得非凡成就的70年,深入贯彻和落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由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与重庆邮电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42次学科论坛暨“新中国70周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6月15日在重庆召开。来自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广西大学、扬州大学、陕西科技大学以及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等60余所国内高校、期刊媒体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专家学者紧扣时代脉搏,聚焦时代热点,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新中国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及“新中国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与理论成果”“新中国70年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议题展开深入研究和探讨,气氛热烈,观点深刻。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的典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21世纪的最新马克思主义,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典范。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取得了重要的思想成果。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學陈锡喜教授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是客观依据和主观条件有机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创造性应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精髓的完整体现。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基于中国所处的现实维度、世界现实维度、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维度及未来维度这些客观事实创立的。具体而言,新时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孕育新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努力进入了新时代的新的历史方位激发新思想;中国近代以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变革蕴涵新思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开启的新征程催生新思想。其次,他还深入分析了孕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主观条件,这就是坚持战略定力和战略思维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和价值导向相结合、坚持历史意识和世界意识相融洽、坚持理论思维和辩证思维相贯通、坚持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相协调,它们合力推动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太原科技大学赵丽华教授首先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并对这一科学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基本内容、主题主线以及实践路径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她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质性动机和根本出发点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现实性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其主题主线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实践路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包含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步骤、战略重点和战略支撑、战略保障等基本内容。

有代表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论断,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创新性、创造性新概念。为此我们需要从创新和发展主体、理论学科和话语体系、发展后的理论形态三个角度探讨其三个基本维度即发展主体、发展对象、发展特征,这三个基本维度协调作用共同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与发展。还有代表认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性人民立场,深入研究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内生逻辑,只有这样才能夯实人民主体地位的利益支撑、才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才能激发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创造活力、才能提高党践行人民立场的执政能力。

二、新中国70年辉煌征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演进相得益彰

新中国70年是党和国家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70年,是不断创新应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70年。新中国70年取得的伟大征程与党和国家在创造性发挥、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密不可分,对此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张波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地推进其创新发展,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70年的伟大实践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国实践正确发展的根本保证。

中央财经大学赵付科教授结合新中国70年伟大征程,首先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基本路线的70年历史演进过程:一是“一化三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二是“高速度为灵魂”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三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四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接着他分析了党的基本路线70年演变规律,即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制定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立足基本国情、遵循客观规律;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深刻把握“三个基本”的内在统一性。

有代表认为,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进程中,面对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党中央稳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根据党所处的不同时代条件、承担的历史任务以及推进政治建设的实际状况,将70年以来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进程分为探索与发展、曲折与调适、病变与失衡、修复与优化、深化与完善、强化与成熟六个主要阶段。有代表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市场配置资源的深刻变化,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有制基础上的资源配资方式主要经历计划经济、市场因素为计划有益补充、市场地位得到肯定、确立、提升三个阶段,并逐步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要从厚实的历史逻辑,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坚实的理论逻辑,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牢固的实践逻辑,即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败得失的标准三重维度出发,考察探讨新中国70年辉煌征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70年光辉历程之间的内在关联。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70年成功实践创造了新中国70年辉煌成就

全面梳理和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70周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成功经验,对更好地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新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与会专家学者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以及在此期间取得了什么样的理论成果、积累了什么样的基本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会有什么样的有益启示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电子科技大学王让新教授认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概括为“谁结合”“为什么结合”“用什么结合”“和谁结合”“结合的方法”五个方面,即要把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体责任、要明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目标是“走自己的路,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科学理解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要深化对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要实现“人民群众实践创新和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他进一步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具体如下:一是明确中国共产党的主体责任,二是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目标,三是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四是深化国情和世情规律性认识,五是推动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互动。

重庆邮电大学郑洁教授系统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四个着力点:一是在立足中国国情、把握时代大势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二是在坚持实践标准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三是在回答和解决重大问题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四是在恪守人民立场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在此基础上,她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新中国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启示,即理论创新的基础是坚持“在马言马、不忘初心”,理论创新的原则是“时代之问、实践之源”,理论创新的使命是“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理论创新的要求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有代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旨,在意识形态领域,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还有代表指出,马克思主义如何实现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时代课题,必须系统把握和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明晰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双向互动。

与会代表普遍赞同,新中国70年来,要坚持独立与开放并重的基本原则、多元与综合共治的基本方法、继承与创新共举的思辨意识,为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做贡献。

四、思想政治工作是贯穿新中国取得70年伟大成就的生命线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曾经深刻地指出,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为此,毛泽东还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1],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微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进入新世纪,胡锦涛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2]。与会专家学者对新中国7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的内在关联,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展开了深入研讨。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武东生教授指出,在新中国70年历史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超常规发展,学科布局不断优化、学院建设不断完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有力的保障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向。

陕西科技大学吴明永教授围绕高校思政课教学综合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他在介绍思政课改革的理念与思路、改革的措施与效果的基础上,提出应从专题化教学、项目化实践、多元化考试三方面着手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济大学刘勇教授提出,要以需求侧、过程侧、评估侧、供给侧为著力点,加强队伍供给、信仰供给、知识供给、教学供给以及科研供给,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结构性改革,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有代表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想提升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更好地彰显其时代作用,必须从日渐式微走向主动引领、从文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从工具理性走向价值理性、从现实场域走向虚实融合,在价值引领、言语优化、范式重构、平台完善的基础上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变迁与形塑。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42次学科论坛在轻松、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落下帷幕。会议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样一个特别的时间节点,深入研讨“新中国70周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这一主题,深入学习宣传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深入研究与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次论坛汇聚学术资源、聚焦学术热点、研究学术问题,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论坛的主题鲜明、报告精彩、研讨热烈,彰显了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强烈的学术担当和学科使命。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9.

[2]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科技日报,2018-09-11(1).

责任编辑陆莹

猜你喜欢

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及对策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浅谈科协组织如何在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其作用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理论创新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