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主题式教学策略的应用思考
2020-06-01黄海明
黄海明
摘 要: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技能性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比较重视操作技能的教学,而忽略技能应用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将从大主题设计、解决真实问题、开放性问题设计等方面入手来分析信息技术学科主题式教学策略的应用思考。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真实;问题开放;教学创新;能力信息
一、 信息技术学科的主题式教学策略的概念
信息技术学科主题式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主题活动为依托,渗透学科知识而开展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的方法。学生在参与主题活动过程中,自然习得学科知识。主题式教学是一种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或解决实际问题、或增加生活体验又或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2017年新修订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了“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学科知识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项目化”学习为主要的组织形式,主题式学习正是项目化学习的一个分枝,系列的主题式教学组成学科的项目化学习。
二、 主题式教学应用的现状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技能性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一般会比较重视操作技能的教学,把操作技能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来教。信息技术的教材,基本也是以不同的软件操作为主要框架,虽然教材中也会有课堂任务和部分情景设计,这些设计是以软件的学习为主要出发点,情景设计常比较零散,重点放在让学生学会操作软件。教师在应用教材进行教学时更多教的是操作步骤,侧重于讲软件的功能与使用方法。教学中设定主题,引导学生应用软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仍然比较少,即使有进行主题设计,但其延续性以及应用效果的评价仍得不到充分的肯定。因此,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学生学会了很多操作技能,但对这些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常是比较欠缺的。
三、 信息技术学科主题式教学策略的优势
(一)主題式教学策略有助于应用思维的形成
信息技术学科的主题式教学,将知识有效地结合到活动中,软件操作技能的工具属性得到更具体的发挥,学生从应用需求出发,摆脱了为操作而学习的弊端。主题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软件功能的深层次含义,从而跳出对应用软件只有技能操作的认识。通过主题式教学,学生能体验到工具应用的千变万化和万变不离其宗的思维,学生从中能真正体会应用思维的乐趣。
(二)主题式教学策略有利于形成学科知识框架
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常是点状的,每一个软件的学习都不能达到百分百的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应用主题式教学来串起知识点,让点连接成线,让线绘成面,形成学科知识的体系框架。教学中要始终贯穿一个主题设计思想,从宏观设计到微观的把握,为每一个小节设计知识构架简图,以框架为基础去深挖细节。由主题建立起知识的框架,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思考知识的模型,有了知识的框架,再学习分散的技能点知识,有助于加强学生整体认识,有助于知识的真正理解。
(三)主题式教学策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主题的设计能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简单机械操作中解脱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好的主题,能把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很自然地带入学习情境中。在主题情境下,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帮助他们展开思维、丰富联想。在参与主题活动中,能够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信息,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使之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四)主题式教学策略有助于形成团队意识
信息技术学科主题式教学,是围绕特定主题而展开,学生为了完成主题活动的时候常要进行合理的工作分工,学生在主题任务中担任着不同的角色。主题设计的教学侧重点在于强调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完成任务,只有共同的目标达成才完成活动主题,有助于学生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团队意识。
四、 信息技术学科主题式教学策略的应用方法
(一)“大主题”,让信息技术教学更显综合性
最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围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主要阵地,以“大概念”为指引,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大主题支撑起一个阶段的学习,可以渗透到几个节次,几个章节甚至是一整个学期的信息技术课,在主题活动中能深层次体会学科学习的本质,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问题的总体认识。
例如闽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Flash作品创作”,教材中分为“绘制图形和卡通画”、“创建逐帧动画”、“创建补间动画”等6个活动,每个活动都有创设一定的情境,包括“走马灯”、“一只豹子的奔跑”、“Flash动画在各领域的应用”等,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来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技术的学习,这样固然是好的,但是由于各个情境之间处于完全脱离的关系,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没问题,可是当学到“活动六 动画作品创作”时就需要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这时就犯难了,因为之前掌握的知识是零散的。遇到这类问题,如果能够提早给学生树立“大主题”观,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Flash的教学涉及“矢量图”“帧”“补间”“路径”“场景”等核心概念,他们之间是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而一个比较成熟的动画作品一般都会涉及这些核心概念。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大主题”,比如“上学去”这个的动画主题,主题中有场景、场景中有失量图,而且上学路上还发生了一些故事,动态故事包括了帧、补间和路径,然后教师通过作品的故事线庖丁解牛般地分析,引导学生提前总体认知作品所应用的技术,先给学生树立大的知识观,再按教材的要求分章节进行讲解,学生每一次的学习目的性和指向性更强,最后完成一份完整的作品。这样的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易于掌握,同时学生又有成就感,获得成功的体验。大主题要在教学中不断地积累经验,逐渐摸索成一种新的教学策略,要不断丰富其核心,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真正解决学科知识的来龙去脉。
(二)真实问题,让信息技术学习更沉浸
最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利用信息社会中的海量信息、丰富媒体和多样化技术工具,优化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信息技术是技能性学习,所有的技术都是用来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在学习技术的时候如果脱离了生活的真实问题,技术的教学就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信息技术学科所解决的问题要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要能回归生活,可以是关注度高的热门新闻,也可以是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或是校园生活的真实需要。学生信息技术课堂上不仅学习了学科技术,更重要的是一次成功的生活体验,这样的课才更有意义、更有生命力。真实问题更能调动学生主动探索与解决问题的求知欲,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掌握情境的内涵及价值。例如,八年级下册活动七的教学内容为“编辑音频”,这部分的核心内容包括音频格式、软件界面以及编辑合成声音等内容,教材中更多的是讲解软件的各部分功能,更像是一本工具书,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并不具备综合应用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的时候正值学校的文化艺术节,其中有一个班的学生准备了一个小品,有十多个人参与,到彩排的时间犯难了,学校的会场只有两把移动话筒,明显无法满足要求,正在苦恼之时,有位学生灵机一动,说“可不可以用信息技术课学到的软件先录好声音,表演时不用话筒”。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教学中我以此为一个鲜活的真实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分组帮他们解决烦恼。编辑音频的大部分核心内容在这个问题中都有涉及,而且还衍生出了不少新问题,比如,怎么录音,怎么去杂音,用什么话筒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不断地解决困难中收获喜悦收获成长。这一批学生对音频处理软件的认知程度明显比一般的学生强出不少,他们更能理解音频处理软件的真正内涵,更有用音频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与方法。所以,真实的问题指的是贴近學生生活,又是符合学生现有真实生活认知,突出问题解决,注重确实可行又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要求设计灵活多样,在问题情境中学生可以有质疑、有反思,可以交流与探讨,从被动地接受任务到主动地参与问题的解决。
(三)开放主题,让信息技术学习更具创新性
最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中学的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安于墨守成规,追求个性,学生思维活跃。因此,给学生留足空间,常能有意外的收获。信息技术学科进行大主题的设计,要求具有开放性,教师设计的是一个居于教学内容的框架,大主题指明的是学生协同完成的一个方向,而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变化的、自主的,不同的组别可以不同,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在主题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与学生对话,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提倡的是学生的自我意识的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例如在七年级下册活动——“制作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的教学中,教材大篇幅且步骤详尽地讲解了演示文稿制作,教材选用的“夜空中星星为什么会发光”这一主题过于单于,不少学生与之不能产生共鸣。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将“命题”主题改为“半命题”主题:“×××成果报告”,这样不仅给学生有选择与思考的空间,在实践与思考上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激发。通过开放性主题活动的参与,学生的推理能力、类推能力及创新能力都得到提升。
五、 总结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主题式教学策略的应用,强调的是从“大”处落脚,串起零散的知识,引导学生解决真实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与类推能力,大主题的学习过程核心素养得到有机渗透,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深层次提高。
参考文献:
[1]俞莉萍.基于类比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18(30):15-18.
[2]王芳.例谈初中信息技术真实问题解决教学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