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棉花全产业链国际合作的路径思考

2020-06-01王乾润布娲鹣·阿布拉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全产业链一带一路

王乾润 布娲鹣·阿布拉

摘要:目前,“一带一路”深耕细作,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稳步推进。围绕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产业链“提质增效”,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断提升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利用能力,对内加强新疆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健全国内棉花全产业链;对外采取有效合作路径深化中国新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棉花全产业链合作,全产业链开发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棉纺织产业园,提升棉业全产业链国际竞争力,实现全产业链增值,从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农业“走出去”。

关键词:“一带一路” 新疆棉花 全产业链 国际合作路径

棉花是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纺织工业主要原料,从种植、加工、流通、消费整条产业链上系着上亿农民、千万产业工人和大量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是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受国家政策和国际市场影响大。2018年我国棉花播种面积为3352.3千公顷,棉花产量609.6万吨,占到全球产量五分之一;纱产量2976万吨,占全球的三分之二;纺织品服装出口额2767.3亿美元,在全球纺织业中连续20年保持第一大纺织服装生产和贸易大国地位。

由于当前我国棉花播种面积增长有限,纺织业需求呈刚性上升,棉花产需缺口持续存在,我国也是棉花进口大国,面临高质量棉花供不足需,进口集中度高,进口来源单一问题。截至2018年9月30日,国储棉库存剩余数量,已处于安全线附近,不足以支撑2019年的出库拍卖。2016、2017、2018年度我国棉花产需缺口为250.3万吨、261.3万吨、293.9万吨。美挑起贸易战频繁骚动国际棉花市场,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壁垒高筑,交易风险增大,世界棉花产销形势偏紧。2018年我国累计进口棉花157.27万吨,较上年增长26.6%。其中,进口棉花37%依靠美棉,澳大利亚、印度、巴西、乌兹别克斯坦棉花分别占我国棉花进口总量的27.5%、11.6%、7.2%、4%,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规模较小。而2019年2月乌兹别克斯坦公布《2019—2021年乌兹别克斯坦纺织业发展战略》,将停止棉花出口,寻求向纺织强国转型。我国棉花进口渠道将进一步收窄,迫切需要拓宽棉花产业国际合作以满足国内需求。另外,受植棉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及人民币汇率升值影响,山东、江苏、河南、湖北、浙江等地的纺纱厂规模逐渐缩小,为降低成本和转型升级积极布局全产业链,部分中低端纺织产能逐步转移到我国新疆、东南亚或南亚地区,这些地区土地、劳动力成本更低,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也急需资金、技术和人才等高端要素,迫切需要参与全产业链合作来实现自身产业成长。在“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和农业“走出去”政策引导下,我国正在加强与沿线国家棉花全产业链合作,优化配置资源要素,逐步实现全产业链增值,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凸显。

《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十九大报告、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关系,农业“走出去”,通过国际农产品市场调剂国内余缺,有利于提高我国全球农业产业链的完整性和衔接性,实现产业素质、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的共同提高,实现与国内农业现代化建设“转方式、调结构”的配合,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赢得空间和时间。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新疆棉花全产业链国际合作重要性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立足国内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科学确定国内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健全保障体系,提高国内安全保障能力。在提质增效基础上,巩固国内棉花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并支持农业“走出去”,加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主动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培育一批跨国农业企业集团,提高农业对外合作水平。从国家级战略上保障“一带一路”棉花全产业链合作。恢复启动新疆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是提高重要农产品国内供给保障水平的现实需要,也是我国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纺织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与此同时,新疆棉花全产业链竞争力提升才能更好支撑“一带一路”棉花产业合作,为“走出去”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奠定基础。

(一)拓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棉花产业合作,进口渠道多元化保障我国棉花供给安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丰富的棉花资源,是世界主要的产棉区,沿线国家棉花收获面积占全球的68.7%,产量占全球的69.4%,是世界上重要的棉花出口地区,出口量占全球的37.6%,也是我国棉花进口来源地。建设新疆棉花优质棉生产基地,健全国内棉花供给体系,提高国内棉花的质量和保障程度,同时也需要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以减少对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依赖。

(二)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发挥棉花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我国服装消费升级和棉纺织工业发展迫切需要实现棉花全产业链国际合作,与沿线国家一起开拓国内外市场,有利于我国降低棉花采购成本和纺织业转移过剩产能,破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也能满足沿线国家诉求,带动双边棉花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通过优势互补的全产业链合作以实现均衡发展和合作共赢。

农业对外开放关乎改革开放大局。中央一号文件、十九大多次提出加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国家鄉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积极支持农业“走出去”,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关系,国家关于农业对外合作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叠加,为与沿线国家开展农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和保障,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和资源有效配置、实现优势互补和共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与条件。当前,围绕供给侧改革和棉花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在夯实“一带一路”棉花产业合作基础上,引导企业“走出去”,实施有效合作路径深化棉花全产业链合作有利于实现全产业链效益提升,提升农业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指导我国棉花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提升我国话语权和定价权。

(三)建设新疆成为棉花全产业链中心,推进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维护边疆和谐稳定发展

建设新疆成为“一带一路”上的棉花产业集聚地和支撑区,乃至棉花全产业链中心,对于国内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纺织业转型升级,吸纳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特别是推进南疆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维护边疆地区稳定和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新疆棉花全产业链国际合作的现状

(一)逐步健全国内棉花全产业链并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

目前,新疆已基本具备较完整的棉花全产业链体系。从产业链上游生产环节看,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基地,2018年新疆棉花生产规模占全国比重的83.3%,占全球比例19.8%。单产居世界第一。从产业链中游加工流通环节看,新疆的棉花加工企业达860余家,棉纺规模已超过1000万锭,互联网+棉花产业迅速发展,棉花交易现货和期货交易相互结合,线上线下互动成为新的趋势。从产业链下游看,纺织服装生产及贸易企业超过2500家,拥有锦牌银力、天彩彩棉等我国驰名商标。根据《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3年)》,到2023年,新疆棉纺产能达2000万锭规模,织机超过5万台,针织面料25万吨,服装服饰达到8亿件(套)。全产业链就业容量达100万人,其中南疆劳动力就业人数达65万人以上。

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推动“技术方+生产方+需求方”一体化,进行棉花全产业链布局,全面提升棉花全产业链质量效益。力争建成500万~1000万亩,产能60万~120万吨(相当于1~2个澳大利亚的棉花产能规模),达到或超越澳棉水平的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制定棉花生产与加工技术指南,授予“联盟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信誉单位,逐步制度化,以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品质一致性,减少“三丝”含量,并通过联盟平台将信誉单位生产的高品质棉花推介给需求方。同时,联盟也同步推进建立需求方通过该平台“提前下单”高品质棉花、生产方“自愿接单”的网络信誉制度,推动高品质棉花规模化生产,合力打造联盟棉花“CCIA”国家品牌。

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三通道”、“三基地”、“五大中心”和“十大进出口产业集聚区”,推进更多新疆产品搭乘西行班列走出去。搭建国内外产业联动平台和合作基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对口援疆政策的支持推动下,新疆产业发展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健全外向型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升国内外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努力建设世界棉花产业中心。国家正大力支持新疆承接内地的棉纺织业来提升棉花全产业链竞争力。“关于《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8年本)》的公示”列出了新疆承接纺织服装产业的项目主要包括优质棉纱、棉布及棉纺织品、服装服饰、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针织产品等八大类。建设“三城七园一中心”,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率先吸引大企业落户新疆,逐步完善产业链,建设棉花进出口加工产业集聚区和纺织服装物流产业集群。国内各大型纺织企业一山东如意、雅戈尔、华孚时尚、华芳、华茂、天虹入驻新疆。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纺织产业,建设新疆西部服装产业工业园。生产高支纱、高附加值产品,和内地形成差异化竞争和错位发展,并积极开拓欧亚市场。引进纺织服装、箱包、鞋帽加工产业及辅料加工业,涵盖服装设计、打版、面辅料加工、交易、智能穿戴等功能。

(二)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棉花全产业链合作基础良好,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棉花全产业链优势互补性合作良好。以巴基斯坦为例,旁遮普省、信德省和西北边区省,气候适宜,印度河流域具备良好的灌溉、土壤条件,棉花纤维品质好,棉纤维粗,棉纱印染上色好,吸收快而均匀,可纺低支环锭纺纱和气流纺纱。巴国拥有2亿人口,劳动力密集,棉花采摘成本低,纺织业潜力巨大,其棉花资源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和优惠的国际贸易条件进入我国市场。2018年3月中巴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涉及棉花出口降税事宜。2019年1月1日起我国适当降低棉花滑准税,相应调整亚太贸易协定项下贸易国特惠税率,降低贸易壁垒限制,大大降低了我国进口棉花成本。巴基斯坦纺织品出口额约占全球纺织品贸易总额的1.94%,占巴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其中棉纱和棉布的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是我国进口棉纱主要来源地之一。

中国—巴基斯坦棉花联合实验室是中巴经济走廊早期项目。2016年4月我国新疆代表团考察巴基斯坦,巴方派代表回访,加强创新育种与生物技术合作以抵抗棉花病虫害,提高巴基斯坦棉花產量,并支持引进新疆灌溉技术和棉花试验田技术,满足巴方棉花产业高端要素匮乏,对我国专业人才和先进技术的需求。目前,已经有企业“走出去”在巴基斯坦进行耕地开发。滴水灌溉、农业加工示范项目落地,农场、果蔬、谷物加工厂建立,发展种子多样性、化肥、信贷、物流运输和杀虫剂产业合作,既满足了巴方经济发展需求也使我企业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部署与印度农业务实合作,确定了种质交换、作物育种、生物技术合作和节水灌溉等合作。金砖国家、南盟合作进一步加深,在新疆举办的中国亚欧博览会、棉纺织博览会、中亚论坛和智库等合作日臻完善,资金流、贸易流、物流、商流四流齐汇,技术、知识、资本高端要素流动性增强,为新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棉花全产业链合作创造了现实条件。

(三)新疆棉纺织企业“走出去”积极布局全产业链,实现全产业链价值增值

为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棉纺织产业园纷纷建立。对外投资和并购愈发活跃。新疆企业以其对棉花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技术的掌握主导产业分工体系和区域价值链(Regional Value Chain,RVC)高端环节,大大提高了我国棉花话语权和定价权,也满足了当地经济发展需要。

2014年中泰集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结合塔吉克斯坦水土资源丰富、棉花种植成本低、无棉花深加工产业的有利条件,建立起集棉花种植、加工、纺织、销售为一体的棉花产业基地——中泰新丝路塔吉克斯坦农业纺织产业园,利用中塔两国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全产业链,实现全产业链增值,为塔吉克斯坦带来了先进的生产设备与一流的管理技术,有效改善了其农业种植结构和加工业发展实力,也大大促进了当地就业,改善民生。项目分期建设20万亩棉花种植、11万锭棉纺、1.5亿米织布项目。2016年5月,6万纱锭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一期项目已生产30、40支纱共800余吨优质纱,棉产品远销土耳其、俄罗斯、意大利和波兰等国。

2017年,新疆利华棉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新疆农业科学院、塔吉克斯坦农业大学、技术大学、农科院等多家科研单位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对棉花生产中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等在塔吉克斯坦当地开展了相关的农业技术研究、培训和交流。该示范区农业投资土地面积广、产业链完善、技术水平高,建立覆盖中西亚的服装销售网络,招商引资,吸引国内优秀棉花精深加工企业入驻园区,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

华孚时尚不但在新疆布局全产业链,又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以新疆为中心辐射全球,建设全产业链运营柔性平台。公司总营业收入快速增长,2014-2016年保持94.71%复合增长率。2018年,华孚时尚与农业发展银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银行向公司提供不少于人民币258亿元的授信额度,给予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和内保外贷支持,同时提供便捷的支付结算服务,为企业信贷投放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开拓中亚、南亚等棉业市场。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棉花全产业链国际合作的路径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棉花产业已经成功嵌入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但是,面临长期依赖廉价劳动力、资源要素禀赋比较优势逐步消失,受出口导向型经济拉动,备受“俘获式”价值链束缚,处于GVC微利环节,面临突破欧美发达国家控制向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难题。作为世界棉纺织大国,我国对棉花的供给和需求巨大。同时,也面临棉花品种“多、乱、杂”品质下降,供需缺口持续存在,“国货入库”“洋货入市”弊端,以及纺织业高端品牌在国际市场缺失等问题。目前,我国棉花全产业链国际合作已有基础。但是,着眼于未来,仍显不足。

当前,由于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部分国家处于工业化进程初期与中期,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生产力技术水平差异,产业要素配置不同,棉花产业比较优势不同、竞争优势不同,在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形式、广度和深度各异,发展路径也不同。双边棉花资源要素的互補性、棉花贸易市场的互补性,棉花产业链分工合作的互补性,决定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棉花全产业链合作路径各异。

(一)资源要素互补导向合作路径

鉴于中亚地区为传统植棉区,2018年中亚五国棉花产量在121.7万吨,占世界的4.7%。其生态环境与新疆类似,地缘政治经济优势显著,棉花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裕,紧缺资本和技术要素。国际贸易条件优越,双边合作基础良好,又有上海合作组织、亚欧大陆桥、中国一中亚经济走廊区域多方合作优势,已布局棉花全产业链的纺织产业园和境外农业产业合作示范区经验。对于中亚的棉花全产业链合作更注重全产业链竞争力的提升,实现全产业链增值。

一方面,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发挥喀什自贸区及中吉乌铁路贸易和物流畅通,加快中国新疆与中亚地区棉花产业一体化布局,实施土地资源进口和技术资金输出双向战略。扩大对中亚棉花、棉纱进口贸易规模,全产业链产品增值和规模增值。通过中欧班列和自贸区优势将我国服装出口至欧洲国家。中泰、利华棉业、华孚时尚、山东如意在全产业链“走出去”领域已经取得了成果,核心企业+棉花全产业链模式推广。

另一方面,针对乌兹别克斯坦禁止棉花出口但又迫切需要发展纺织工业的现实需要,支持疆企以投资并购输出技术和资本布局全产业链的境外农业产业合作示范园和纺织产业园,降低产业链上游原棉采购成本和产业链中游加工业劳动力成本,利用中亚市场出口欧洲低贸易壁垒优惠,搭建好辐射欧洲的服装物流和销售网络,促进全产业链服务增值、品牌增值和网络增值,实现全产业链将本增效。符合企业盈利目标,也满足中国与中亚国家以棉花产业合作带动经济增长的需求,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以中国新疆与中亚棉花全产业链合作示范、辐射、带动“一带一路”其他国家棉花产业合作,为新疆全产业链中心发展奠定基础。

(二)棉产品贸易与市场互补导向合作路径

从棉花国际贸易和市场看,棉花配给制仍是惯例,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大。2018/19年前期国内外棉价快速走高,中美贸易摩擦,金融震荡,美联储加息和对伊制裁等一系列动作对全球棉花流动和消费产生压制作用。南亚国家棉纱进入中国市场的困难上升,国内棉纺织业成本上升,棉服装业利润缩减。对于南亚地区的棉花全产业链合作更注重风险的把控。由于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名列全球棉花五大主产国之列。2018年印度棉花产量为587.9万吨,约占全球棉花总产量的22.8%,是全球第二大产棉国。巴基斯坦棉花产量163.3万吨,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6.3%,为世界第五大产棉国。以印度为中心的南亚地区在世界棉花生产、加工和消费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在国际市场比较优势凸显。中巴经济走廊打通了中国新疆通往南亚最近的陆路通道,开辟新疆面对印度洋出海口参与国际分工协作新格局,中国与南亚国家合作有利因素正在积累。

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下南亚国家承接纺织服装加工等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新德里、孟买、班加罗尔都有棉纺织工业,其中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过去五年,孟加拉国的纱线产量累计增长超过26%,纺纱厂的数量累计增长了8.5%,已不再仅生产低廉的T恤等纺织产品,正在向高端、多样化发展。随着从中国转移的订单日渐增多,孟加拉国在正装、泳衣、户外服装等纺织品方面赢得更大市场份额。南亚国家纺织业有一定基础,急需中国市场,并通过“一带一路”辐射带动发展。我国建国70年来工业门类齐全、基础建设较为完备、棉花产业链相对完整,纺织产业将进一步向产业链高端领域转型升级。《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中国纺织行业正式迈进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棉纺织行业逐步适应国际消费趋势的主流,由生产低档次产品向高品质、高档次及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变,主导产业高端环节,而初级产品逐步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满足印度和孟加拉国发展纺织工业的需求。同时,考虑合作风险和不稳定因素,与印度、孟加拉国走既竞争又合作的道路,以市场型全产业链合作和契约型全产业链合作路径为主导,以订单、合同规范合作双方,建立协调分配和利益共享机制,风险共担,通过各环节的紧密链接规避市场风险,保障全产业链增值。

作为世界政治经济的敏感地带,中巴经济走廊备受质疑,美国和印度掺杂各自利益倒向一方。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久经考验,中国与巴基斯坦合作密切。因此,生产+加工流通+服装销售全产业链布局具体为:产业链上游借助中巴经济走廊和喀什经济特区建设扩大与巴基斯坦棉花的进口贸易,在新疆发展进出口棉花产业加工集聚区。瓜达尔自贸区+国内棉花产业基地联动+中心城市全产业链运营路径,以新疆为产业基地获取国内外优势资源并集中纺织业加工集聚优势向两端布局服装销售网络,对内可以销往内地,对外可以辐射印度洋、欧洲甚至中东国家市场。

目前,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已初步选定8个农商中心(Ago-business),分别是北部地区高山农业区、湿润山地农业区、博德瓦尔农业区、塔尔沙漠农业区、北部灌溉農业区、南部灌溉农业区、苏莱曼褶皱带农业区以及西部干燥山地农业区,以及五个功能区和多个节点城市,优惠的税收及招商引资政策、“抱团取暖”规避风险,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措施降本增效,吸引我国企业在巴基斯坦发展棉花进出口加工业创造了良好环境,也能惠及巴基斯坦民生,帮助其发展纺织工业,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因此,可以实施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海外港口合作区+沿海中心城市布局全产业链路径。

“一带一路”注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全面开放格局,“强化措施推进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新疆拥有霍尔果斯和喀什两个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一类口岸17个(航空口岸2个),二类口岸12个,建设运营综合保税区11个和3个综合保税物流中心,三十座待建机场,航线直飞中亚、南亚等地,中欧班列运输繁忙,乌鲁木齐航空路港建设,“一核九区多节点”商贸物流中心布局等,搭建国内外产业联动平台和合作基础,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态势。例如从喀什到瓜达尔港中巴经济走廊绵延3000余公里,从阿克苏地区进入欧洲市场比从欧亚大陆桥缩短1200公里,运输时间比海运缩短四分之三,运费降低二分之一。中心城市+内陆口岸+境外农业产业合作区是可以发展的路径。

(三)棉产业链分工互补导向合作路径

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棉花资源富集国家棉花加工业在GVC的地位看,中亚五国、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普遍处于GVC低端环节,而中国正向高端攀升,产业链分工互补性合作有其必然性。产业链上游棉花种植环节构建以中国导向的生产者联盟和良种培育知识联盟,产业链中游环节构建以棉纺织加工环节主导的纺织业联盟,产业链中下游构建以棉花流通和消费环节主导的服装产销联盟或价格联盟,布局棉花全产业链,振兴以中国为主导的产业分工体系和价值链,提升中国的话语权和定价权。进一步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棉花全产业链合作,突破欧美主导的固有价值链束缚,与发展中国家一起开拓市场范围和需求,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将越来越成为链接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的中间节点和枢纽,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将受益于公平竞争合作得以实现自身产业均衡发展。最终,通过产业链条的紧密分工和协同发展,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进而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四)互联网+棉花产业生态圈

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分工和GVC重构,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已渗透到棉花全产业链各个环节,互联网+棉花产业生态圈将促进全产业链价值增值。伴随互联网技术深入“一带一路”合作,新疆棉花大数据中心、监测服务中心将成为“一带一路”棉花信息的中枢,互联网+棉花产业生态圈将提升棉花全产业链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和建议

(一)区域多方合作层面

1.加强政策沟通。促进贸易便利化强化政策互通。依托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亚欧会议和中阿合作论坛等平台,就农业合作开展对话,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机制,促进政策对接和协调。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已经建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联合工作机制,在政策、资金、信息和人才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合作方向和方式,还将共同支持产能和投资领域的大型投资项目。

通过加强政策互通,提升区域农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强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棉产品检验检疫和标准认证的协调。积极参国际标准制定,与贸易合作国开展农产品认证和检验检疫标准的交流与对,明确契合点和冲突,规范协调贸易双方的经济行为,最大限度地避免贸争端。加快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谈判进程。积极参加与主要贸易国家和组织框架内的谈判和协调,加快贸易协议谈判进程,在遭受非关税壁垒时,争取在框架内解决贸易争端。

2.搭建信息平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搭建和整合“一带一路”棉花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对沿线国家和地区棉业生产、标准、价格相关法律法规和风土人情等信息的收集和研究,逐整合建立全国范围内共享衔接的棉产品贸易和对外投资的基础数据库,提供数据分析、评估和预测等咨询服务,为我国涉棉企业“走出去”产业选择和地域选择提供基础性向导作用,以便规范和标准企业的棉花全产业链合作。加强贸易摩擦预警信息服务。对主要国家的贸易政策、农棉产品质量安全准、技术法规和检验检疫制度等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及时更新数据,进行信息发布和通报,并定期组织专家对信息进行研判,细化风险类型,开展贸摩擦信息预警服务,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应对贸易壁垒环节的前置化。

(二)双边合作层面

1.加强货币资金合作,优化境外棉花产业合作营商环境。加强金融支持。设立专门的涉棉企业境外投资专项资金,充分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和财政资金扶持作用,金融机构创新完善融资台,为涉棉境外投资尤其是棉花生产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对金融机构积极进行海外布局,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投行和金砖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加大融资服务力度。建立和完善棉花产业投资保险制度,通过补贴和财税优惠鼓励商业机构积极开展棉花产业对外投资保险险种的开发,并逐步扩大保覆盖面,有效提高我国棉花产业境外投资的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2.加强税收优惠支持。加强国际税收合作,争取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签订多、双边税收协定,降低或消除双重征税,降低区域内关税,减轻境外投资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并完善境外投资风险准备金制度和境内外公司亏损弥补制度,减轻参与境外棉花产业合作企业的海外税负,提高抗风险能力。

3.加强全产业链人才支持。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棉花产业合作,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化运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要通过“内培外引”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和引进相关人才。在高等教育学校,调整学科体系安排,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跨文化素养的全产业链复合型人才。通过继续教育,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在职人员的跨国交流合作能力。依托国内外论坛、峰会、智库等,构建棉花产业经管行业的人才共享平台,积极开展人才交流和引进,加强我国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

(三)省区互动层面

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棉花全产业链的国际合作中,国家应从资金、科研、人才等方面,加大对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支持,从税收、招商引资等方面出台政策鼓励引导内地棉纺织业转移集聚到新疆,增强新疆棉花全产业链的竞争力,使新疆成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棉花全产业链国际合作的产业要素集聚中心、棉纺织加工、贸易、物流服务中心。这对我国棉纺织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强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助力新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现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乃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

新疆在“一带一路”及我国棉花产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内联14亿人口国内市场,外联20亿人口的国际市场,中巴经济走廊开辟新疆内陆边境地区面向印度洋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陆海新通道。新疆应吸取东南沿海开放地区经验和教训,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依靠技术创新和集约式发展提振棉花全产业链竞争力。摒弃高污染高消耗的粗放式增长模式,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发展棉花进出口产业集聚,利用保税区、开放口岸、境外农业产业合作示范区、瓜达尔港自贸区等优势,采取有效路径促进合作共赢和长期发展。

自治区也能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优势,争取出台针对农业“走出去”的相关政策,扶持境外投资企业稳健快速发展。协调打通“走出去”企业的棉花资源回运通道,为国内市场补充低价资源,缓解依赖高价进口的压力。为“走出去”企业积极争取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缓解涉棉企业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压力。组织相关上下游企业实地考察后,就近投资建厂开展深度合作,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到整条产业链“走出去”的效果。加强科研力量的投入,根据企业需求,组织科研力量及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研发棉花产业大数据软件,定期收集国内外棉花种植、加工、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的各项数据和相关需求数据,进行分析,合理安排分配各行业、各地区任务规模和企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四)企业层面

涉棉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遵循市场规律开展跨国经营业务。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和建立专门风险控制部门,熟知国际贸易和投资惯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追踪东道国营商环境和企业的财务状况,建立权责部门考察企业信用和合同履约情况,并及时知悉政府“一带一路”信用体系反馈的动态。面对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拦路虎”,对于信息收集困难、东道国政治风险、境外政府审查、本地化要求、市场风险、劳资纠纷、税务争议和知识产权争议风险有所防范并提前做出应急预案,尽量减少全产业链运营风险和棉花国际市场波动造成的损失。最好进入我国政府支持的境外农业产业合作园和境外农业产业合作示范区“抱团取暖”,更好的维护企业利益,保障棉花全产业链效益。

(五)产品层面

1.强化棉产品品牌建设。品牌是农业效益和竞争力的综合表现,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中国棉花国际竞争力。涉棉企业应放眼全球,大力发展品质优良、独具地域特色的棉产品品牌,切实保证质量,培育自主品牌,将地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有效破解同质竞争。

2.强化棉产品标准意识。标准化水平较低是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遭受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政府要提高我国棉花生产和加工技术法规和标准的水平,积极与国际标准进行对接,采用项目办法,大力推广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8000安全标准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认证,鼓励相关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涉棉企业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技术改造,提升产品价值,争取更多的利润空间,同时有效避免遭遇技术壁垒。

五、结论

“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为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更好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主动扩大国内紧缺重要农产品进口,促进我国农业企业基于产业链价值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农业产业分工和合作提供了政策机遇。棉花是我国的重要农产品,本着将我国棉花全产业链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棉花产业的需求相对接的原则,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棉花全产业链国际合作。根据沿线国家棉花产业链的现状,分类按照资源要素互补导向合作路径、棉花贸易与市场互补导向合作路径和棉花产业互补分工导向合作路径,主动扩大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棉花的进口,加强双边棉花生产——加工——流通——服装消費全产业链上的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培育跨国棉纺企业集团,提高棉花全产业链合作水平,以拓宽紧缺重要农产品进口来源,实施棉花多样化进口战略,分散棉花产业的风险,提高我国重要农产品的保障供给,全产业链开发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棉纺织产业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农“走出去”。

猜你喜欢

全产业链一带一路
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全产业链的住宅产业化发展思考
基于全寿命周期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