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
2020-06-01徐芯蕾郭思远杨含
徐芯蕾 郭思远 杨含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生态旅游的发展黄金期,生态旅游业也是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如何在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成了当下了生态旅游业亟需重视和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南京浦口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2-0209-02
一、生态旅游资源的相关概念
(一)生态旅游
第一届东亚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域会议认为:生态旅游应为倡导爱护环境,或者提供相应的设施及环境教育,以便旅游者在不损害生态系统或地域文化的情况下访问、了解、鉴赏、感受自然及文化地域。旅游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体验自然资源的传统形式,使旅游者在体验享受旅游资源的同时对其负有一定的保护责任,实现人与生态环境高质量的结合。
生态旅游作为在旅游产业高速发展趋势下应运而生的新型旅游形式,是联系主体——生态旅游者与客体——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桥梁。生态旅游具有三个要义:
一是生态旅游的核心在于资源的天然性,区别于传统旅游中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再利用以获取满足感,生态旅游以绿色、环保为主题建设最终达到旅游业、人与自然三者的有机统一。
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生态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旅游过程中环境与人地位对等。相比于传统旅游中过于以人为本的享受取悦式旅游形式,生态旅游更注重人与环境精神层面的结合。
三是生态旅游的主体相比于传统旅游覆盖面有所减少,并不是所有的大众旅游者都能利用好生态旅游资源。将其服务于具有较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群体更能发挥生态旅游的潜在价值。
(二)生态旅游资源
近年来,伴随着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生态旅游资源逐渐进入了公众的视线,作为生态旅游的核心要素,生态旅游资源是一个地区或国家发展生态旅游业的物质基础,更强调以生态美为特色吸引旅游者回归自然,融入自然。
生态旅游资源主景观以天然为定位,包含原生态的水源、地貌,在生态旅游理念下开发成为具有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其主要包括四项内容:
1.吸引功能。生态旅游资源以其自然生态美和人文生态美为综合表现形式吸引生态旅游者前往。自然生态美是众多自然生命与环境协同展现的和谐美;人文生态美指人以“尊重自然”观念与自然共同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2.效益功能。生态旅游资源作为一种热门资源,必定能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这三大效益的协同发展,横向上使得旅游业的发展更具前瞻性,纵向上推动了可持续的发展。
3.客体功能。生态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的客体,包括了物质层面有形的生态旅游实体资源,同时也涵盖了精神上无形的生态旅游软实力,如地方特色、民风民俗、文化传播等,给人们区别于实体的有限性,精神价值带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和想象空间。
4.保護需要。这一基本特征是生态旅游资源区别于传统旅游资源的关键点。生态旅游资源的最大潜在价值在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旅游者的主观思维需要从“改造自然”视角退回到“尊重自然”视角。“我国的生态旅游资源有22%遭到了破坏,11%的资源出现退化现象。”数据显示更清晰地体现出生态旅游资源亟待保护的严峻性与重要性,以及生态旅游资源发展与利用的难度。
二、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农业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农业生态旅游与人类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因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农业生产的生产过程及其相关的生活文化等,逐渐成为发展生态旅游与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客体基础,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内容的多样化。这是由农业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和生产资料的多样性以及生产成果的季节性差异决定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除了涵盖自然的山、水、田、林、人等的自然存在资源外,还包括农业生产中所独有的生产方式、农业文化、人文历史和农产品等。故而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在生态旅游业的开发中潜力无限。
(二)区域的差异性(地方性)与共性。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甚至差异很大。但是,无论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差异有多大,都可以从中提炼出一些共性,即农业生态旅游的基本要素,如自然雕琢的生态环境、特色的生产方式,个性化却也不过分商业化的服务等。
(三)历史性和继承性。它是人类长期生产和生活,以及与大自然抗争的结果,最直接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同时,正是由于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伴随着社会历史脉络一路继承发展,除被赋予了强烈的时代色彩之外,也导致了其明显的地方性,最后汇聚为多样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三、生态旅游资源的现实诉求与利用——以浦口区代表性乡村旅游地为例
浦口区乡村旅游业起步于2000年前后,是生态旅游业建设发展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浦口区依托良好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以人文文化和天然景观为重点资源成功创建包括知青故里、水墨大埝、楚韵花香、不老村、西埂莲乡、雨发生态旅游区等8个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和赭洛山茶文化园、林大态园等2个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形成现代化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景观,实现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
(一)青奥文化的生态旅游资源——水墨大埝
有浦口“八颗珍珠”之一美称的水墨大埝旅游区,位于南京老山现代文化旅游区的核心区域。其以青奥文化这一生态旅游资源为切入点,结合当地曾作为青奥会自行车赛场的天然地形优势,打造集乡村户外休闲娱乐与自然山水景观浏览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自2016年4月正式开园以来,水墨大埝乡村旅游区吸引了“大埝人家”主题餐厅、“蝶梦山丘”主题民宿等创业项目。不同于同期主打以人为本的享受型传统旅游案例,水墨大埝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了生态和社会效益,青奥文化作为该场地的生态旅游资源客体,使旅游者在与其产生思想的共鸣的基础上再享受以人为本的物质性服务,无形之中增加了该地区生态旅游业的软实力。
(二)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不老村
不老村位于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麓。不同于水墨大埝依托的人文文化资源,该项目凭借老山森林公园丰富的天然景观资源,以“不老”为主题全新规划村落,利用对比形式吸引生态旅游者,村落风貌涵盖爱情、文化、艺术等小主题,象征着旅游者所希冀向往的美好人生也将“不老”。将原本纯天然的老山生态旅游资源再利用,试图打造其人文生态美,与原本的自然生态美相得益彰,大放异彩。利用其国家森林公园的绿色生态资源和不老村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国内首个民宿客栈联盟在此被成功打造,统一管理、收银、服务的良性模式给了使用者不一样的体验,让不老村商户看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好结合。
四、结尾——走向生态旅游共治
将生态放入宏观来说,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基于各利益相关者多元交流再生的,通过不同时期的交流,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不断完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这个目标也是基于各方共同有区别的多元责任制再发展的。政府作为核心力量,宏观调控整个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所需要的良性大环境,为其快速发展注入新活力。以环保组织和其他产业部门为代表构成生态旅游发展的外部力量,作用于其他各个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将旅游结合微观层面,“以人为本”与“保护自然”两个概念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旅游者在享受生态旅游建设带给自己的物质性享受外,也要升华自身素质,保护生态旅游资源,贯彻“保护自然”概念。而经营者在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获得效益的同时依旧要延续传统旅游模式中“以人为本”的宗旨,达到生态旅游资源与人,即客体与主体的共赢,最终达到人、自然、文化和产业融合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李玲,尚群,马思斯.落地自驾:新常态下江苏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8).
[2]杜萍.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乡村休闲旅游模式探究——以杭州为例[J].时代农机,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