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与身体:5G时代工匠文化传播的新思路

2020-06-01习彦哲

戏剧之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工匠媒介受众

习彦哲

【摘 要】5G的到来为大众传媒生态带来新的变革方向,物联网、虚拟现实、全息影像等媒介技术落地指日可待。对于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工匠文化来说,这无疑为其传播提供了新思路。这也将改变当下的内容制作方式,内容方将重新审视受众的地位,并通过新媒介调动受众更多感官,让受众与信息内容相融合。

【关键词】文化传播;5G;媒介研究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2-0193-03

一、问题与方法论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2016年3月12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使用了“工匠精神”一词,并提出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重大任务。工匠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就广义文化概念而言,工匠文化包括工匠造物(物质表层)、工匠手作(行为浅层)、工匠制度(制度中层)和工匠精神(精神深层)等内容指向。其中,工匠精神是工匠文化理论的核心,它包括工匠心理与工匠意识形态两部分内容。在心理层面,工匠借助“专注”“持久”“严谨”“细腻”“精益求精”“坚守”“不急不躁”“精致”“敬业”等心理品质完成造物行为,这些工匠心理品质的聚集便构成了工匠精神文化。可见,工匠的心理活动直接产生与构造了工匠文化。[1]从本质上讲,“工匠文化”是一种职业文化,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四方面。要了解工匠精神,必须全面了解工匠文化,对于当下之中国,传播工匠文化十分必要。

从国内状况看,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实践已进入关键阶段。从国际环境看,2018年,为遏制我国科学技术进步,降低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美国对我国发起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意图遏制中国崛起。在通过外交和贸易手段解决问题的同时,党和国家在近几年不断加强对中国传统工匠记忆的唤醒、传承和发扬的工作,号召全社会成员不断在本人的工作岗位上弘扬工匠文化,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但由于媒介策略不当,工匠精神在多数人的心目中只是“一生专注一件事”,人们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依然停留在浅层,没有去关注工匠养成的全过程。这不利于工匠文化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弘扬与传承,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工匠文化的传播方式。

4G网络普及以来,随着资费下调,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成本也随之降低,互联网内容制作从图文时代进入短视频和直播时代,受众的评论、点赞等互动行为业已成为内容的一部分。从传播层面看,受众已经脱离了单纯的“受传者”身份,也成为内容的“再加工者”与“再传播者”。但也必须认识到,当前受众与内容方之间的互动方式仅限于图文互动。在接触媒介信息时,受众只调动了视觉与听觉,无法调动其他身体器官对内容进行感知。本质上讲,对于媒介,受众依然处于旁观的位置,参与感十分有限。作为一种职业文化,工匠文化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果依然按照固有的交互方式进行媒介选择,那么社会大众对于工匠文化的了解依然会浮于表面。

2018年12月,国家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宣布,将加快5G商用部署,遂2019年被业界称为5G元年。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其所具备的高速率、低延迟的特性,是虚拟现实技术(以下简称“VR技术”)与高清全息影像等先进传播方式得以落地的技术基础。在1964年出版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麦克·卢汉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5G时代,媒介生态势必发生重大变革。从身体层面看,通过未来的媒介,受众的身体将延伸到内容生产传播过程中的哪一阶段?对于工匠文化的传播将带来哪些机遇?本文将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二、媒介的发展与变革:不断延伸的受众身体

劳动媒介,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工具。广义上的媒介,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物质工具。在远古时代,出于生存需要,人类通过原始劳动将自然物改造成生产工具,如石斧、骨针等,以此突破人类身体器官之所限,加工出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随着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作为劳动工具的媒介也被不断细化,以应对不同的生产需求。概言之,劳动媒介在延伸着人们的各个器官,突破人体器官本身的局限,让人类完成改造世界的预想。

信息媒介,是资本扩张下的必然选择。狭义的媒介,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物质载体。在语言和文字诞生以前,人类之间信息的传播只能被称为原始的动物传播。远古时代的甲骨文与古代的竹简,让信息的传播和留存成为现实,但限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民众文化,无论在经济成本上还是在文化门槛上,甲骨文、竹简的传播都不具有普适性,无法进行大规模传播。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代替了手写与雕版印刷,让低成本、大规模的信息传播成为现实。现代机械印刷与电子传输让语言和文字有了更高效、更低廉的物质载体,让现代大众传媒生态得以落地。在市场经济时代,居民消费内容不断丰富,同质化日益严重的市场竞争让各个资本方对于其产品和服务的广告和公关需求日益旺盛,对大众传媒的投入与控制成为传播广告和公关信息的必要手段。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资本方所奉行的4P理论(4P,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渠道place)也向4C理论(4C,即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转型。换言之,资本方意识到与目标受众之间的沟通成为达成销售并获得利润所不可忽视的环节,且这种沟通必须是低成本的、易接触的、以目标消费者为中心的。

在5G时代到来以前,受限于媒介技术,广告信息的传递还较为单向。视听形式只是调动了视觉、听觉,这导致受众对产品或服务的整体感知是缺席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传递的信息内容上,广告主已经摆脱了单纯的叫卖式推广,转而思考“用户痛点”,并向受众推销一种品牌文化或产品文化,尝试说服受众接受这一文化下所倡导的价值观。比如,在2017年,JEEP品牌推出“新指南者”车型,定位“专业级新中产家庭SUV”,就是看准了当时在网络上讨论十分热烈的“中国的中产阶级”话题,并请演员孙俪代言,试图为网络受众营造一种中产家庭的生活标准——拥有“新指南者”。人们对“二孩”政策的讨论与对中产阶级的讨论相互融合,电视广告中,孙俪带著两个孩子驾驶“新指南者”的场景触及到了用户心理——中产要有一辆“新指南者”,努力让两个孩子快乐成长。对于中产阶层文化的认知,我们不可忘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仅仅不到20年;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已经被严格执行了37年;私家车的真正普及仅仅是最近15年内所完成的。这是我们讨论中产阶层文化的政治与经济前提。所以,对于即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中国来说,人们对于中产的概念是模糊的,对于中产生活方式的认知更是无可参考,这使得资本希望用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定义中产生活方式,将产品和服务代入中产的生活,用“阶层文化”为产品和品牌背书,将自身等同于某一种文化,在受众对这一文化认知懵懂的情况下树立“标杆”,引导受众认知,最终达成购买并实现盈利。在这一文化空间中,视听媒介成为受众感觉器官与思维的延伸,广告主通过这一空间营造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促使受众效仿并消费。

立足于传播学视角,资本控制下的大众传媒营造的这一拟态环境影响着受众的购买决策,它不同于产品时代从产品本身出发的宣传告知,而是对受众进行侧面的“文化”教育。反观之,拟态环境所能做到的,也仅限于此。如何能讓受众的身体延伸至现实环境或虚拟现实环境,调动更多器官进入信息传播过程,则成为信息爆炸时代关于媒介的新议题。瑞典知名家居企业宜家,便善用现实环境进行传播——宜家会在实体店内放置装修样板间,并允许顾客坐、卧甚至长时间休息。这让宜家商场不仅成为销售和服务的售卖空间,更成为宜家文化的实体空间,受众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和味觉来对宜家进行全息体验。相较于大众传媒,这种直击于身体的传播无疑更加有力和深入。那么如何让文化空间打破实际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则是5G时代大众传媒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三、工匠文化的突围:让身体融于传播

对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来说,“文化”一词包含了所有非本能的行为,是有意识地创造和传递的行为的总和。因此,任何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都属于文化。本能的行为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是一个物种中所有成员的共同行为。[2]所以,工匠文化,是工匠阶层内所有成员的共同行为方式。但工匠的概念界定,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而泛化,早已超脱了“手工业者”“工厂工人”的范畴。

狭义的工匠,即传统手工业者,其文化的传承性只存在于行业甚至是师门内部。传统师徒制度下的代际传承是主要传播手段,这种人际传播的优势在于将实践性直接呈现于受传者的身体之上,没有大众传媒作为身体的延伸,即所谓的“言传身教”。受限于行业机密的特性,工匠文化的传播过程是封闭的。欲使工匠精神真正深入人心,则需要首先让受众了解工匠文化,才能让工匠精神在受众心中成为有源之水。那么,工匠文化的传播则必须打破旧有壁垒,以一种普适性的姿态进入受众视野。

在2018年詹姆斯·卡梅隆电影作品《头号玩家》中,影片人物均穿戴VR设备进行全息游戏,通过穿戴智能设备,玩家将各处身体器官全部连接到游戏内,各种感觉和知觉在游戏内被调动,在网络空间中实现真人体感的游戏体验。当然,以现有的技术水平,将电影场景平移到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但这无疑为实践性极强的工匠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解决思路——5G通信技术的高速率、低延迟特性让物联网与VR得以真正落地。在5G商用部署完成后,内容制作方完全可以考虑通过VR设备,让体验者进入任何一种工匠所处的时代与环境,体验匠人的生活与工作方式,通过人工智能与受众在虚拟空间内进行互动,以此方式打破现实中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现代受众的身体延伸到任何时代,与当时的匠人进行对话。在这一传播场景中,受众的身体被新技术媒介彻底调动,每一个器官都在接收关于工匠文化的信息,早先的“言传身教”形式在5G时代的大众传播过程中得以回归。

笔者曾经在一场保时捷品牌的线下活动中体验到这种传播思路的雏形——体验者坐在保时捷的座椅上,使用与保时捷合作的BOSE品牌的耳机,收听保时捷汽车独特的排气声。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的听觉、触觉、视觉均被调动,这对于对汽车不甚了解的受众来说,是十分直观且震撼的感受。此外,品牌方在活动现场摆设的经典车款与赛车,也可以将受众的思维引导到品牌历史上,从身体与心理上分别构建空间,让受众对品牌产生好感。将这一传播思路映射到工匠文化上,也可以将工匠文化的受众最大化,图、文,甚至动态的视听信息对于一般受众来讲,都存在接收门槛,而工匠文化传播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限于各行业的垂直领域,业外受众无法领会。降低甚至消除信息接收门槛,就成了具有实践性的文化传播的首要问题。如今,5G技术的出现让传播媒介从单纯的热媒介向虚拟现实的冷媒介转型,更加直观、具体的媒介形式让工匠文化传播拥有了新思路。

四、初步结论

每一种媒介本身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其文化取向决定了所承载的信息选择取向。技术的发展让文化的传播方式有了更多新选择。工匠文化的实践性与技术性决定了其传播媒介的选择无法局限在以手机屏幕为代表的传统热媒介上,而是要将受众整个身体融入到传播之中,以更加直观的传播方式来与受众进行对话。脱离工匠文化整体而空谈工匠精神是徒劳的,是不利于工匠精神的弘扬。

在讲求文化自信的当下,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者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信息更加直观、形象、具体地传达给受众。图文、音视频等视听方式确实是当下传播成本最低、制作周期最短的传播方式,但在未来5G时代,在物联网、VR与全息影像技术进入千家万户的时候,当下的媒介形式未免单薄老套。4G时代,视频媒介是最能刺激受众感官的媒介形式。但在信息爆炸和信息同质化的未来,单纯的视听信息便会逐渐被受众淘汰,更多感官刺激需求亟待解决。在大众传媒演变的历史上,人类的身体经历了从视觉的单纯调动(报纸)到听觉的单纯调动(广播),再到视觉与听觉的双重调动(电视),直到如今多重感官的同时调动(VR),从本质上看,内容制作方都在做同一件事——通过媒介手段尽力去还原真实,即真实性与直观性是未来文化传播的第一诉求,让受众与内容的互动完全成为内容的一部分乃至全部,而这恰恰与工匠文化传播的要求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1]李砚祖,潘天波.工匠精神的社会化传承:一种文化心理学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06).

[2][英]伊恩·克夫顿,杰里米·布莱克.简明大历史[M].于非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59.

猜你喜欢

工匠媒介受众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工匠神形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工匠赞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