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针法配合热奄包治疗经络痹阻型项痹病的临床观察

2020-06-01徐鸿斌曾云苟亮熊永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3期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徐鸿斌 曾云 苟亮 熊永春

【摘要】 目的 观察运动针法配合热奄包治疗经络痹阻型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经络痹阻型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运动针法结合热奄包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结果 治疗后, 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治疗组VAS评分(2.1±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0.9)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椎活动度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 且治疗组颈椎活动度评分(50.2±3.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6±3.1)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的7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运动针法配合热奄包治疗经络痹阻型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明显。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经络痹阻型;运动针法;热奄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3.071

项痹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临床上常以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肩臂酸楚疼痛和上肢疼痛麻木等为主。本文选取本院针灸推拿科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就诊的72例经络痹阻型项痹病患者, 研究采用运动针法配合热奄包治疗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针灸推拿科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并符合诊断标准的72例经络痹阻型项痹病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36例。

治疗组男19例, 女17例;平均年龄46.2岁;平均病程(1.47±0.53)年。对照组男16例, 女20例;平均年龄45.6岁;平均病程(1.52±0.2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①有慢性劳损外伤史, 或退性行病变;②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 但亦可见于青中年人及长期从事书写、绘画等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上网者;③颈肩背部疼痛, 颈部僵硬且活动受限, 伴上肢沉重无力、麻木疼痛, 手指屈伸不利, 指端麻木、不知痒痛, 颈部活动时症状加重,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顶试验阳性;④颈椎X线正位片示颈椎侧弯、钩椎关节增生, 侧位片示颈椎变直或反弓、椎间隙变窄, 斜位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可显示椎间盘突出、椎体后骨刺及神经根管变窄。

1. 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 3. 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项痹病的诊断标准;②颈部强痛伴活动受限, 肩臂酸痛, 上肢麻木, 压痛点明显,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顶试验阳性;③X线片及CT检查显示颈椎曲度改变, 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④年龄18~60岁, 认可并自愿接受针灸治疗者。

1. 3. 2 排除标准 ①有明显颈椎外伤史;②颈椎间脱出严重, 并出现下肢麻木或感觉异常;③有颈椎椎体结核、肿瘤、颈椎椎管内占位病变和脊髓空洞症;④有严重骨质疏松;⑤内脏器官有严重疾病;⑥有精神异常;⑦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⑧拒绝接受针灸治疗者。

1. 4 方法

1. 4. 1 对照组 采用针刺治疗。选择双侧颈夹脊、天柱、后溪穴。颈夹脊穴直刺深度约0.5~0.8寸, 天柱穴直刺深度约1~1.2寸, 捻转补法, 针刺时询问患者感觉, 局部出现麻胀针感为宜;后溪穴直刺深度约1~1.2寸, 提插泻法, 针感向上传导;留针20 min, 1次/d, 10 d为 1个疗程, 1个疗程后休息2~3 d, 再进入下一个疗程, 共治疗2个疗程。

1. 4. 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不选用颈夹脊穴)采用运动针法结合热奄包治疗。先针刺天柱穴得气后, 嘱患者主动旋转患侧肩臂8~10 min;再针刺后溪穴, 嘱患者主动或被动旋转颈肩臂约10 min。针刺后给予颈肩背中药热奄包治疗, 主要药物有川乌、草乌、川椒、红花、细辛、透骨草、络石藤、延胡索、乳香等, 装入干净棉布包中浸入盛有白酒的容器中密闭浸泡2 d, 使用时取出热奄包沥干水分后放入蒸锅中蒸40 min后取出备用, 待温度适宜时将药袋外敷于患者颈肩背部, 上蒙塑料薄膜, 并加盖毛巾, 待药包热力减退后更换, 30 min/次。治疗次数及疗程同对照组一致。

1. 5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 5. 1 治疗前后VAS评分及颈椎活动度评分。

1. 5. 2 临床疗效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颈椎病的疗效进行评定。治愈:原有病症消失, 颈部活动、肌力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 可以順利回归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显效:症状明显减轻, 但活动时偶尔感觉不适;好转:临床症状减轻, 但不显著、易反复;无效:临床各种症状无改变。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治疗前, 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治疗组VAS评分(2.1±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0.9)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评分对比 治疗前, 两组颈椎活动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颈椎活动度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 且治疗组颈椎活动度评分(50.2±3.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6±3.1)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的7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项痹病又可归为“项强”、“颈筋急”、“项肩痛”等。经络痹阻型项痹病多因年老体衰、筋骨失养或劳累或肌肉劳损,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 风寒湿邪乘虚入侵留滞于太阳经脉、督脉等经络, 日久所致颈部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气血凝滞、经络痹阻不通而为病[2]。

天柱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上穴位, 位居躯体之高位, 乃擎天之柱, 为治疗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要穴, 具有祛风解表、舒经活络、强筋健骨之功, 《灵枢·经脉》指出足太阳经膀胱经“是主筋所生病者”, 针刺天柱可带动躯体两侧经气升降运行自如, 气动而阳生, 凝滞开, 经络通, 恰如《针灸大成》所载:天柱穴治“项如拔, 项强不可回顾”[3]。后溪穴为手太阳经的腧穴, 因“俞主体重节痛”, 可治疗身体重着、肢节疼痛的相关病证;又为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能调摄督脉之经气, 疏通太阳经, 犹如《拦江赋》:“后溪专治督脉病...”;调整人体阳气、疏经利窍和改善颈部气血的运行[4]。天柱、后溪两穴, 远近相配, 经络相通, 气血相行。运动针法中, 针刺所激发的经气与患者运动所激发的一部分经气融汇为一, 促使经气迅速抵达病所, 快速打通经络, 以达增强疏通经络、行滞通痹之功[5]。

热奄包药物具有散寒除湿, 温经通络, 除痹止痛之功。其中:川乌、草乌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川椒能温通散寒、除湿止痛;细辛能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透骨草能辛散温通、舒筋活络;络石藤能通络消肿;红花能通经活血、散湿消肿;延胡索能理气活血、散瘀止痛;乳香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酒可温通经脉、行气活血[6];全方蒸热包敷, 可扩张颈部毛细血管, 加速血液循环, 同时温热效应可增加药物渗透, 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散寒除痹的作用[7]。

综上所述, 运动针法配合热奄包治疗经络痹阻型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疗效, 对于缓解项强、颈肩臂疼痛、上肢麻木、减轻筋脉拘挛、松弛肌肉等及改善颈椎关节的功能状态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86.

[2] 路正志, 焦树德. 实用中医风湿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342-351.

[3] 袁永春. 运动针法治疗肩颈综合征疗效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 2008, 24(5):34-35.

[4] 卞蓉民. 运动针法结合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上海针灸杂志, 2015, 34(12):1216-1217.

[5] 杨茜, 彭新. 针灸联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 2016, 32(10):29-31.

[6] 李梦, 苟春雁. 王毅刚主任医师“动留针术”刺天柱治疗腰胁岔气症经验. 中国中医急症, 2013, 22(7):1165-1166.

[7] 朱文海. 探讨以后溪穴为主穴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性及安全. 中外医学研究, 2018, 16(7):48-49.

[收稿日期:2020-01-02]

猜你喜欢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痹汤联合手法以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
健身气功八段锦结合针刺和火罐治疗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正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电针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康复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项八针”治疗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牵引、中药熏蒸、推拿三步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临床疗效观察
牵引、中药熏蒸、推拿三步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