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山西晋北踢鼓秧歌的创新与发展

2020-06-01孙江惠

戏剧之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

孙江惠

【摘 要】晋北踢鼓秧歌是山西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是山西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以其特有的舞蹈动作和肢体语言,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和创新。在新时代的今天,踢鼓秧歌要与社会发展和大众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相适应,创作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强烈时代感的舞蹈作品,让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踢鼓秧歌,并一同来将其发扬光大。

【关键词】踢鼓秧歌;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2-0110-01

晋北踢鼓秧歌是流传于山西省晋北地区的一种以舞蹈和拳术为一体的街头广场艺术。晋北地区位于黄河中游东北端,是佛教文化、草原文化、西域文化的合流地。因此,踢鼓秧歌当中既有汉民族的农耕动作元素,又具有草原游牧文化的动作形态和表现方式。在民族文化融合的影响下,踢鼓秧歌形成了粗犷豪迈、古朴细腻的艺术风格。

2009年,我作为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舞蹈分院的一名教师,随舞蹈分院赴大同、朔州、怀仁等地进行采风,向当地多位踢鼓秧歌民间老艺人学习了原生态的踢鼓秧歌舞蹈。回来后,我们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归类,编排成课堂教学组合33个,进行了全方位的课堂教学实践,并且我有幸参编了由赵林春教授主编的《山西民间舞》一书。整理、归类、编排教学组合,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不论是在表演形式或动律动作的处理上,都以踢鼓秧歌的风格特点为基础,编创典型性、舞蹈性、风格性较强的舞蹈动作与舞蹈短句,并用动律将这些动作连接,以组合的形式呈现出来。

一、创新的重要性

任何事物都是需要创新的。创新是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创新是充分运用辩证法,提高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过程。创新是山西晋北踢鼓秧歌发展的历史必然。创新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性,相当于舞蹈艺术的生命。

在《山西民间舞》一书中,我们在踢鼓秧歌原生态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进行动作元素的分解,然后,从中提炼出最具代表性与个性的动作,加以创造性重构和改变,从而使原型的舞蹈动作风格更加浓郁,同时也发展出更新颖、更丰富的舞蹈语汇。

二、动律与动作的创新

踢鼓秧歌的人物扮相中,“鼓子”(扮相英俊潇洒,多为梁山英雄好汉和武生架势)的代表动作是前勾后挠,彩旦大脚婆(扮相诙谐幽默,疯癫泼辣,多为媒婆形象)的基本动作是前挺后撅,这些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动作,我们根据这些动作特点,将其归纳创編如下。

(一)男子部分

板扣。板扣,是武术当中一个单一的手部动作,在这一动作基础上,我们加入了身体的平拧动律,以及脚下的弓箭步、蹲裆步、吸跳步和夯步的配合,形成一个全新的动律组合《板扣动律组合》。

(二)女子部分

匡胤送灯。在晋北地区,流传着一段凄美的爱情传说。据说,在宋朝,身为武将的赵匡胤被一女子深深爱慕,而后成为皇帝的他,无暇顾及儿女情长,就拒绝了这名女子,此女为此郁郁寡欢,最终因病去世。一次,赵匡胤带兵打仗途中,迷失方向,正在众人不知如何应对时,这位女子的幽灵,手捧油灯,为其军队带路,赵匡胤的军队最终走出困境。“匡胤送灯”这个动作,就是根据女子幽灵为赵匡胤带路时,手捧油灯的动作形态而创作的。我们根据这个动作,发展出“送灯”“护灯”“绕灯”等动作,用前梗后闪动律和上身的上下动律,再配合脚下“拔陷泥”的动作,形成《匡胤送灯动律组合》。以这些教学组合为例,我们还创作出踢鼓秧歌男班、女班教学组合共33个,丰富了我们山西民间舞的课堂教学内容,填补了山西民间舞教材的空白。

三、道具使用的创新

(一)鼓的使用

民间俗语说:“踢鼓踢鼓,以鼓为主,不踢就不叫踢鼓秧歌。”因为与鼓有关,所以,原舞蹈形式是以脚踢鼓为主要姿态,然后演变出蹁、跺、弹、盖、踹等动作。手中的鼓为两头大,中间小,手握中段,脚踢手打,手脚并用,动作随鼓的变化而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除了鼓的运用外,还有很多组合将鼓拿掉,用击掌、击拳等动作代替鼓,使其更具有训练意义和训练价值。

(二)彩巾的使用

在踢鼓秧歌当中,女子一般左手捏彩巾,右手握彩扇。在国家一级编导冯玉梅老师创作的舞蹈《金沙滩的姑娘扭秧歌》(也称《塞北秧歌》)当中,舞者并没有手持传统的彩扇,而是双手各持一条由大红大绿拼接而成的大块彩巾。在道具的运用上,突破了一般彩巾的使用方法。

四、与时俱进求发展

我们的艺术前辈们,在继承踢鼓秧歌的基础上,挖掘和创作了许多与当时社会相适应的优秀舞蹈作品,这些经典剧目所展现的山西民间舞蹈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藏,只要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并赋予它新时代的风貌和新思想的表现手段,不断完善,创作出当代人需要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不失当地风格特点的作品,才能使其大放光彩。

五、结语

任何事物贵在创新,创新就是发展,是质的跃变。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晋北踢鼓秧歌具有新的生命力和长久的艺术魅力。我们既要保留踢鼓秧歌的精华,又要超越局限,还要站在地域性、风格性的基础上,保持其本质精神,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意识,合理借鉴其他舞种的长处,使晋北踢鼓秧歌走向一条更加宽阔、与时俱进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赵林春.山西民间舞[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

[2]赵甫仁.朔州民间歌舞[M].香港通讯出版社,1998.

[3]田彩凤.山西舞蹈史话[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