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舞的意象塑造
2020-06-01胡雪
胡雪
【摘 要】意象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展现舞蹈艺术内涵与中心思想以及增强其艺术表现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创新其在古典舞作品创作中的应用研讨意义重大。本文立足于古典舞创作视角,对意象塑造的价值与过程进行了重点探讨,旨在有效增强古典舞作品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古典舞;意象塑造;艺术价值;塑造方式
中图分类号:J722.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2-0100-02
“意象”是中国艺术创作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舞蹈作品创作也不例外,尤其是中国古典舞蹈作品中更是常常运用“意象”这种艺术表现方式,以此增强舞蹈作品的艺术魅力。通过在古典舞作品创作和编导过程中有效地融入“意”与“象”的内涵,塑造良好的意象,更有利于诠释和表达舞蹈艺术的真正内涵与思想,提升了古典舞作品创作的质量。
一、古典舞的意象塑造价值分析
在中国古典舞等舞蹈作品中,中国文化在艺术精神中的具体体现主要表现在均具有儒道文化特色与思想的情感意识,这使得中国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现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法家思想等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这些特色的传统文化思想本身具有的哲理性使得相应的情感要素也会呈现出一些别具风格的特色,尤其是会使所创作的古典舞蹈等舞蹈作品的“意象”中融合了“情意行”、主客观以及丰富内涵性等基本特性。所谓的“意象”,可以分开进行解释,分别代表意念和物象。从艺术特征视角来讲,“意”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层面的艺术要素,无法简单地从视觉层面进行感知和体会,可以展现出情义、情思等特性;“象”则是一种可以被视觉所感知的明晰而具体的形象与形态。基于“意象”的特性,其在《周易》中得到了深入解读,所以后续的古典舞发展过程中也充分地借鉴了《周易》的相关思想与内涵。
可以说,意象艺术的一个典型代表就是古典舞,如在《舞赋》(傅毅,东汉文学家)中,就利用了“与志迁化”等来对“意”与“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且展现出古典舞蹈创作形式本身具有很强的视觉动态意象特征,证实了意象艺术是古典舞蹈这一种舞蹈艺术具有的一个典型特征。在创作古典舞作品期间,“意象”的生动体现具有“夸张变形”特征,如“长袖舞”“补步”“托掌”“剑舞”和“顺风旗”等,这些都有效地融入了中国历史上传统戏曲舞蹈对生活原型和自然原型的相关要素,是集“意象”体现的重要舞蹈艺术方式,这些舞蹈艺术具有很强的艺术展现力以及夸张表现力,可以使社会大众在体会和感知舞蹈动作外在情形与基本语汇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和感受到古典舞蹈作品中的气质与精神。简言之,意象本身是古典舞创作中一种带有情感特性的符号形式,且所创作的艺术形象本身包含丰富的精神内涵,有机融合了外物形象的象征意蕴与知觉审美形式,提升了古典舞的艺術表现魅力。
二、古典舞的意象塑造过程分析
(一)“观物取象”过程
所谓的“观物取象”,主要是侧重表现对外在客体的模拟性,源于《周易》中干预八卦等思想的描述。而“观物”的根本目标在于“取象”,具体就是通过摹写舞蹈艺术作品的形态化来构建意象。从该种理论概念的形成角度来讲,其主要体现在绘画技法方面,具体就是通过观察三维事物,本着“近大远小”等基本观察原则来剖析客体的外在形象,之后利用画笔将其绘于纸上,以此构成静态的艺术形象。而古典舞蹈作品创作期间也会有效地融入“观物取象”思想,具体就是在观察、提炼与概括外在客体形态的基础上,借助肢体语言的灵活运用,这样可以塑造一个动态化的艺术形象。由此可知,基于“观物取象”所形成的古典舞蹈艺术形式可以塑造出更加具有生命力的活态形象。
例如,在汉唐时期舞蹈作品中就充分融入了“观物取象”这一基本意象,如孙颖依据汉唐时期的画像砖和画像石,创作出《谢公屐》《踏歌》《楚腰》和《相和歌》等一些非常具有特色的汉唐舞作品。在这些类别的古典舞作品创作期间,它们大都依赖于文物史实,从文物作品当中“窥探”和挖掘乐舞的基本形态,构建现实和历史之间的联系,力求可以采取动态的展现形式来将那些静态的人物形象进行展现,其中转头、扭身等每一舞蹈动作都有可以追溯的依据。可以说,在创作汉唐舞的过程中,意象塑造可以切实实现“观物取象”这一基本目标。比如,在《楚腰》这一汉唐舞作品中,充分彰显了舞蹈体态之“观”,具体表现为翘袖折腰的基本体态,这实际上就是古典舞的一种基本体态形式与风格特征,其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与技巧性。在创作《楚腰》期间,孙颖就是通过对出土的画像石转当中的舞人造型体态进行“观”之后所进行的意象塑造,选取了其中翘袖折腰这一“象”。此外,在《相和歌》等古典舞创作过程中,也都通过“观”的方式获取了舞袖、跳跃、折腰等一些比较复杂的舞蹈表演技巧,随之也衍生出了许多别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如“盘鼓舞”等,这样使得所创作的古典舞在经过“观物取象”之后可以将“象”进行活态塑造,增强了其生命力与活力。
(二)“立象尽意”过程
“观物”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取象”,而在基于物质载体表现本体之后,“取象”才能够达到“立象”的目的,而“立象”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实现“尽意”,所以在开展“观物取象”之后就需要及时开展“立象尽意”,这是优秀古典舞作品创作中需要的一个基本标准与层次。根据《周易》可知,在无法利用语言对人们心中情感进行完整、准确表达期间,如果可以灵活地运用“形象”,那么就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该处所指的“意”是一种关于成败、情感、理想与志向等的神奇微妙的东西,或者说可以将其理解成艺术形象之后所蕴含的内在意蕴。如果仅仅基于将形式美当成舞蹈表达符号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效地展现出内在的深刻寓意,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古典舞作品的创作质量,尤其是要深入挖掘古典舞作品背后的“性情”。比如《谢公屐》这一汉唐舞作品,其中就展现出了“立象尽意”这一艺术特性与品质,作品中可以充分地利用舞蹈之“象”来对魏晋时期士族的内在风骨与气韵进行更好的展现,有效提升了这一舞蹈艺术的特色与魅力。
(三)“得意忘象”过程
在“观物”“立象”和“尽意”之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古典舞中意象塑造的质量,还要紧接着过渡到“得意忘象”这一步,主要是将“意”与“言”二者的关系进行拓展,使其延伸到意象层次,具体就是在经历上述两个过程之后有效地体现出意象的意韵,这样就使观察者接收到具象形态后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意象特质及其内在意蕴。考虑到该意蕴是空灵、虚幻且无法捉摸的,可以为观者带来兴奋、高兴、哀愁与悲切等一些情绪或情感影响,它们不同于绘画或舞蹈作品的简单表现形式,而是深刻印刻在人们心中的“意”。只有深刻体会和感受舞蹈作品的“意”后,才能有效提升舞蹈表演艺术的魅力,所以在塑造意象当中,“得意忘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旨在有效提升舞蹈艺术的表演效果。在中国古典舞创作期间,也可以借助基本肢体动作来对意象进行塑造,力求可以使人们通过“得意”而引发内在情感共鸣,启迪自己的心灵。比如,在观看了《楚腰》与《相和歌》等古典舞作品中“翘袖折腰”这一形象之后,可以使观者体会和感受到宫廷月舞的庄重和典雅特性,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古典舞创作的质量和艺术魅力。
总之,在中国古典舞发展过程中,“意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可以增强舞蹈内蕴、韵律和气等特征,但是在其塑造过程中要注意遵从“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和“得意忘象”三个基本方法,这样才能逐步提升古典舞作品创作中意象塑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靓.谈中国古典舞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J].小作家选刊,2018,(7):84-85.
[2]王思思.手亦沁香 舞意兰象——试析中国古典舞“兰花指”中渗透的中国古典美学意象[J].艺术研究,2018,(3):135-136.
[3]郭瀚繁.论中国古典舞的意象塑造[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