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韩城故事”

2020-06-01杜尚儒

新西部 2020年5期
关键词:韩城黄河发展

杜尚儒

在黄河“几”字弯城市群中,各个城市的自然资源与历史背景不同,因而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践中所面临的机遇、承担的使命以及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富有创新精神的韩城市将“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先行区,打造以高质量发展为支撑的龙门湾区,打造关中平原城市群次区域增长极,打造黄河‘几字弯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打造全国特色旅游目的地”确定为城市发展的思路和定位,并且已在全境先行先试,每天都在书写着让当地老百姓骄傲和自豪的“韩城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后,黄河岸边重要的工业能源与文化旅游城市韩城市立即积极行动起来,思考谋划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韩城市委书记褚锦锋指出,韩城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机遇期、黄金期。下一步,要紧紧抓住国家出台《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战略机遇,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落实导向,全面加快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把韩城建成连接渭河平原和汾河平原的重要节点城市。

重新定位:打造黄河“几”字弯

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

2019年12月28日,一个主题为“黄河文化与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研讨会在韩城市举行,韩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亢振峰在致辞中说,(黄河)母亲河给予了韩城山川秀美的自然风光,司马迁赋予了韩塬大地执着奋争的城市精神,韩塬人民创造了韩城七十年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巨大成绩,诸多政策机遇也正在谱写韩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历程。2020年与“十四五”期间,韩城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黄河流域韩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立足区位、文化、产业三个优势,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织密绿色本底,做好战略规划,做足生态文章,做响文化文章,做优产业文章,做大区位文章,加快与山西省河津市共同打造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规模共享、优势互补、交通互联、经济互动、生态共治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让韩城市领导层敏锐地意识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将使韩城迎来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空间,打造沿黄开放高地的新机遇。2020年1月21日,中共韩城市委十八届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黄河流域韩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确定了韩城市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总体思路和定位是: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先行区,打造以高质量发展为支撑的龙门湾区,打造关中平原城市群次区域增长极,打造黄河“几”字弯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打造全国特色旅游目的地。代市长亢振峰在会议上强调,2020年为韩城“高质量发展推进年”,要聚焦黄河流域韩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韩城决策层认为,要实现既定目标,韩城优势明显,底气很足。韩城市的优势总结起来有“五大优势”:地处黄河“几”字弯,坐拥华北入陕桥头堡,为其区位优势;韩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有驰名中外的梁带村两周遗址、司马迁祠、党家村明清民居、状元王杰故里等历史和自然名胜以及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地等红色旅游景区(点),为其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中国花椒之都、西北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陕西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等为韩城突出的产业优势;《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合作规划》《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叠加实施以及陕西省計划单列试点城市,为韩城的政策优势;2018、2019连续两年跻身全国百强,连续多年位居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方阵,是韩城坚实的基础优势。

自2017年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把韩城建成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以来,韩城市将争当追赶超越标兵视为己任,大胆改革创新,锐意开拓进取,扎实推动黄河流域韩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有资料表明,韩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3家,拥有年产精品钢材700万吨、钢管300万吨、精品板带100万吨、原煤1500万吨、焦炭890万吨、现代化工200万吨、环保陶瓷6000万平方、电力200亿度、天然气15亿立方、装配式建筑构件250万平方、锂离子电池材料8000吨等产能。

“华夏史笔惟司马,关中文物最韩城。”韩城市注重黄河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弘扬,围绕打造“史记韩城·黄河特区”的城市品牌,创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近年来不断有“大动作”、“新动作”推出,如以“鱼跃龙门”邮票浮雕为原型确定“鲤鱼跃龙门”城市LOGO,相继推出话剧《司马迁》、儿童剧《鲤鱼跃龙门》等一批传承黄河文化的优秀作品,行鼓、秧歌、抬神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次外出展演。

据介绍,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活动在韩城已经常态化,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民祭史圣司马迁”活动已深入人心,韩城境内的司马迁祠、党家村、状元府成为渭南市廉政文化“一轴四点”工程重要支撑,“刻在青砖上的家训”成为中央纪委网站推广的廉政教育素材。同时,韩城还实施了史记博物馆、司马迁图书馆等强化文化自信的重大项目,推出了韩城鼎、司马迁铜像等一大批文创作品,先后打造明清古城、芮国遗址博物馆等4A景区4处,普照寺、大禹庙等3A景区13处,成功举办首届黄河旅游大会、韩城花椒大会等活动,沿黄观光路韩城段成为周边自驾游重要目的地。2019年,韩城市文旅综合收入达到68.76亿元,三年翻了两番,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

记者在调研中还了解到,在政府的倡导与推动下,传承、保护本地优秀文化资源在民间得到积极的响应和支持。据韩城市象山景区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韩城籍著名作家杜鹏程一直深受家乡人民的崇敬,有识之士正在向有关部门建议修建杜鹏程纪念馆,并筹备成立杜鹏程研究机构,整理编辑出版杜鹏程研究成果,保存和抢救散落在民间的珍贵史料。

韩城市庙后村56岁的王先生说,有关方面正在对他们村的村容村貌进行提升改造,要打造王杰故居一条街。他积极配合市上的改造,将自己保存和收集到的一些与王杰有关的资料和实物展示出来,供游人参观。据王先生介绍,清状元王杰就出生在他家的宅院,按王氏族谱排下来,他应该是王杰的第十世孙。“在四川阆中古镇的贡院里看到清状元王杰的名字和画像,对我触动很大,王杰不仅是我们家族的骄傲,也是韩城市和陕西省的骄傲。他的故居应该受到保护和重视,我们也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王先生这样说。

有韩城企业家透露,由本地企业家投资的一部以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为主题的电视剧即将开拍,与之相关的一组大型主题美术作品正在创作中。

龙门先行:实现“由灰黑到绿蓝、

由增量到提质 ”的转变

京昆高速(G5)跨越黄河、入境陕西的地方叫禹门口,因此,京昆高速西安至禹门口这一段又称西(安)禹(门口)高速。

禹门,又名龙门,“华北入陕第一镇”龙门镇即由此得名。传说禹门为禹凿龙门之地,神话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史书记载,黄河至此,宽约百步,夹岸断壁,状近斧凿,惟有“神龙”可越,故而得名龙门。当地脍炙人口的韩城八景第一景便是“禹门春浪”,黄河流经禹门后,一泻千里,水面宽阔,其景甚为壮观,前人有诗赞曰“禹门三激浪,平地一声雷”。

禹门口所在的龙门镇如今已经成为韩城工业重镇、产业强镇、人口大镇。京昆高速在龙门镇境内间隔6公里就设有龙门、龙门工业园区两个出口,尤其是现在,龙门镇党委书记一职由韩城市市委常委担任。龙门镇在韩城市的地位可见一斑。

事实上,龙门镇一直是韩城改革发展的“先行军”,全镇8.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用当地群众的话说,少一半人种地,多一半人上班。据介绍,龙门镇位于韩城市西北23公里处,东临黄河,西依梁山,全镇总面积68平方公里。1988年该镇在下峪口村兴办了全镇第一家焦化企业——下峪口一焦,之后逐步通过产业升级和改建扩建,至2005年,发展成为以“下峪口一、二、三焦”为核心的焦化企业王国。位于龙门村的龙门钢铁公司(龙钢)早在1958年大炼钢时就开始建厂,上世纪70年代初二次改造上马,2007年就突破了年产钢、铁各400万吨的双400万产能。据统计,截至2018年,龙门镇共落地各类企业572家,其中国有企业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9家,包括煤矿3家、非煤矿山4家、洗煤企业22家、建材企业25家、危化企业6家、电力企业2家及其它企业。形成了以煤炭、电力、焦化、冶金、化工、建材、新能源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实现了年产原煤700万吨、焦化1000万吨、粗钢700万吨、化工200万吨、水泥300万吨、电力装机270万千瓦、环保瓷砖6000万平方、绿色建筑集成材料250万平方、LNG36万吨的基础产能。龙门镇于2004年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2005年被国家环保局定为“中国西部首个生态工业园区”,目前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焦炭生产基地和西北三大钢铁基地之一。

龙门镇镇长王根深接受采访时说,龙门镇生产总值于2010年达到102.6亿元突破了百亿大关。2018年,全镇生产总值达167亿元,是十年前的8.35倍;工业总产值已突破500亿大关,达到525亿元,是十年前的6.25倍;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6万元,是十年前的6.25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迈入3.2万元小康门槛,是十年前的7.68倍。

据悉,龙门镇自2017年已连续三年入围全国千强镇,排名逐年提升。2017年,龙门镇实现生产总值160亿元、工业总产值497亿元,在全国千强镇排名位列第358。2018年,生产总值167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525亿元,在全国千强镇排名跃升至351位。2019年,實现生产总值219.2亿元、工业总产值517.3亿元,在全国千强镇排名再次跃升至347位。

不过,王根深更看重的是群众的幸福指数显著提高。他说这得益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据王根深介绍,龙门的企业成长和经济发展也曾遭遇过挫折,2012年以来国家调控政策日益趋紧,企业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龙门镇经充分走访调研,于2014年初印发了《关于转变作风强化服务促进村企和谐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境内各类经济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行了梳理化解,并积极搭建村企交流平台,严格落实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和班子成员项目包联责任制,跟踪帮助企业和重点项目及时化解在征地拆迁、手续办理、生产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许多隐性壁垒得到有效破除。

据统计,仅2015年到2018年这三年时间,全镇就完成项目征地12000余亩,承担市镇两级重点项目建设40余个,创造了禹萧钢构、腾龙陶瓷、烨辉铸造、友发钢管等一大批项目建设的“龙门速度”,经济活力再次得到充分释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及时化解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环境的阵痛,龙门镇坚决摒弃“黑色增长”,不断关大并小,分类有序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低效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2年至2016年的这五年黄金发展期,全镇就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焦化、水泥等能耗较大、污染较重的企业38家,拆除各类生产线47条,改造淘汰落后产能856万吨。2017年至2018年两年时间,全镇整改取缔“散乱污”企业60余家,清理“三堆”近1000余亩,完成西部沿山土地复垦4处300余亩。错峰生产、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等名词已广泛落实在经济社会建设的实践中,龙门的生态环境与面貌也随之得到深刻改变。

赵江荣2008年参加工作,最初在龙门镇李村当“村官”,2015年调至镇党委担任组织委员,对龙门镇的情况非常熟悉。说起龙门镇的变化,赵江荣说:“变化真是太大了,这是我亲身经历、亲眼看到的。”据赵江荣介绍,改革开放初期,龙门镇的不少村子依托下峪口煤矿、龙门钢铁公司等企业,率先富裕起来,比如下峪口村、阳山庄村,在省内外都很有名气。但那时候只求发展,不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赵江荣说,他刚到龙门工作时,路没有这么宽,环境没有这么好。黄河边本来就风大,一起风,整个街道尘土飞扬,不是尘土,是煤灰。那时候,龙门镇的人不敢穿白色衬衣,因为出门转一圈回来,衣领就成黑的。工厂附近的村子,夏天都不敢随便开窗户,饭桌上动不动就是厚厚一层灰,因此很多人家不得不把窗户和门平时封得严严实实,甚至连院子也要封起来。马路边的树木和庄稼,总是灰蒙蒙的。龙门镇的人不用去煤矿买煤,在路边扫一扫,拿回家就能烧,一点也不夸张。

“现在的龙门镇环境好多了,你可以转一转我们新建的居民社区,漂亮的街心花园广场,真正是抬头有蓝天,低头有绿地,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周边企业的职工下班后都愿意出来散步、跳广场舞,以前在这里住过的人再回来都不敢相信,眼前的龙门镇就是他们曾经住过的地方。”赵江荣说。

赵江荣的同事介绍说, 龙门作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阵地、产城融合的主战场和跨区域协作的先行区,在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不断具化实化担当作为的措施办法,通过政府工作清单化、管理扁平化、成果绩效化促进任务落实,如“例会开在村组、重点工作建立专班、红黑榜责任倒逼、重点工作向人民汇报、政府办公会点评点问、全面推行钉钉办公”等一系列好办法、硬举措应运而生。同时他还介绍说,龙门镇于2019年8月7日与黄河对岸的山西省河津市清涧街道办结为友好镇办,实现了“地相接”到“人相亲”的深度融合,抢抓“韩(城)、河(津)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为两市加强合作交流开了个好头。

生产方式的改进,提升了企业的发展质量,改善了城乡的生态环境,也让当地居民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以龙门村为例,早在二十多年前,龙门村人就住上了楼房,现在他们多数人已经搬到韩城市区居住,享受到了优质的城市生活资源。据赵江荣介绍,龙门镇计划今年内完成大前村、下峪口、桥南、龙门、渚北等五个村庄的移民搬迁,按2015年统计,涉及2300户、7577人。目前,位于韩城市二环路附近的新建社区龙门新村、桥南新村已经建成,桥南村单独一个小区,其余几个村子统一迁入龙门新村,其中大前村已经全部入住,下峪口村和龙门村大部分已经入住。赵江荣说,具体由企业出资,以拆迁补偿的形式完成拆迁安置,政府负责协调。

龙门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285人,至2019年底,剩余36户62人。赵江荣说,这些都是没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五保户等,需要政府兜底,他们有信心在今年内实现既定脱贫目标,让现有贫困户与大家一同迈入富裕幸福的新生活。

一年前,王根深在龙门镇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龙门镇追赶超越的目标是“省外对标鹤岗,省内对标蔡家坡”。一年后,王根深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龙门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全市的先行军,过去先行,将来还要继续先行,并登高望远,埋头苦干,力争2020年镇域经济在全国千强镇排名持续争先进位。

芝川优势:未来区域中心城市副中心

无独有偶,在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中,还有韩城市芝川镇的名字,同时有两个镇跻身全国“千强镇”,在韩城市是第一次,在渭南市同样是第一次。据了解,2018年,陕西省有14个镇位列榜单,2019年增加到15个,且渭南市仅有龙门镇和芝川镇进入这个榜单。

芝川镇镇长鱼普锋说,他也没有想到。据鱼普锋介绍,入围“千强镇”和别的评选活动不同,研究者没有要求他们提交资料,榜单发布前后都没有通知他们。市上的领导和他一样,也是从媒体中得到这个消息的。

这个榜单是有一定“含金量”的。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的榜单出自《2019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该报告通过分析全国广义上2809个中小城市的GDP、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指标,评选出了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这个报告依托于东北亚开发研究院的支持,而东北亚开发研究院是一所有官方背景的国际化的独立性研究和咨询机构。目前,“千强镇”榜单已连年通过《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绿皮书》《人民日报》和新华网等权威媒介发布,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芝川鎮位于黄河韩城段的下游,黄河、澽水、芝水三条河在这里交汇。在地理位置上,芝川镇处于渭南、临汾、运城、三门峡、韩城“三省五市”交通要冲,108国道、京昆高速、西(安)韩(城)铁路及沿黄河旅游观光路几乎贯穿全境,未来将坐拥西韩城际高铁与韩合机场陆空“零换乘”之便。

芝川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相传西汉武帝曾驻跸夏阳挟荔宫,因感念当地民众敬献灵芝而将陶渠水改名为芝水,因此有了芝川之名。史载,芝川为古少梁国遗址。著名的司马迁祠墓、汉挟荔宫遗址、春秋三义墓、战国魏长城等名胜古迹都在今芝川境内。

芝川镇还有非常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正是从芝川渡口东渡黄河,开扑抗日前线的。1927年10月,韩城第一个党支部在芝川镇范家庄成立。

鱼普锋介绍说,芝川镇为传统的农业大镇,镇域面积186平方公里,共辖34个行政村,6.1万人口。韩城实施计划单列试点七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来,芝川镇一跃成为韩城“跻身全国百强、建成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计划单列战略的主阵地之一,承载韩城发展模式优雅转身的历史责任。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芝川古镇迎来了历史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先后获全国重点镇、国家卫生镇、省级旅游特色名镇、省重点培育沿黄特色小镇、陕西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称号。2019年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41亿元,培育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3个,人均纯收入15620元,生产总值达28.7亿元。首次进入全国千强镇榜单,位列第994位,城镇发展取得新突破。

有分析者指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显示出芝川镇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近年来,芝川的城镇建设正是以“展现人文历史,彰显文化内涵,发展全域旅游,提升城镇化水平”为思路高效推进。芝川镇党委副书记李强介绍说,过去的芝川镇区只有一条街道,住房条件也差,现在的中心镇区由1.9平方公里扩大到2.56平方公里,新建成纵横7条市政道路。446户搬迁群众入住环境优美、设计漂亮的毓秀佳苑安置小区,镇区业态已形成气候,镇区人口高速聚集。高标准、大手笔实施韩合通用机场、魏长城大道、灵芝大道(战备路)等项目。堡安军民融合区通过省上审批,西韩城际铁路韩城南站通过评审,黄河金三角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加速形成。

芝川镇依托区域内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实施了司马迁祠景区5A创建、国家文史公园、史记城、韩合农业公园、澽水河防洪控导工程、“黄河魂”水景灯光音乐秀、沿黄观光路花园式景观长廊等10余个旅游项目建设,形成了“一个中心、多点分布”的景区格局。正在精心打造“史记一日游”线路,推出“徒步重走东渡路”等精品红色旅游路线,建设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沿黄公路民俗特色文化旅游区,已成功举办了芝川镇首届葡萄采摘节、芝川镇葵花旅游季、“韩城月季文化产业发展大会”、“韩城首届百万花海旅游节”。全镇游客接待量突破3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8亿元。仅2019年旅游人数达到15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

围绕“菜篮子”、“肉盘子”等工程,芝川镇的特色农业、特色养殖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据了解,芝川镇富村建起了一处现代化水产养殖基地,该项目分为现代化渔业示范园、司马湖生态养殖区、北湖科技养殖区三个区域,其中,400余亩的现代化渔业示范园规划建设工厂化养殖车间3万平方米、室外池塘养殖区340亩、尾水循环处理配套区5亩等。1100亩生态养殖区进行大水面套养大白鲢、河蟹等滤食性鱼类,580亩的北湖科技养殖区充分利用北湖水面引进池塘内循环系统(鱼槽)10套,槽内养殖高品质鲈鱼,大水面套养花白鲢、鲤鱼、鲫鱼、匙吻鲟、梭鱼等滤食性、杂食性鱼类,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促进和带动韩城现代生态渔业发展,预计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韩城、西安、河津、太原等周边水产市场提供加州鲈鱼30万斤、南美白对虾10万斤、中华绒螯蟹6万斤、梭鱼4万斤、匙吻鲟4万斤、黄河鲤鱼2万斤、观光鱼1.5万斤,每年可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1000元左右,为周边群众提供10-20个长期就业岗位,养殖及收获季可提供200个短期就业岗位。

东少梁村的“蟹公寓”则是从天津招商引资来的特色养殖项目,看似普通的屋子内,是一层层一格格相互隔离的养殖舱。每个养殖舱形象地被稱作一间公寓,每间“公寓”里都居住着一只精神头十足的螃蟹。投资者付守权说,当地优质的水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还有良好的招商投资环境,使他最终决定到芝川来投资。他的“蟹公寓”共计两万个“单间”,一茬就是两万只成品蟹。这里自然环境好,生长的蟹品质自然也好。按一只100元出售,他的“蟹公寓”半年毛收入应该有200多万元。他说,他对这个项目很有信心,当地政府也很支持,要不是今年的疫情影响,他今年应该有个不错的收益。

在南塬上的城北村,孙文凯和他的团队正在创造着新的奇迹。六零后的孙文凯带领上千户农户组建了一家专业合作社,将魏长城脚下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几百亩旱地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庄园,而且成为了国家3A级景区。合作社的总经理雷小玲介绍说,2017年,合作社生产的“彩妹牌”红葡萄酒在2017FIWA法国国际葡萄酒大奖赛中荣获金奖,并且于2018年、2019年两次获得FIWA法国国际葡萄酒大奖赛“银奖”。目前,已实现了户均年收入3万元。每到年终,70余户贫困户的分红现场就像节日一样隆重和喜庆。孙文凯表示,他并不满足于建成千亩规模的现代农业园区,他要把自己的经验和模式推广、复制出去,让更多的人们能从这片土地上受益。

鱼普锋表示,未来芝川将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以“黄河金三角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副中心、国内旅游目的地”为定位,以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芝川“临空临铁”经济圈。加快108国道三期、西韩高铁、韩合机场等项目进度,做好堡安新城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素保障。特别是融合辖区“黄河”故事、“史记”文化、“红色”印记、“景村”文章等资源优势,以建设芝川学镇为契机,整合文史公园、司马迁历史文化、司马迁职专专业技术教育、韩合农业公园等优势资源,以点带面,快速推进学镇建设,以期形成集学术研究、文化旅游、经济发展“三位一体”的特色芝川学镇。将农业发展与文化旅游活动紧密结合,重点开展“农耕文化”主题旅游活动。加快旅游产业体系和商业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最具人气沿黄观光路旅游路线。

显然,入围“千强镇”,并不是芝川镇工作的全部。也许这只是一个插曲,一个良好的开端,古老而年轻的芝川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压力。当然,芝川也一定会写出更多更精彩的韩城故事,陕西故事,中国故事。

专家建言:韩城应培育追赶超越新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调研时说,陕西要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找准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引领新常态,追赶超越。著名学者、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认为,韩城市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培育追赶超越新抓手。

近年来,韩城市把一个煤城变成了生态城、循环城、旅游城、金融城、创新城,实现了追赶超越。2016年,韩城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7%,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2%,三项指标增速均居全省第一,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超过铜川,为全省追赶超越树立了榜样。张宝通认为,应继续发挥韩城追赶超越榜样的作用,以韩城为中心,把周边的合阳、澄城、黄龙、宜川整合起来,通过全面、深度合作,打造成全省追赶超越的示范区,引领陕西追赶超越发展。

张宝通道出他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一是这几个县都属于资源型县,都有丰富的煤炭等矿产资源,都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循环发展问题;二是这几个县都处在黄河沿岸及相邻地区,都有特色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可以联手发展黄河人文生态旅游;三是县域经济是陕西的薄弱环节,把这个以县域经济为基础的示范区建设好了,可通过复制、推广,进一步促进全省追赶超越发展。通过创建追赶超越示范区,不仅使韩城经验率先在示范区内开花结果,而且通过先行先试,使整个示范区成为追赶超越的创新试验区,引领全省追赶超越发展。地处西部的陕西,要和全国同步进入小康和现代化,追赶超越将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长期任务,创建追赶超越示范区不仅对陕西,而且对西部大开发都有深远意义,可以成为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重大举措。

张宝通还指出,目前,陕北面临煤炭能源产业转型升级,陕南发展受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制约。因此,陕西追赶超越需要充分发挥关中的作用。关中地域的主体在渭北,但渭北的发展相对滞后,拖了关中追赶超越的后腿。目前渭北有两个区域中心城市,一是铜川,二是韩城。铜川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建议在推进西咸一体化进程中,突破城墙思维,统筹规划,在建设大西安的同时,扩大铜川的行政区划,以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矿竭城衰、不可持续的世界性难题。而韩城则应建成省直管追赶超越示范区,使韩城市真正成为和其他区域中心城市一样的黄河沿岸区域中心城市。渭北有了铜川、韩城两大区域中心城市,就可双轮驱动带动渭北追赶超越。

2004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西部办曾在西安召开大关中经济带座谈会,准备构建包括河南三门峡、山西运城、甘肃天水等城市的大关中城市群,由于当时受东中西三大地带阻隔,大关中演变成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张宝通说,现在“一带一路”实破了东中西三大地带阻隔,我们可以重提当年大关中方案,推动国家构建和完善大关中城市群。现在关中有两个国家级经济区,一是关中—天水经济区,二是黄河金三角经济区,它们在关中的渭南、韩城叠加,如果把二者整合起来,就是当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西部办提出的大关中城市群。我们要发挥渭南、韩城的“红娘”作用,加强关中与河南三门峡、山西运城和临汾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把渭南打造成秦晋豫黄河金三角毗邻区的中心城市,把韩城打造成黄河秦晋毗邻区的中心城市,促进三门峡、运城、临汾融入大关中城市群。韩城紧靠黄河沿岸,陕西追赶超越示范区的影响必将跨越黄河,在推进秦晋之好、发展大关中城市群上,韩城将会扮演重要角色。

猜你喜欢

韩城黄河发展
鹰爪功
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韩城分论坛隆重举行
黄河
暗香依旧
区域发展篇
另一种善良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渡过黄河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