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李文庆

新西部 2020年5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宁夏高质量

宁夏位于黄河上游,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在我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为宁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本文论述了黄河流域宁夏段发展现状,包括黄河流域宁夏段区域构成、经济发展情况、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机遇;探讨了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路径,以银川都市圈建设为引领、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坚持生态优先、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先行区,坚持绿色发展、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出了加强党政领导责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等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以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决策,为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提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三个进一步”,担当新使命;守好“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新路子;始终抓好“三个着力”重点,建设美丽新宁夏。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的生命线,推进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现状与机遇

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发展新路子,统筹山川城乡协调发展,推动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一)黄河流域宁夏段区域构成

宁夏地处黄河上游,全域属于黄河流域,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后,自中卫市沙波头区黑山峡进入宁夏,至石嘴山市惠農区麻黄沟出境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全长397公里。黄河流域宁夏段属黄河上游下段,形成了峡谷段、库区段和平原段三部分,年平均入境水量306.8亿立方米。峡谷段有黑山峡和石嘴山峡谷两部分,全长86公里;库区段为青铜峡库区,自中宁枣园至青铜峡水利枢纽坝址,全长44公里;平原段为沙坡头至枣园段和青铜峡坝址至石嘴山大桥段,全长267公里,为冲积性平原河道。黄河干流宁夏段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占宁夏全区国土面积的39%。黄河流域宁夏段较大的支流有清水河、红柳沟、苦水河、都思兔河4条,年均入黄径流量2.2亿立方米。

(二)黄河流域宁夏段经济发展情况

得黄河之利,成就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黄河流域宁夏段。宁夏近90%的水资源来自黄河,60%的耕地用黄河水,78%的人口喝黄河水,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集中了全区66%的人口、80%的城镇,创造了87%的经济总量,生产了74%的粮食。多年来,宁夏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形成以沿黄生态经济带为经济发展核心区、以中南部地区为生态核心区的新格局。“十三五”时期,宁夏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3150.0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3748.49亿元,年均增长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6-2019年,宁夏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7.0%下降至42.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5.4%提高到50.2%,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且煤化工、商贸物流等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不断释放新动能。宁夏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2019年宁夏地区生产总值为3748.49亿元,增长6.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3.6亿元,剔除新增减税降费因素,同口径增长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12元、增长9%,其中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4328元和12858元、增长7.6%和9.8%,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环境状况

宁夏制定并积极落实“生态立区28条”,深化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认真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扎实推进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生态保护修复。自2017年以来,黄河宁夏段干流实现了二类进二类出,有效保护了母亲河。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大力支持黄河干支流、重点入黄排水沟、“一河两湖”综合治理和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宁夏大气环境质量整体呈改善趋势,重点推进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PM2.5、PM10浓度分别下降5.9%和14.9%,地级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7.9%,森林覆盖率达15.2%。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8%,城镇化率提高到59.8%。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建设美丽村庄132个、美丽小城镇20个、特色小镇12个,改造危窑危房3.8万户,新建卫生户厕11.8万座,新改建农村公路1700公里,乡村环境更加靓丽。在加强自然生态保护方面,宁夏在全国率先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并首批通过国家审核,率先在全国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地方立法。紧紧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扎实推进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与建设、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绿化、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等工程,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四)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过去一个时期,宁夏主要依靠高强度的投资、资源和能源开发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耗费了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代价,积累了许多生态风险和矛盾。

1、生态环境压力较大

宁夏以能源、原材料为依托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结构单一化、重型化、资源型的特征,倚重倚能的发展模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近年来,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对区域环境质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以及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城市空气质量和水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工业园区已成为主要产业集聚区,发展了现代能源、化工、现代纺织、设备制造、冶金、建材等行业,但一些工业园区环境治理滞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环境治理难度较大。

2、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宁夏城市单位工业用地产出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单位GDP能耗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节能降耗形势严峻,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不够协调,与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相对应,宁夏单位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和单位工业产值二氧化硫排放量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态环境质量面临严峻挑战。在工业结构调整与承接产业转移项目中,相当一部分仍是高耗能项目,能源利用效率偏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电耗高于兄弟省区。水资源承载能力有限,水资源总量不足且空间分配不均衡,供需矛盾突出,资源型、工程型、水质型缺水并存,工农业用水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低下,影响宁夏可持续发展。

3、农业发展方式粗放

宁夏农业和畜禽养殖业比较发达,产生面源污染大、范围广。施肥量大,但利用率不到40%,随农田退水流失很大,对水环境造成危害;农药利用率不高,高残留农药随降水或退水进入水体造成污染。主要表现一是农业标准化水平不高,创新水平不够,农产品质量不高,产业链不长,农产品附加值低。二是农药、化肥依赖度较高,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依然是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手段,粮食生产对化肥的大量施用已形成严重依赖。三是畜禽养殖区生产经营总体水平较低,水产养殖业产生了大量未得到有效处理的污染物,农村环境面源污染较为严重。

4、水土流失尚未有效遏制

多年来,宁夏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只有38.7%。清水河、苦水河是宁夏汇入黄河的最大的两个支流,清水河流经西吉、海原、同心、原州、中宁、中卫及红寺堡7个县(市、区),苦水河流经利通、盐池、同心、红寺堡、灵武5县(市、区)。区域范围内是自治区脱贫富民战略和生态立区战略的主战场,两大流域总面积18453平方公里,占自治区国土总面积的35.6%,其中水土流失面积8002平方公里,占全区水土流失面积的41%。据资料显示,黄河干流来沙量占青铜峡水库入库沙量的47%,清水河占18%,对青铜峡水库的淤积和运行带来较大威胁。

5、生态保护资金缺口较大

宁夏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污染治理成本相对较高。由于多年来资金投入不足,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缺口较大,欠账较多,一些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个别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资金落实缓慢,如一些药企异味扰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污染企业搬迁等。

(五)国家黄河流域重大战略背景下给宁夏发展带来的机遇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在我国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定为重大国家战略,会议强调推进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为宁夏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努力写好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黄河流域宁夏段水生态修复,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宁夏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挥基础条件较好的优势,创新经济发展路径,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和富民优势。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区域联动协作,加强宁蒙陕甘毗邻地区经济协作,共同推进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

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宁夏在黄河上游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和题词精神为指引,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以银川都市圈建设为引领,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以城市圈和都市圈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乡镇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应以银川都市圈建设为引领,加快发展沿黄生态经济带和中南部生态功能区,推动区域间合作互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以银川都市圈建设为核心

把建设统一开放的现代化市场体系作为银川都市圈建设的着力点,以创新、绿色、智慧、宜居为目标,发挥银川首府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银川、石嘴山、吴忠和宁东一体化发展,特别是要用改革的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清除市场壁垒,加快清理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政策做法和“潜规则”,推动人力、技术、资本、市场准入等领域的一体化,以此带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使银川都市圈成为宁夏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2、建设沿黄生态经济带

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包括银川、石嘴山市全域,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中卫市沙坡头区和中宁县,是宁夏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也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华地带。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提高开发水平,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确保资源、生产、消费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相适应,推动沿黄四市一地错位互补、协调联动、互动发展。

3、加快中南部生态功能区发展

宁夏作为西北地区主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的定位,中部干旱带应以防沙治沙、生态保育为重点,积极发展高效旱作节水农业,探索生态优先、富民为本、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构建中部防沙治沙带;南部山区应以生态保护和修复、水源涵养为重点,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探索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新型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二)坚持生态优先,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先行区

1、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严守生态安全的生命线,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严格落实空间规划,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切实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生态环境可承受范围之内。优化开发区域,确保资源、生产、消费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相适应,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化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构建以沿黄生态经济带为核心、工业园区为支撑、各地工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

2、加强黄河流域宁夏段水生态保护

水是生命之泉、农业命脉、工业血液,人类生存、发展的润滑物。宁夏作为黄河中上游地区,要加强黄河及支流、湖泊水资源保护,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健全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改善河湖水生态质量。以岸线管控和水质保护为重点,以河长(湖长)制为牵引,以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为抓手,进一步健全完善区、市、县、乡四级配套政策措施,强化基层河长工作机构,推广民间河长、志愿河长等模式,着力加强水资源红线保护、水域岸线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利风景区建设、入河湖污染物防治、流域水文化建设等措施,健全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和维护黄河宁夏段的安全。今后一段时间,要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宁夏河湖水资源休养生息、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水环境保护有机统一。

3、保护自然生态

宁夏率先启动了首批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地方立法,扎实开展 “绿盾”行动,自然保护区清理工作稳步推进。注重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大文章,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开展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稳步推进生态移民区生态恢复与建设、主干道大整治大绿化、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等工程,生态面貌不断改善。始终把防治荒漠化放在突出位置,要突出这一问题,坚持不懈地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建设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

4、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守阵地、巩固污染防治成果,持续聚焦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保问题,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大好贺兰山生态整治攻坚行动、新时代黄河保卫战,加快沙湖、星海湖、典农河等重点河湖水质改善,强化燃煤污染、烟尘污染治理,强化扬尘污染防治,强化机动车污染、空气异味综合整治,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加快水环境污染防治,强化城镇污水处理,构建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深化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严控农业面源污染。

5、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

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分,要牢固“资源有价”、“生态补偿”的理念,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坚守生态保护、耕地、水资源三条红线,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深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国家补偿范围,实行最严格的林草保护制度,使生态补偿成为生态建设的有效保证和稳定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三)坚持绿色发展,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1、积极发展创新型经济

坚持创新驱动,是宁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和必由之路。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坚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深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作用、强化政策扶持、营造创新生态,多措并举、多点发力,走自主创新、开放创新、特色创新之路。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载体,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用好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培育发展技术市场和创新主体,引进和培育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增强创新生态的吸引力和粘合力,更好地吸引吸附创新资源。坚持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布局创新链、人才链,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协同高效灵活的创新机制,树立按知识贡献分配的价值导向,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形成以产业招揽人才、以项目对接人才、以成果转化效果衡量人才的有效机制。

2、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具有生态、经济、社会多重效益,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增值空间。瞄准未来绿色经济发展方向,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绿色产业领域谋篇布局,推动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形成更多绿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打造“绿色银行”,推动生态与经济、历史文化深度融合,逐步培育发展以生态产品为核心的文旅经济、观光经济、休闲经济、民宿经济,赋予生态要素新内涵、新功能、新价值,使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富民增收的金山银山。

3、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培育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对于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具有战略意义。围绕黄河流域宁夏段建设特色农业长廊,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推进宁夏“高品质粮油”品牌建设,大力发展宁夏大米、枸杞、瓜菜、酿酒葡萄等特色生态农产品,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实现资源利用高效化、生态化。加快建设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出一条生态化、高效化发展的新路子,提高生态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构建生态工业体系

着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更加注重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加大资源型产业绿色化技术攻关,以宁夏煤炭及相关资源为基础,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为中心,推动能源清洁化转型,开发和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推进产业联动发展,鼓励煤炭生产、煤化工、石油、电力、冶金等关联度较强的重点产业发展产业链,构建产业集群。促进企业清洁生产,加强废水、废气、废渣、余热等回收再利用。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提高节能环保技术水平。

5、培育和发展全域生态旅游产业

宁夏丰富的自然与人文生态资源赋予了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一要以生态经济为指导,坚持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調统一。二要在传统工业、传统农业及相关产业中融入旅游业的成分,围绕旅游产业内部食、住、行、游、购、娱等各要素构建生态旅游主导产业,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前向与后向拉动作用,促进全域生态旅游协调发展。三要与黄河上游毗邻地区加强旅游合作,依托“西北风情”旅游联合会,加快整合黄河上游旅游资源,共建旅游产品体系,实现区域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客源互送、共同发展。

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的机遇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一)加强党政领导责任,推进宁夏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各地党委、政府要站在大局角度,时刻牢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担当起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生态的历史责任,摈弃错误的政绩观,凝聚全社会力量,推进宁夏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环境治理碎片化的空出问题,将黄河流域宁夏段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建立区域协同合作机制,就防洪调度、水资源分配、生态补偿、重大工程建设等事宜加强合作,协调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生态保护突出问题,强化责任追究,严格落实各项规划和制度,推进宁夏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二)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在山水林草湖上做文章,建设绿色空间相隔、湖泊水系相通、绿地环绕相拥的沿黄旅游带,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发展观光型农业、休闲型农业、创意型农业,打造绿色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扩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发展“生态+制造业”,倡导绿色生产方式,优化工业布局,引导具有一定关联度的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促进现有产业转型升级。

(三)以防治大气污染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宁夏产业结构以煤基工业为基础,重化工业为特征,改善空气环境压力较大。加快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污染协同控制,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把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宜居宜业这张名片打造得更加亮丽,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四)以离任审计为抓手,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履职尽责

领导干部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自然资源适度开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已成为评价其任职期间成绩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生态保护责任,在政绩考核中应增加和细化生态质量改善和污染减排在各地各级政府效能考核中的分值,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内容考核指标。将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有机结合,合理分析并界定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对应责任,强化结果运用、责任追究和工作问责,落实“一票否决”制度,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履职尽责。

参考文献

[1]阿玛蒂亚·森,让·德雷兹.印度:经济发展与社会机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郑长德.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包容性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

[3]冯留建,韩丽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J].人民论坛,2017,(34).

[4]黄娟.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J].人民论坛,2018,(6).

[5]谷树忠,胡咏君,周洪.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资源科学,2013,35(1) : 2-13.

[6]贺亚坤,李钢.我国生态文明建設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5( 5) : 10-11.

作者简介

李文庆 宁夏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宁夏高质量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黄河流域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
宁夏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
宁夏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黄河流域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污染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