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摘帽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2020-06-01于宁锴

新西部 2020年5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攻坚总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脱贫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总书记在云南考察调研时说过,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也讲过。习总书记之所以反复强调这一点,是要让贫困地区的干部和群众尤其是脱贫群众清楚,虽然全国人民已经为脱贫攻坚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脱贫摘帽仅仅只是更美好生活的一个新的开始,接下来还有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要做好。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大局的战略意识、心系群众的人民情怀、一抓到底的实干精神。

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得到改善和加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实施以来,各部门各地区切实认真履行脱贫攻坚责任,加大对贫困县、贫困村的资金、政策、项目支持投入力度,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得到解决。这几年我驻村扶贫,村子里几乎天天都有变化,道路修缮、河堤加固、电网更新、危房改造、饮水工程等等,几天不见,村子就会大变样。还有医保、养老、教育补贴、健康体检等各种公共服务做到了贫困人口全覆盖。

贫困地区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收入明显增加。通过移民搬迁和危房改造,使许多群众的住房和交通条件得到改善,一方面安全得到了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在移民搬迁点建设社区工厂等形式,使搬迁村民能够实现就近就业。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创业扶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途径和举措,使贫困群众收入稳步获得提高。2013年到2019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

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积累了丰富经验

脱贫攻坚培养了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一是贫困地区的基层干部经过脱贫攻坚战的历炼,本领得到明显提高,使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二是几百万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通过驻村帮扶,为基层注入了活力,带来了新想法、新资源、新资金。许多干部从过去完全不熟悉农村工作,变成了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对中国基层社会加深了理解,增进了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坚定了群众立场。

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摸清了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农村千差万别。以前扶贫工作没有做到精准到户到人,扶贫往往是大水漫灌,导致贫困人口到了一定程度就减不动了。实施精准方略以后,对扶贫对象实行了精细化管理,做到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这些工作经验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是宝贵的财富。

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提出了更大课题

脱贫攻坚虽然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相对贫困问题会始终存在。一方面要继续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中,有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有的就业不够稳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另一方面要持續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逐步缩小收入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要在脱贫攻坚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乡村发展规律,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脱贫攻坚建立了许多短期能够增收的扶贫产业,乡村振兴要继续解决产业可持续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要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种养业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周期较长,要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要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这些问题都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产业振兴加以更好解决。

乡村振兴还要解决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脱贫攻坚中乡村治理水平虽然得到了不同程度地提升,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需要继续加以探索完善。

作者简介

于宁锴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攻坚总书记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比亚迪集团扶贫
时局图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攻坚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