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象派艺术歌曲《浪漫曲》的音乐处理与演唱分析

2020-06-01钱桢颖

戏剧之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演唱技巧印象派艺术歌曲

钱桢颖

【摘 要】艺术歌曲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因其高雅的魅力与韵味,优雅、含蓄且富有内涵的艺术表现力而占据非常高的地位。提到外国艺术歌曲,人们总是会第一时间联想到欧洲艺术歌曲。欧洲艺术歌曲以其高雅的艺术品位、张弛有度的曲调把握,以及诗情画意的歌词魅力,带动着西方声乐艺术的发展。而作为印象派艺术歌曲的传奇人物德彪西更使艺术歌曲上升到了一定的境界,也反映了新时代的变化。本文分析了印象派风格的艺术歌曲《浪漫曲》的音乐处理和演唱技巧,从作品中体会音乐的美感。

【关键词】艺术歌曲;印象派;浪漫曲;音乐处理;演唱技巧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2-0041-02

艺术歌曲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因其高雅的魅力与韵味,优雅、含蓄且富有内涵的艺术表现力而占据非常高的地位。而艺术歌曲与歌剧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歌剧是以第一人称来表现人物,而艺术歌曲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叙述诗歌或者故事情节。在艺术歌曲的萌芽期,作曲家们经过创作实践,在词、曲创作中有了非常严谨的艺术要求。首先,艺术歌曲的歌词必须是著名文学家、诗人所写的,极具文学性和艺术性的诗篇。其次在旋律方面,必须与唱词情景交融。艺术歌曲大多数是独唱曲目,采用钢琴伴奏,常在音乐会上演唱,所以在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分量很重,甚至占据重要地位。它不再是衬托演唱者的演唱,而是充满了独特的音型结构支撑,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多变。艺术歌曲对演唱者的演唱技术也有较高的要求,在演唱过程中,要将伴奏与声乐完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丰满的音乐形象,从而表现出诗歌与音乐创作的意境。

印象派音乐兴起于19世纪末,是为了反对因循守旧的古典主义和虚构臆造的浪漫主义。當时的印象派是欧洲文化活动中心萌生的一种艺术风格,已然成为了法国艺术的主流,包括当时的音乐作品,而德彪西正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其一生创作了大量佳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所创作的具有朦胧梦幻色彩的艺术歌曲,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和美妙绝伦的艺术精华浑然一体,对传统音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也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以印象派艺术歌曲《浪漫曲》为例,简析其音乐风格及演唱特点。

一、《浪漫曲》的创作与文本分析

《浪漫曲》创作于1884年,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和作家保尔·布尔热共同创作的,也是德彪西早期创作中极其唯美的一首作品。在他早期的艺术歌曲中,已经开始形成了具有典型德彪西式的音乐风格,并且采用一种微妙的、难以捉摸的旋律来营造音乐要表达的意境。在音乐中,印象派借助象征主义文学,通过丰富多样的和声与音色来产生一种旋律,反映创作者的思想。在演唱德彪西的作品时,不能像唱歌剧那样把自己的情绪戏剧性地表露出来,应当相对含蓄一些,深沉一些,委婉一些。《浪漫曲》的风格就是具有极强的抒情性、韵律感,整部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歌词大意是:那飘荡又受苦的灵魂,温柔的灵魂,圣洁的百合花的灵魂,我摘自你脑海里花园的芳魂哟,被风驱往向何处,令人羡慕的百合花魂?这芬芳难道不再带有昔日里天堂般的温馨,你曾用那神奇般的希望之雾将我来环绕,希望使我在忠贞、幸福与祥和中生长。歌曲中既有发自内心的歌唱,又有婉转曲折的低吟,更有激情澎湃的高潮,音乐充满了浪漫的憧憬与回忆。

二、音乐分析

在音乐方面,a小调,节奏4/4拍,速度采用中速(moderato)来进行。《浪漫曲》伴随着第一句的缓缓进入,给人一种轻声诉说的感觉,慢慢融入其中,再升华到中间的高潮,可以说是非常具有绘画般色彩的闪烁与朦胧感。旋律线条与歌词的语调非常吻合,韵律几乎同步进行。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歌曲开头,如谱例1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清晰并且简单的节奏音型,没有任何复杂的修饰,正如德彪西早期的创作手法,和声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一小节第一拍,左手的音程是减五音程,而右手是纯五度音程,一起合并之后非常不协和,这正是德彪西的风格所在,不协和和弦常常被随意运用,一下子托起了整个歌曲的灵魂,给人一种朦胧又紧张、静谧又不安的感觉。之后便是简单的纯一度和纯二度相间,进入第二小节后出现了增四度音程,一直延长到开唱的第一个音re,是一种极其不协和的进入方式,和声乐部分组合在一起演唱后却是另一番滋味。需要注意的是,演唱者要融入前奏中,不要把音乐割裂开。声乐部分前四个音都是同音级,也就是一直以纯一度进行着,这样的开头很少见,并且可以看到,第3小节到第4小节的开头合并在一起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小三和弦,由于德彪西的巧妙运用,使我们没有感觉到旋律之美竟然是由如此简单的和声编织而成。大胆拆分小三和弦,用唱词作为点睛之笔,提升了整个开头的音乐氛围。在第5小节出现了导音升G,进入了和声小调,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

在本曲中有一部分采用了保持音记号,如谱例2第10小节。这也说明了在该位置上要保持住音符的时值,并且基本上同音递进往前挪动,在演唱时不能唱断音符的时值,必须牢牢控制好气息。

通常,艺术歌曲给人的音乐感受是安静的,尤其是浪漫曲。每一位作曲家在创作浪漫曲时,都会谱写得非常精致,并且没有戏剧性的高潮起伏,这首《浪漫曲》也不例外,唯一的跌宕起伏部分就是第19小节至第21小节处,如谱例3所示。一点点渐强,点燃了本曲的高潮,也为后面第22小节的mezzoforte力度的开展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演唱分析

在演唱德彪西的这首《浪漫曲》时,演唱者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不要过分夸张、直率、毫无保留地放开自己的情绪,情感上要细致内敛,尤其是在曲子的开端非常静谧的情境下,让自己的内心完全沉淀下来,控制好情绪,自然地、缓慢地流淌出来,注意在演唱的时候要把音乐线条的走向重心放在歌词“frante(灵魂)”这个位置,这是整个乐句的点睛之笔。因为第一句尤为关键,要深入人心,要一下子把观众的情绪带到你的音乐中来,演唱的过程要婉转动听,每一个词的语调都要在印象派音乐的律动中展开,这种把控力要张弛有度,保持一种神秘朦胧的色彩。在唱“frante”的时候,注意口腔里的空间,上下自然打开成舒展状态。在气息的掌控上要拿捏到位,牢记换气点,不要频繁换气,要均匀缓慢地释放出来。声音要统一在高位置中保持住,亲切、迷人地表达出来。注意第5小节的“douce”,在强拍位置,发音要强调“dou”,而后面的“ce”则要贴着“dou”音慢慢唱出来。在第7小节处,随着音乐的推动,气息的稳定是必然要保持的。到了中间部分的自然流露时,注意不要把歌曲唱得太随意,虽然是打破传统音乐的印象派音乐作品,但在演唱德彪西的艺术歌曲时,还是要把握一个关键点——严谨,也就是说,朦胧色彩中不失严谨精准的态度。比如在语言方面,注意要突出法语重音,要有很好的音乐语言感悟能力。当然,还要时刻关注谱面上作曲家所注明的所有表情记号、速度记号和力度记号,要把这些都标明出来,要把谱面上所呈现的所有音乐处理都演唱完毕后,再进行朦胧色彩的音乐处理和二度创作。气息的控制要伸张有度,收放自如,要有较强的气息控制能力,尤其在大幅度起伏的地方。比如高潮部分(谱例4),与先前缓缓的抒情作比较,对比一定要鲜明,要用气息扩张开演唱的幅度,要大气,并且已标记了mezzoforte,意味着这一段也是本曲最强的地方。一般来讲,艺术歌曲标记“中强”已然是属于强烈的情绪了,在演唱的时候要舒展开,把口腔空间充分打开,要唱得坚定有力。

通过对印象派艺术歌曲《浪漫曲》的分析和研究,让笔者更加深刻体会到法国的浪漫情怀和文化艺术,也对德彪西的音乐风格有了更加明确的把握,尤其是在演唱印象派的欧洲艺术歌曲时,伴奏与声乐部分是不可分离的共同体,想要达到完美呈现,就需要我们把声乐部分和伴奏融为一体,细心感受音乐本身,达到水乳交融的印象派效果。

四、结语

在印象派音乐中,德彪西的音乐作品是一个典范,被誉为“19世纪与20世纪的音乐桥梁”,既有对古典主义音乐的传承与发扬,也有许多音乐风格上的革新与改变,而印象派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也一直是演唱者难以准确驾驭的。从《浪漫曲》的分析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德彪西早期印象派创作中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笔者对该作品的音乐处理与演唱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演唱更多印象派的艺术歌曲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朱秋华.德彪西[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2][美]汤普森.德彪西:一个人和一位艺术家[M]. 朱晓蓉,张洪模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3]钱仁康.欧洲音乐史话[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演唱技巧印象派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印象派画家」金农
印象派画家启发了我
印象派大师
陆在易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的演唱分析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浅析印象派与当今设计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