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铃木教学法在我国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
2020-06-01王一晴
【摘要】铃木教学法作为20世纪音乐教育领域另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对儿童的音乐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铃木教学法倡导音乐学习要从“听”入手和听觉体验的重要性,强调培养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这些观念与我国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非常一致的。因此,合理运用铃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势必会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音乐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铃木教学法;小学音乐课;运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7-0129-02
【本文著录格式】王一晴.初探铃木教学法在我国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J].北方音乐,2020,04(07):129-130.
铃木教学法作为当今音乐教育中极富影响力的体系之一,不仅对日本的音乐教育产生了积极作用,也受到了世界其他各国的普遍关注。铃木教学法的核心是注重幼儿教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这项研究主要针对的是(0-14岁)学龄前和小学阶段的儿童。铃木教学法要求学生、家长、老师三者是平等的。教师不是教学中的施令者而是要作为学生的朋友一起进行学习,家长要与孩子做学习互动,亲身感受孩子学习的辛苦。铃木教学法不仅仅是在音乐学习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更多的是在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铃木教学法创始人铃木镇一博士曾说过:“只要爱的深,就无所不能。”铃木教学法提倡要简单纯粹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的音乐学习能力。
一、铃木教学法概述
著名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Suzuki,1898—1998)在20世纪日本音乐教育的发展中作出了杰出贡献。经过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创立了铃木教学法,即母语教学法。并以成功地教授孩子们演奏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和长笛而闻名。铃木镇一博士倡导“母语教学方式”。在离开日本留学德国期间,铃木先生发现德国儿童可以轻松学习德语,但自己却很难掌握,他认为其原因是德语并不是自己的母语。铃木先生随后将这一想法投入到了器乐教学中。也就是后来的“母语教学法”。他认为,音乐和语言一样,无论多么复杂和困难,每个人都可以学会。鼓励孩子从小开始学习音乐,从音乐最真实的听觉体验入手,着重培养音乐潜能,培养乐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与专注力。让儿童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体验音乐,享受音乐。他还强调了“爱的教育”,注重把音乐教育的侧重点放在尊重儿童生命价值的开发上。这已成为现代儿童音乐教育教学领域中一个重要并极具影响力的理论体系。与柯达伊、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并称为世界著名四大音乐教学法。
二、铃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运用方法的探究
(一)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
铃木教学法指出“兴趣是学习的源泉,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聆听美好的音乐,并学着演奏就可以培养出好的品格,使他获得一颗美好的心。”铃木镇一先生本人也说:“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的目的是想造就出良好的公民。”這一理念与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对于开发学生潜能,达到终身喜爱音乐的目的会起到重要意义。铃木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中先识谱或从讲解乐理理论知识开始,而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音乐教学。
针对于如何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的方法,目前在铃木教学法中应用最广的是它的游戏理论。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他的《创作家与白日梦》中写到,“孩子最热爱最喜欢的事情是游戏,在游戏时他可以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属于自己的世界并在其中获得满足感。”铃木镇一博士也是充分利用了孩子的这一心理特征进行音乐教学。这种游戏理论方法的要点是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摆脱枯燥的学习方式,倡导快乐学习,在教师的良好指导下,帮助学生逐步走上正确的学习轨道。在一节二年级《小红帽》的唱歌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了一个“拯救小红帽”系列小游戏,设置了五个小关卡,而游戏关卡下面隐藏的则是一个个教学重难点。例如:“糕点大作战”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节奏练习,帮助他们更好的稳定节拍。教师巧妙的利用这种富有童趣的游戏闯关形式贯穿整个教学流程,逐步帮助他们掌握这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在玩中学的同时激发出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可谓是让音乐课堂“活”了起来。铃木教学法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遵循儿童学习自然规律,循循善诱,使学生乐在其中。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铃木认为天赋是后天培养的,而非与生俱来的,人是环境之子。铃木教学法不同于奥尔夫、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强调的身体律动即节奏训练,柯达伊教学法中强调的合唱训练。铃木教学法是以“听”为主要原则来开展教学的。他认为聆听是让学生感知一切音乐要素的前提,是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必要因素。换句话说,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从听觉训练开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这与我国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比如在音乐课上可以适当采用一些情景教学法或者利用多媒体寻找一些优质的音乐资源与学生分享。
在一节三年级唱歌课《大海》中,教师就利用情景导入的方式,在课前导入环节选择播放交响乐曲《晨景》节选片段,并让学生先去聆听海浪的声音,从听入手,创设形象的教学情境,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很快融入到这节音乐课学习中去,也为这节课的整体教学起到有效的铺垫作用。久而久之,学生们便会在自主聆听音乐的同时学会享受音乐之美从而更好的提升审美素养。在音乐教学中之所以强调聆听的重要性,是因为音乐虽然不具有事物的具象性,但却和人们的生活以及文化艺术密切相关,这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音乐提供了自由空间。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要素,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铃木提出:“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如果经过良好环境的影响,定会获得非常突出的能力。”只要我们在课堂中让学生们尽可能多的去聆听、去感受并提供给他们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学好音乐,都能够具备发展音乐才能的潜力。
(三)鼓励“母语”式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的核心是音乐审美,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到怎样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可见如今的音乐课堂也不能仅仅局限在音乐基础性内容的教学,而是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一名音乐家而是要培养一个拥有完善健全人格的人。同样,铃木教学法的主要目的也并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出具有美好心灵的人。铃木先生说:“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的目的是想造就出良好的公民。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是先从模仿父母开始的;无论各国语言多么复杂困难,世界上所有的儿童都在讲母语和理解母语方面展示出了杰出才能。”这一点启发他开创出了“母语教学”。这一理论同样可以运用到我国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学生可以在音乐学习中从聆听入手并开始模仿。那么,作为美育教育的传播者,教师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够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其次,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僵硬,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和情境性,让学生通过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产生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做到乐享音乐。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自主审美。这种美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的,指音乐本身之美;二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手段给学生以美的启迪,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铃木教学法倡导学习音乐要像学习母语一样,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然地接触音乐。不是从看乐谱或教授音乐理论知识开始,而是直接从聆听、模仿开始。以一种“渗入式”的教学过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最后,在教学语言的使用上要以鼓励性语言为主,面向全体学生并尊重每一个学生。铃木先生说“我经常会大声地夸赞孩子们,尽管他们仍有许多不足但我依然会积极鼓励他们并对他们始终给予期望,面对演奏不理想的学生我会说你把乐曲完整演奏下来已经很棒了,想不想听老师演奏一遍,这个地方如果慢一点会更好。”这种对待学生如母亲般的态度,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增进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铃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运用的启示
现如今,铃木教学法已不再仅仅作用于小提琴及其他乐器教学,已成为一种广义上具有基础性和普及性兼具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系。纵观铃木教学法其实与我国音乐教育理念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主张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良好品格的人;把兴趣爱好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崇尚审美教育等。又因为铃木教学法的适用对象恰恰是小学阶段(0-14岁儿童)。因此,铃木教学法对于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来说是非常值得借鉴的。虽然目前铃木教学法在我国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还不是很多,还没有更多的进行普及。但与柯达伊、奥尔夫以及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相比较而言,铃木教学法却是能更多体现东方哲学思维的一种教学法。提倡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后天的音乐培养。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中先教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采用深入学生心灵的教育方法,注重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从学习兴趣入手,对指导音乐教学实践可以说是意义深远。但由于两国国情不同。所以,应该针对我国小学音乐课堂实际教學情况对铃木教学法进行比较研究与合理吸收,努力探究其本质进行思考并从中获得借鉴与实践,提炼出精华进行有效融合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教学。
参考文献
[1]尹爱青.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李洋.铃木教学法对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的启示[J].艺术科技,2016(11):397.
[3]唐剑萍,刘定祥.试论铃木教学法的审美教育价值[J].中国音乐教育,2002(8):8-9.
[4]王娜,于艳.浅析铃木音乐教法[J].大众文艺,2012 (5):248.
[5]詹燕君.对铃木“母语教学法”的再分析和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