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话语中的现实书写

2020-06-01吴玥

现代交际 2020年7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

吴玥

摘要:沈浮作为中国第二代电影导演,其作品以客观写实的手法展现社会和人生。《老兵新传》作为新中国十七年现实主义电影的优秀代表,体现了沈浮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国家政策环境中对电影如何呈现社会现实的思考。通过把握《老兵新传》中的细节,分析影片中沈浮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艺术观念,分别从真切细节的展现、镜头下的责任与思考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老兵新传 现实主义 战长河 艺术观念

中图分类号:J11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103-02

沈浮作为第二代电影导演,在战后拍摄的现实主义电影《万家灯火》、喜剧《乌鸦和麻雀》得到了极高的肯定。新中国成立后,沈浮等一批上海导演开始接触新的生活,新的政策,并在十年不断的积累思考中逐渐成熟。沈浮响应国家“为工农兵服务”的号召,从苏联学技术归来后,开始拍摄《老兵新传》,成为新中国十七年现实主义电影中的优秀代表,今天仍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老兵新传》不同于沈浮战后的作品,其呈现出新中国磅礴之气和人民向上的精神风貌。本文旨在把握《老兵新传》电影细节的基础上,分析沈浮在影片中表达的现实主义艺术观念。

一、真切细节的展现

沈浮坚持现实主义的艺术观念,他在有限的环境中,最大化地反映生活本来的面貌。为了达到真实性效果,对于人物的塑造等方面,沈浮重视用细节再现真实的生活。

1.平凡真实的英雄

“十七年”的电影和文学创作中,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针背景下,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往往单一化,重视凸显主要人物正面性格,人物出现了“去个性化”的现象。而沈浮始终保持自己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其电影在人物塑造上,重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使人物更有厚重感和立体感。

《老兵新传》中老兵战长河的形象塑造体现了沈浮对人物形象完整性的认识。作为剧中的核心人物,战长河身上展现了积极向上、吃苦耐劳、阳光自信等优良品质。但同时,沈浮并没有忽略英雄人物身上的缺点,他和知识分子吵架时,心急口快,不懂得控制情绪;面对学生跳舞时,他大发雷霆,性格保守;战长河定任务时太过乐观,容易忽视实际情况,这些不完美的性格却使得英雄人物更加真实,惹人喜爱。

影片一开始,老战骑着飞马奔向后方,他没有敲门直接闯进了财委主任的办公室,体现了老兵直爽的性格特点。沈浮通过门,用室内室外两种空间呈现老兵形象。在门外,通过小冬子的话语,使观众了解老兵的身份——县长、解放军营长、神枪手等,除此之外,还特别强调老兵会画画,这个细节使得高大的老兵变得真实有趣,“一定比这个还要大!”小冬子的话语把老兵高大的形象塑造起来。而在办公室内,老兵“我这个身体,就怕热,不怕冷!”“今天批准,明天就走。”等话语,都表现出他热情、乐观、豪迈的性格特点。做事风风火火、热心革命的老兵从影片开始到结束一直保持着这样的精神风貌。

在给予正面人物肯定的同时,沈浮也指出战长河性格中的问题。由于播种较晚,麦子出现问题后,专家和老兵再次发生冲突,而这次老兵显得更着急,直接指出专家自私的性格,即使小冬子在一旁拉扯也没有控制住他急躁的脾气。这些场景虽然表现的是老兵性格上的缺点,但从效果上看,反而使得高大、具有英雄气概的老兵更加真实。

2.人性真善美

沈浮在塑造人物时,更加关切人物身上所展现的人情、人性的善良。在电影中,战长河豪放直爽,沈浮通过细节的刻画,放大了其人性的淳朴与善良。

当周清和逃跑被狼围攻时,老战及时赶到,救了周清和。回到碉堡,老战严厉指责周清和,当看到周清和的鞋子掉了,虽然内心十分气愤,但是还主动把自己的靴子给了周清和,这里体现出老战善良的品质。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老兵的身上也展现出人性中的真善美。他在严厉阻止学生跳舞后,走了几步又转身向大家道歉,并说“我是爱护你们的”。夜晚,老战主动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后,带着小冬子和儿子一起搬木头给大家盖房子。原本抱怨气愤的女学生看到老战连夜为她们盖房子时深受感动。老战发现敲打的声音打搅到女学生们,连忙道歉,并且叮嘱小冬子轻拿轻放,这些小的细节,更让我们看到人物身上品質的光辉。

白天由于工作打断了父子的见面,当工作结束,战长河才和儿子相见问候。在安排父子相见之前,设置了一个情境:先安排战长河看到一只小牛并温柔亲昵地抚摸。小牛与大牛的关系实际上是亲情关系的映射,此时,儿子的一声“爸爸”,把战长河的视角从小牛拉向儿子,他的第一反应也是用手轻轻拍拍儿子,这个动作既是性格粗犷的战长河表达感情的方式,也体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温情。抚摸的动作生动地体现了老兵内心细腻柔软的一面。这些生活情景的细节,表现出战长河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升华了人物情感,沈浮正是通过这样的细节,展现了人性的真善美。

二、镜头下的责任与思考

1.社会责任的担当

在沈浮心中,电影工作者首先需要成为一个时代与社会之子,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需要认同社会及时代的利弊,找准电影的历史定位,使时代社会及历史的需要成为自己的需要,同时,又要保有人道主义的爱心、同情心与敬畏之心,具持平民意识。

当遇到问题和冲突时,笔者发现老战常常说到“将来”。“看将来”虽然并不是一种现实主义认识,但老战提起未来就有劲。反面学生认为农场机车太破,继续待下去没有前途,落后工人看到没有麦子可以收,觉得没有粮食要饿死了。这些观念的出发点都只关注个人利益。听到这样的声音,老战斗志昂扬地说:“一年的收成能供给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一年的粮食,也就是说,可以叫一百万人部队吃一年。同志们,做这样的工作难道你们不觉得有价值、有意义吗?”老战所说的将来,关切到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幸福,而是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而这也是沈浮在电影里渴望传递给观众的一种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体现出导演通过镜头应担负起的社会责任。这一段描述,沈浮用近镜头的方式逐渐推进,我们看到老战坚定的目光,他相信的未来定会成为一种现实。这里,老兵对未来的想象实际上是基于现实的期待,他相信未来的图景定会成为现实,也正是“未来”给予他面对现实的勇气。沈浮以老战的“未来”期盼展现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他把对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感悟融入到人物的话语中,沈浮没有让老战构想的未来成为幻想,而是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人要对未来有期待和创造的勇气,沈浮把自己的这一思考通过镜头传递给观众。

除了用未来关照现实之外,沈浮也通过老战这一角色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切。老战阻止年轻学生跳舞,不仅仅是因为他保守的性格,还有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夜晚,老战与学生们亲切交流,说明他不让学生跳舞的真正原因——“现在前方还在打仗,我们最要紧的还不是给部队多多生产粮食。”他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并不是单单从自己的角度,而是把“小我”放到“大我”中,虽然身处农场,但是老战的心和部队、国家紧密相连。

2.自我思考的表达

作为第二代电影人,关注现实、关注百姓是沈浮一直坚守的创作原则。沈浮在遵循“文艺为工农兵服务”这一方针的同时,也通过镜头呈现出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认识。

农学家赵松筠和老战相见的第一晚,两人都对开垦北大荒抒发了个人的理想。赵松筠说:“这一次,我要对北大荒说,我要把你唤醒”,这种抒情性的话语,展现的是人物的心声,并不是一种口号化、机械化的表白,农学家对开垦北大荒投入了自己的情感与理想。

笔者认为,这是沈浮在国家话语控制下,对于个人理想与革命关系的思考和理解,人们开垦荒地、投身革命建设都带着独特的个人理想情怀。老战的回答亦是如此,“像关着门睡觉一样,我非把这个大门给你打开不可。”既有革命的斗志,同时也有个人独特的感受。这是沈浮在社会主义环境中对于现实主义书写的独特思考。

影片中,沈浮很好地展现了工农兵的团结与合作。无论是工人阶级、知识分子还是农民阶级,都有缺点和问题,包括老战自己性格中也有不足的一面,但是在影片中,老战面对问题,积极寻找办法,通过沟通缓解矛盾,团结和帮助反面人物,在努力和学习中弥补自己的不完美,获得成长。

三、结语

《老兵新传》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政治引导下进行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成功范例。沈浮在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融合国家话语、民族话语和生活话语,保留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把自己对社会、人生、生命的思考融入电影中。《老兵新传》充分体现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在《老兵新传》中,沈浮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以细节传达写实的艺术追求,并且通过镜头传达社会责任,呈现了宏大的社会主题。今天,现实主义电影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像《我不是药神》等影片均获得好评。在新的时代话语下,我们又该如何运用镜头展现现实的生活?如何将时代话语、生活话语和民族话语融入到作品中?沈浮对现实主义电影的探索,对于今天电影的书写,仍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丁亚平.中国当代电影艺术史:1949—2017[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

[2]舒晓鸣.中国电影藝术史教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81.

[3]丁亚平.艺术的责任:一份电影遗产:解读沈浮[J]当代电影,2005(3):30-36.

[4]白丽娜.沈浮导演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5]钱海毅.沈浮电影初论[J].当代电影,1993(2):29-37.

[6]胡星亮.论第二代导演的电影创造与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5):82-89.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
政治现实主义浓与淡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用现实主义的力量迎对司法复杂性
浅析动画《萤火虫之墓》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现实主义影像剖析
1982—1990:连续剧时期中国电视剧美学风格的确立
为什么
俄罗斯文学界关于新现实主义的讨论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