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封包配合子午流注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2020-06-01蒋凤君钟卓丹莫灿辉张伟兰
蒋凤君 钟卓丹 莫灿辉 张伟兰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上皮组织受到各种致病因子的长时间侵袭引起的慢性炎症反应,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在治疗中及治疗康复后病情易反复。中医药对于慢性胃炎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慢性胃炎中医病名诊断以症状诊断为主,在中医学中属“胃脘痛”“痞满”“反酸”等范畴。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病的基本原则,在临床上脾胃气虚是慢性胃炎辨证论治的重要证型之一,表现为上腹部隐痛、餐后加重、疲倦乏力、四肢不温、大便稀溏等,子午流注针法是通过五腧穴对脏腑疾病进行治疗,子午,即时间变化。流注,即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的过程,以及在十二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穴上所呈现的气血盛衰情况,为患者提供适宜的针灸治疗,对症状的缓解起到一定的作用,而采用中药封包则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作用于穴位上,治疗效果较好。因此可以通过中药封包配合子午流注治疗,对临床治疗的质量进行提升[1]。本研究就中药封包配合子午流注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胃炎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消化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脾胃气虚型慢性胃炎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内镜下诊断慢性胃炎,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患者。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考《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脾胃气虚证:主症:①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②餐后加重;③疲倦乏力。次症:①纳呆;②四肢不温;③大便溏薄。舌脉:①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②脉虚弱。主症要求至少2项,次症至少1项。
1.3 治疗方法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封包和子午流注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30例),给予中药封包治疗的为对照组(30例),具体方案如下:对照组:中药封包治疗,结合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中药治疗方法,如患者出现食欲减退、胃部反酸、嗳气、胸痛胸闷、无腹痛,未见黑便,随着病情的加重,胃部不适感增加、嗳气,偶尔存在反酸、恶心等,诊断为(脾胃气虚型)胃痞病,采用香砂六君汤辨证加减;患者出现精神稍倦、上腹部胀满不适、嗳气反酸、口干口苦,无腹痛、无恶心、无头晕头痛、无胸闷胸痛、大便稀溏,水样便,1~2次/d,则可诊断为(脾胃虚弱型)胃痞病,通过健脾益气的方式进行治疗,药拟参苓白术散加减[2,3]。治疗组:中药封包治疗与对照组一致,同时联合使用子午流注治疗:使用低频脉冲理疗仪,依患者的病症拟选的穴位查询其最佳的治疗时间,患者采用仰卧的方式,将手肘以下区域、膝盖以下区域充分暴露后,选择足三里、内关、气海组作为主要的穴位,采用专利的交流、双侧的、正弦波和三角波交替的螺旋波技术,对患者穴位进行刺激,治进行双侧经络对称疏通,达到经络整体治疗效果,每天治疗1次[4]。2组治疗疗程均为5 d。
1.4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嗳气、反酸、腹痛、胃脘不适症状开始缓解时间、康复时间。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 结果
治疗组整体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康复时间)均更加理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01,2)P<0.01
3 讨论
对于有症状的慢性胃炎需要及时治疗,如不能及时进行疾病的控制,可能出现疾病迁延不愈。常规西药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和提升胃动力的方式,但是容易出现各种药物不良反应,一旦停药,病情反复明显,而中医认为该病与脾胃虚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药物、外邪(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上述因素损伤脾胃,致运化失司,升降失常,而发生气滞、湿阻、寒凝、火郁、血瘀等,表现为胃痛、胀满等症状。虽然疾病发病的部位在胃,但是伤及脏腑,病机则为虚实夹杂,因此易导致气虚血脉瘀滞[5,6]。中医采用中药封包治疗的方式,借助四君子汤为基础益气补脾,同时采用加热的封包的方法对胃部进行调理,起到温胃散寒养胃的目的。本药方属于脾胃气虚型慢性胃炎调理的常用方剂,也是进行补气调理的基础方剂,药方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来讲效果较为理想,对于脾胃中的气滞等问题充分调理,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药物对于患者来讲见效的时间过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配合度不足的问题;在中药封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子午流注治疗的方式,是一种按照时间选择穴位的方式,结合人体气血流注经络时,按照时间的周期性盛衰改变规律,在人脉交会穴中出现周期性开阖的特点,按照时间选择更加适宜的穴位,对其进行刺激,并且伴随着中医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可以采用理疗仪等医疗器械为患者提供治疗,电极贴片代替毫针,真实模拟针灸的各种技法,降低针刺对患者的伤害,这样可以使效果更加理想,穴位的选择更加适宜治疗的需要,调理人体内环境,平衡阴阳,通经活络,活血通脉,使之达到整体调节的效果,可见上述两种方式联合使用,采用内服外用相结合的方法,可全面提升治疗的质量[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整体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康复时间)均更加理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脾胃气虚型慢性胃炎联合使用穴位贴敷配合子午流注治疗,相比较于对照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效果更加理想,缓解症状的时间缩短,嗳气、反酸、腹痛、胃脘部不适症状改善状况良好,整体的治疗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