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种教学模式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2020-06-01刘艳萍郝文芳

教育观察 2020年6期
关键词:植物学植物内容

刘艳萍,郝文芳

(1.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植物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多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最先接触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后续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多门课程的基础,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培养科研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1-3]教学资源的改善,使多种教学手段应用于植物学教学成为可能。本研究主要探索运用多种电子资源,采取自主学习、翻转课堂、团队协作等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将传统的PPT教学和“雨课堂”或者“学习通”等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5]

一、植物学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弊端

植物学课程最早的授课模式是用挂图、模型和板书进行授课。这种授课模式信息量少,授课进度慢,学生很容易抓住重点内容,但是所讲授的内容大多围绕教材展开,缺少创新性。随着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传统的板书和挂图模式逐渐被取代,目前大多数学校都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教师仍然是授课的主体,学生依然是听众。植物学的教学内容较稳定,可以更新的内容不多,有时候一个教师的PPT会多年没有更新,学生接触不到植物学的前沿知识。这样一方面不利于植物学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依然没有被调动起来。[2-4]

二、针对课程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目前,慕课、微课、虚拟仿真实验室等线上课程极大地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而“学习通”“雨课堂”等APP的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在植物分类学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植物识别APP和微信公众平台上的文章。这些资源的运用可以使植物学的学习方式多样化。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网络资源,建立不同的教学模式。[4-5]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运用在线课程进行自学,变教师课堂独自讲解、学生被动听、课后完成作业为学生课前学习、课上学生讲解后师生共同探讨,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学习。翻转课堂不仅改变了教学模式,也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真正的主动学习,教师由课堂的讲授者变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幅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各自为政,不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后作业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学习小组的模式,以此加强的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从而达到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标。[2]

(一)植物形态解剖部分的教学模式

形态解剖部分重点、难点内容较多,涉及的名词也较多。针对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在每一章开始的时候,首先强调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然后让学生利用中国大学慕课APP查找在线的课程进行学习,之后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梳理各个知识点,将各个知识点串在一起以方便记忆。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内对这一章的知识进行展示,展示的方式可以是口头讲授,也可以是利用PPT或者动画的方式进行讲解,鼓励学生查找相关的最前沿的知识,并进行分享和课堂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内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重点和难点内容,之后运用“学习通”或者“雨课堂”布置作业,并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进行随堂测验,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例如,讲解“根”这一章时,教师在上课前首先让学生预习根的形态结构,在上课时强调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根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是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介绍完重点和难点内容后,教师让学生利用“中国大学慕课”APP进行学习,并比较不同的教师讲解内容的异同,例如学习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的植物学国家精品课程,学习后绘制思维导图,然后由小组讨论并决定展示这部分内容的方式。有的小组直接用思维导图进行讲解,有的小组利用PPT进行讲解,还有的小组做成小视频来进行展示。经过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学生对这一章的内容就有了基本的了解,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一直都是带着问题来学习和探索,因此就不觉得乏味。最后,教师再对学生所展示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打分,可以对总结得的比较好的小组或是能将前沿内容加入到本章节内容里面的小组适当加分。课后,教师再将自己授课的PPT和复习题通过“学习通”或者“雨课堂”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后更好地复习,并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将理论和实验结合起来。

(二)植物系统分类部分的教学模式

系统分类部分同形态解剖相比涉及的植物种类较多,而且从低等到高等每一个类群都有不同的特征,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把这些植物的特征掌握好,并学会识别这些植物,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4]

在进行植物分类学习之前,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具有科普性质的、和植物学教学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同时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把一些不好区别的植物的特征进行总结,例如玫瑰和月季的区别、芍药和牡丹的区别、蔷薇科不同植物的花的特征等,利用直观美丽的图片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

在每一年的野外实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周围常见植物的具有识别特征的器官进行拍照,然后按照科进行整理,在讲每一个科的特征之前,把每一种植物的茎、叶、花、果实等特征进行展示,让学生对每一种植物都形成一个直观的印象,这有助于后期的学习。在展示这部分植物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选用一些观赏植物,拍摄成美丽的照片,一方面让学生掌握科的特征,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产生对植物学的热爱之情。

在讲授具体每一个科的特征时,教师可以结合种子植物科特征歌来进行授课。例如《银杏歌》:“单属单种古孑遗,落叶乔木茎直立;枝分长短叶扇形,长枝互生短簇生;叶脉平行端二歧,雌雄异株分公母;雄花具梗葇荑状,雌花长梗端二叉。”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地记住每一个科的特征。

巧妙运用识花APP,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识别身边常见的植物。教师在教学生使用识花APP的同时,也可以教会他们使用在线电子版的《中国植物志》,以此验证APP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还可以在花伴侣和形色上发表花的图片,和同行进行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别植物的热情。

识别植物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采相,将植物的茎、叶、花各个部位拍照,学期结束的时候每个学习小组制作PPT,用来介绍所拍的植物,展示自己拍的照片,根据拍照的质量、识别的准确率进行小组间的评比。对于优胜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多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对考核方式的要求

传统的考试方法一般都是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为了应付考试,很多学生会在期末考试之前死记硬背,这不利于他们的长期发展。在多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提高平时成绩的占比,使平时成绩占60%,而期末考试成绩占40%,将思维导图、在线课程的学习、章节学习的内容展示、“学习通”的测验作为平时成绩。考核方式的改变,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融合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避免了学生考前突击背书,而忽略平时过程学习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应试教育的弊端。

四、多种教学模式运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为了验证多种教学模式运用的效果,本研究对塔里木大学设施农业2018级两个班65人进行多种教学模式和植物保护相结合的方式,2018级两个班约68人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对比,具体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调查问卷表明,学生在多种教学模式下学习植物学的兴趣和热情有很大提高。传统教学模式下对植物学非常感兴趣的人只有6人,占总人数的8.82%,而多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下对植物学非常感兴趣的人数为18人,占总人数的27.69%。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对植物学完全不感兴趣的有11人,占16.17%,而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完全不感兴趣的人只有4人,占6.15%。可见,多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除了调查问卷,从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可以看出来两种教学模式的差异。从表2和表3可以明显看出,不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考试成绩的差异较大。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的学生平均分比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平均分高13.02,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的班级中等以上的人数占84.61%,而传统教学模式中等以上的学生占41.17%。

表1 传统教学模式和多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吸引程度的对比

表2 塔里木大学设施农业2018级1、2班期末考试成绩(多种教学模式)

表3 塔里木大学植物保护2018级1、2班期末考试成绩(传统教学模式)

五、多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序进行的。但是,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时,学生主动学习阶段搜集的素材、掌握的前沿植物学知识较多。学生在运用不同学习软件进行学习时,会遇到各种不能预测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扩展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从而能够引领学生学习、思考,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出高素质、创新性的人才。[6]

针对植物学这门课程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对植物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多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讲授课程不再是教师的事,而是学生和教师共同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猜你喜欢

植物学植物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再论《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植物学
数据库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主要内容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植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