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国际学生“中国新诗”混合翻转式教学的实验报告
——以徐志摩《再别康桥》为例

2020-06-01叶琼琼

关键词:再别康桥习题课堂教学

叶琼琼

( 武汉理工大学 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随着对外汉语学科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重视文化课程,很多高校对外汉语教学部门设置了中国现代文学课,新诗篇目被列入其中。但与理论上的日益重视相反,在实践中,中国新诗的教学被视为“冷门”,教师忽视学生间的差异,多消极采用传统的“讲授-练习-输出”教学模式,教学效果长期处于自发的低水平状态,这限制了该门课程的发展。因此改进中国新诗教学方法,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外汉语学科深入发展的应有之义。

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由来已久,粗略分为4个阶段:赫尔巴特提出四段教学法:一是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该模式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和教学过程的规范化,同时强调教师主体性,但忽视了学生主体性。二是凯洛夫提出的五步教学法。他把教学过程分为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这五个步骤,这个教学模式进一步强调教师主体性,但仍然忽视学生的“学”。三是任务型教学法。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具体的任务,学生通过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步骤和方式,在实践中达到教学目标。该模式重视学生主体性,但在实践中课堂管理易“放”难“收”,评价难以精确。四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课前将学习内容以微视频等形式上传到网上让学生自学,然后将学习中产生的疑问放到课堂上讨论,对知识进行内化和深化。该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既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强调教师“引导”与“设计”的核心作用,同时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潜能,重视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使个性化、差异性学习成为可能。(1)沈庶英.翻转课堂“三步十环节”班级教学模式构建探索——以商务汉语翻转学习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9,(6).但该模式在实践中出现很多问题:一是过多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课前学习教师没有进行精心设计和引导,学生自学处于自发状态,能力弱的学生学习效率不高;二是缺乏强有力的监控和约束,自律性差的学生往往完不成自学任务;三是讨论流于形式,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少数学生在讨论中基本不开口。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出一套“一个中心,两个主体,三个阶段,多种考核方式和答案多样化”的混合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一个中心是指课程学习目的,教学活动围绕这个目的进行。两个主体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这个教学模式中都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推动者,画龙点睛者,总结归纳和深化拓展者;学生是学习者,探究者,质疑者,发现者和变化者,在教师的引领和点拨下,在激烈的课堂讨论中,在延伸拓展的练习中,学生知识得到积累,思维方式发生变化,学习方法逐渐形成,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三个阶段是指课前知识输入,课堂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拓展三大阶段。“多”指考核方式多样化,不再以期末考试作为主要评测标准,而是对线上学习成效,课堂表现,课后习题检测与学习报告等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表现予以综合评测。现以《再别康桥》为例,对“一二三多”教学模式进行具体阐述。

一、从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看“一二三多”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教学主体要清楚汉语是母语和非母语学生带来的教学差异。教学内容《再别康桥》流传面广,诗歌艺术价值高,语言通俗易懂,能产生较大吸引力。教学对象大多由三类学生组成,一是交流生,交流时间多为一年,有比较强烈的学习意愿,自控力较强,是非常容易达成目标的教学对象,汉语水平大多是HSK五级或六级,年龄大多在18~22岁之间,国籍多为韩日。其次是自费生,他们多是为了外贸、人际交往等目的进高校学习汉语,学制多为一年,少数延长到两年。他们也有比较强烈的学习愿望,但是自控力略差,不能保证高出勤率。他们的语言技能水平不均衡,口语和听力较好,达到或超过了HSK六级水平,但是读写程度较低,大概在HSK四级左右。他们年龄跨度比较大,大致在25~40岁之间,性格外向,大多来自非洲。第三类是硕博研究生,他们待在中国的时间一般为3到5年,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在3~6级之间,他们有强烈的融入周围环境的愿望。他们的年龄在25~45之间,自律性强,非常配合老师,但是部分年龄大的学生比较害羞,不敢开口,理解力稍弱,这类学生大多来自非洲、中东或西亚。这样的班级像一个大拼盘,文化背景、年龄、学习动机、智力水平、汉语水准都有很大差别,若采用传统讲授法,显然只有部分学生可以达成教学目标。若采用“一二三多”课堂教学模式,可最大限度弥合这些差异。同时这些学生都有比较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初步具备汉语语言技能。这为实施“一二三多”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 、实施“一二三多”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本课堂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国际学生了解中国新诗艺术特点,初步学会鉴赏新诗,进而加强对现代中国人思想感情的了解,从而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其次是通过学习新诗帮助国际学生提高语言技能,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故本课堂教学设计如下: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 “翻转”设计:

(1)区别中国学生与国际学生不同的语言背景,进行语言知识的翻转。《再别康桥》中特有的“雅”词和生僻词比较费解,如“作别”“放歌”“漫溯”等。这些内容“翻”到课前让学生自学。教师制作微视频、课件,提前一周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自主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发到网络教学平台讨论区,懂的学生答疑或教师在线答疑。

(2)区别中国学生与国际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时代背景与人物背景知识的翻转。不了解现代中国国情与徐志摩人生经历,就很难领会诗中复杂情感。根据关键词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可用翻译软件),观看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指定片段(配英文字幕),有不懂的地方,在讨论区提问,懂的同学答疑,或教师在线答疑。

(3)诗歌朗诵艺术的翻转。提供《再别康桥》经典朗诵视频,要求学生体会诗歌朗诵艺术特色,学习朗诵《再别康桥》。

(4)诗歌艺术鉴赏的翻转。录制短视频,讲解诗歌艺术特点,针对视频所讲内容提问。学生观看视频,在网络平台讨论区充分展开讨论。

其次是教学方式的设计:

(1)教学活动以分组方式进行,尽量让不同水平学生搭配为一组。

(2)整个教学框架分为课前知识输入,课堂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拓展三大阶段。输入阶段:教师提供文字资料、视频、课件、任务清单以及测试习题等,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自学;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和任务清单进行有关知识点的学习与讨论,并完成初步测试。内化阶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汇报,每个小组一个专题,同时其他小组对汇报情况进行质疑或补充。汇报完毕后,教师对汇报情况进行评点和补充,然后就某个专题进行深入讲解。拓展阶段:学生完成第二轮习题评测,在网络平台上提交本课学习报告,进行延伸阅读。这个过程列如图1:

图1“一二三多”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图

由上图1可以清晰看出,三个阶段教学活动环环相扣,前一阶段学习成效是后一阶段的前提和基础,决定了后一阶段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第一阶段教师的设计、引导以及所提供学习资料的优劣是学生能否开展有效自学的关键,合理的任务清单可以保证学生有条不紊地展开自学,高质量的短视频与难度恰到好处的文字资料可让学生兴致盎然地高效率学习,必须提出问题、准备专题汇报的要求和检测习题的设置对自学有较好的约束和监督作用。第二阶段“教学相长”,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学生专题汇报如果比较深入、全面,教师专题讲解可向更深处开掘,深刻的讲解可进一步开启学生灵感,激起下一轮讨论。这一轮对教师备课提出更高要求,教师要预估学生自学成效,可按照优-良-差3个等级准备三套预案,专题讲解内容要根据学生专题汇报和讨论的情况作灵活调整。学生讨论的问题主要从课前自学所提出的问题中产生,讨论前对所有问题要进行删选,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可按照具体情况对问题进行增删。这个阶段课堂内容不是固定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讨论侧重点会有所变化。若课堂讨论偏移教学主题,教师要进行干预,让讨论重点回归主题。第三阶段考核分为必做和选做两个部分,答案是开放的,充分尊重学生间的差异。

三、“一二三多”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以《再别康桥》为例

(一)线上知识输入阶段

教师:

1.提供背景资料:教师提供时代背景资料,包括文字、音像、网址等。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查阅更多资料。

2.提供朗诵范本:要求学生反复跟读,体会诗歌优美韵律和朗诵艺术特点。要求学生上交朗读视频。

3.设计任务清单:教师按照“字-词-句-篇”以及“发音-理解大意-解读艺术特点-领悟情感”的顺序来设计任务清单,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且每个小组必须提出至少3个问题。任务清单包含的内容如下:

(1)清除阅读障碍:会读每一个字,理解词汇和句子的意思,尤其是生僻字以及诗歌中特有的“雅词”的发音和意义,理解诗歌大意。

(2)朗读:看视频,听朗诵,熟练朗读《再别康桥》,体会朗诵艺术的特点,鼓励背诵。

(3)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徐志摩生活时代特点及其人生经历。

(4)分析诗歌艺术特点:从音乐美、画面美、建筑美,情感特点等角度设计问题,分析诗歌艺术特点。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悟出诗歌的艺术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4.录制短视频,视频内容与任务清单上的问题尽量对应。

5.设计习题,对留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第一轮检测,题目较简单。

学生:

1.分组。

2.扫清阅读障碍,操练发音,理解字、词、句的意义,领略诗歌的内涵。(注意三类词汇:生僻词、雅词、特色词)

3.朗读:观看视频,反复练习朗诵,注意停顿和重音,将自己最好的朗诵音频发到网上供教师和同学进行评点。(教师打分)

4.了解背景:查阅背景资料,理解诗歌时代特色和诗人写作背景。

5.视频学习:看短视频,了解新诗艺术特点。

6.讨论清单:小组讨论任务清单,提出疑问,在网络教学平台发出。

7.准备汇报:各组抽签选一个专题,准备课堂汇报。汇报内容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完成。

8.做习题:完成第一轮习题。

教师提前一周下达学习任务,学生在一周内完成。

(二)线下知识内化阶段(课堂讨论和讲解)

1.汇报:小组汇报学习成果,一个小组汇报完毕,其他小组进行质疑和补充。

2.点评:教师点评。

3.讨论:汇集网络平台的问题进行讨论。

4.答疑与专题讲解:教师答疑,并就代表性问题进行深入讲解。

5.总结:教师总结,并让学生自评、互评学习得失。

这个阶段为2个课时,一半时间学生小组汇报,另一半时间教师答疑并做专题讲解,根据每一届学生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两部分时间的分配。

(三) 知识拓展阶段

教师:

1.设计习题:教师设计第二轮检测习题,这轮难度大,对知识进行深化,重点启发学生在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对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特点进行思考。答案是开放的,只要符合历史事实,言之成理,教师即予以较高评价。

2.拓展:提供拓展资料,如《偶然》等,学生进行朗诵、鉴赏、评论。

3.比较:要求学生寻找本国类似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4.考核:教师从课前预习成效、课堂表现,课后拓展3个部分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学生:

1.完成第二轮习题。

2.提交300~500字学习报告。

3.鉴赏拓展资料。

4.寻找本国类似作品进行对比阅读。

5.仔细分析考核成绩,尤其是评语,总结得失。

上述作业3天内完成,其中1、2、5必做,其他选做。

四、 “一二三多”教学模式的特点

本教学模式是混合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新诗教学中的应用,有如下特点:

1.本模式的“翻”是引导与探索。所谓“翻”并不是单纯把知识放到网上让学生自学;而是通过精心的设计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翻转课堂的先驱伯格曼(J.Bergman)和 萨 姆 斯 (A.Sams)认为有些内容通过视频学习非常有效,有些必须由学生课前独立发现,有些最好在课堂上直接讲授,还有些则需要通过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来完成。(2)BERGMANN J,SAMS A.Flip Your Classroom: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M].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ion,2012:109.“翻”的内容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学生学习时会经历一个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过程,这符合学习规律,能消除留学生“畏难”心理,获得自我探究和发现的快乐与成就感。

2.本模式倡导双向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为学习中心,该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一二三多”教学模式中,两者都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没有教师引导和精心组织,学生不易找到正确学习途径,往往在词汇层面就败下阵来。没有教师对问题的搜集和整理,讨论就容易流于形式;没有教师讲授、评点、归纳、总结,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不易内化和深化;没有教师的拓展作业,学生的认识得不到升华,能力得不到更大提高。无论哪一个环节,教师都要付出大量心血,无论是搜集材料、组织教学、及时答疑、准确点评还是敏锐发现教学中问题并及时解决等,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准以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出了挑战,教师要更新知识储备,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与时俱进。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二者齐驱并进,水乳交融,互相推动。

3.本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套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罗可 (A.Roehl)等在论及翻转课堂的意义时指出:“如果教学目的是为了产生理解,那么教育者就必须从知识和事实的死记硬背转变为‘深度学习’,即通过‘积极和建设性的过程’来发展理解。”(3)ROEHL A,REDDY S L,SHANNON G J.The Flipped Class room:An Opportunity To Engage Millennial Students Through Active Learning Strateges[J].Journal of 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s,2013,(2).可见,翻转课堂的根本目的,一方面在于使课堂学习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另一方面则强调“积极和建设性的过程”。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呈现出积极和建设性的过程,则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就呼之欲出了。“深度学习是学习者作为主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翻转课堂不只是让学生死记一些基本知识和事实,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形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不只是着眼于知识,而是十分关注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获取相应的学习方法。”(4)毛齐明,王莉娟,代薇.高校翻转课堂的实践反思与超越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9,(12).习题、任务清单、专题汇报等种种教学设计都是为了用多样活动代替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引导和驱动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获得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4.本模式始终围绕“促进国际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提高国际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个核心目标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清除语言障碍;其次不能流于浅层面的学习,避免挫伤国际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国际学生是成年人,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再次是文化障碍的清除,比如讨论徐志摩人生经历时,也门穆斯林学生不能理解为何徐要离婚,因为穆斯林允许一夫多妻;匈牙利学生不理解为何张幼仪离婚后,还帮徐侍奉双亲,打理家事。不同文化在讨论中产生强力碰撞。通过翻译、讨论、讲解,经过教师的层层引导与学生间相互的激发,学生对诗歌达到了深层理解,对很多句子在具体场景中的运用有了深刻体会。

5.本模式中“翻”和“转”的内容不是固定的,“翻”与“转”的时间也不固定。该模式有很大的灵活性。面对不同汉语水平、不同国籍、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甚至不同性别、不同经历的学生,“翻”和“转”的内容应有所不同。教师要通过学生网上自学、讨论和课堂专题汇报环节,敏锐地发现哪些内容学生已掌握,哪些还没掌握,哪些有文化冲突(这一点在国际学生教学中尤其重要),从而灵活调整专题讲授和延伸拓展内容,灵活调整“翻转”的时间。因为“翻转课堂不必模式化,也不能模式化……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反拨,是指明一个方向,而不是规定一个模式。教学应该是在此方向上的灵活创造,而不是对某种固定模式的简单模仿……翻转课堂围绕学生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而展开,其过程必然是生成性的,因而是最难遵循固定模式的。如果强行固定其步骤并保持步骤间的线性联系,则反而会违背其本质追求。”(5)毛齐明,王莉娟,代薇.高校翻转课堂的实践反思与超越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9,(12).

6.本模式的考核方式多样化,习题答案不唯一。在本模式的教学活动中,认知、体验、感悟、拓展类问题答案不是固定和唯一的,而是开放的,鼓励学生根据自我认知提出创见。比如“轻轻”这个词,读出了什么感觉?有的学生说读出了诗人小心翼翼,不想承受离别伤痛的感觉;有的说“轻轻”有一种轻微弹跳感,增加了音乐性;有的说有“珍藏”感;还有的说有一种绵绵长长的感觉,写出了诗人心中无尽的惆怅。这些答案精彩程度不亚于母语是汉语的学生。这也体现了翻转课堂的特点,一方面向外开拓;一方面向内挖掘,发现不一样的我,本模式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寻找和自我认可。

7.文化学习与语言技能学习水乳交融,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进行语言技能教学。当学生在表达、讨论的时候,必然会出现语法错误,就典型错误及时予以纠正,并强化正确表达方式,这种在文学教学中顺势而为的语言技能教学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更准确,记得更牢。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学教学要与语言教学水乳交融,利用文学教学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而语言能力的提高又会激发学生学习文学的兴趣,形成良性互动。

面向汉语非母语的国际学生开设的中国新诗课绝非一门可有可无的选修课,它在实现提高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熟悉中国文化,认同中国文化的“中国通”的目标上有语言技能课无可替代的作用。理论需要通过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来实践和推广,笔者自2012年开始在对外汉语中国新诗课堂上尝试“一二三多”课堂教学模式,历年的调查结果满意度在90%以上,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可见这种模式若是加以推广和完善,有望提高对外汉语中国新诗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文化课的地位,推动对外汉语教学向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

再别康桥习题课堂教学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抓住习题深探索
基于UMU平台的语文互动教学探究——以《再别康桥》一课教学为例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论述《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论《再别康桥》诗歌意境美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