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脱贫攻坚战下宜宾寺屏村油樟种植的出路研究

2020-05-30龚殊高由敏李金洋徐廖吉祥母林李欣冰

现代农业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油樟产业现状

龚殊 高由敏 李金洋 徐廖吉祥 母林 李欣冰

【摘   要】 屏山县农村就业及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不少当地劳动力以油樟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但油樟产业发展却相对较为落后。对屏山县寺屏村油樟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优势进行深入分析,针对性提出新形势下基于脱贫攻坚下屏山县油樟产业发展对策,为屏山县油樟产业的循环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樟; 产业现状; 发展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S792.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05-0083-84

[Abstract] Pingshan County is a poverty-stricken county at the national level. The rural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still relatively backward. Many local labor force take camphor as the main source of economic income, but the development of camphor industry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y advantages of camphor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Siping Village of Pingshan County,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mphor industry in Pingshan Count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based on poverty alleviation,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amphor industry in Pingshan county.

[Key words] camphor; industry status; new development model

1  油樟产业研究现状

宜宾市油樟具有出油率高、品质好等独特优势,其深加工产品远销包括欧美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是良好的经济作物且“宜宾油樟”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2月,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正式确定“宜宾油樟现代林业示范区”为首批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该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主要位于宜宾市叙州区、翠屏区及屏山县等乡镇,部分区域种植面积高达80%。宜宾油樟精油含 55% 以上的桉叶油素,是具有清凉芳香的无色或微黄色的油状液体,主要用于医药和香料工业,在国内和国外市场上都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是区域性很强的林特产品。

2  屏山县寺屏村概况

屏山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在金沙江下游北岸,地处东经103°36′-104°23′、北纬28°28′-28°53′之间。东界宜宾市区,西邻雷波、马边,北连沐川,南与云南绥江隔金沙江相望。2016年,全县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2018年,全县辖9个镇、6个乡(含2个彝族乡),16个居委会,259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31.2万人。寺屏村为屏山县下属乡村,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冬季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年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2.1  当地油樟产业发展现状

屏山县油樟资源丰富,部分乡镇油樟种植覆盖面积达到60%,种植面积仅次于宜宾县,而寺屏村作为屏山县主要的油樟种植乡镇,存在较好的油樟经济种植潜力优势。且宜宾市有经四川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油樟母树林28.3hm2,具有极大的母树林种植面积,能够满足大量的油樟种植苗木培育的需要。

2.2  发展优势

2.2.1  区位优势    屏山县位于四川省南缘,金沙江下游北岸,宜宾市西部。地处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攀西——六盘水资源、原材料富集区,位于待建的国家大型水电项目——向家坝水电站的主库区和溪洛渡水电站的结合部,属长江上游重点生态保护区的咽喉,区位优势明显。

2.2.2  政策优势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實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指出: 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农村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为屏山县寺屏村现代油樟林业产业发展和园区打造提供了有力保障。

2.2.3  资源优势    宜宾油樟出油率一直以来稳居全国第一,且油樟品质优良,樟叶含油率高达3.8%~4.5%,其油樟油含桉叶油素达58.55% ,比广东、江西等樟油含桉叶油素(平均23%)高 1.6倍.

3  油樟产业所面临的问题

3.1  采集、粗加工问题

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发现,屏山县寺屏村目前仍然是居家劳动力一家一户自行采樟叶蒸油,年加工樟油数千吨,通过老式蒸馏方式生产樟叶粗油,当地村民年人均从油樟取得的收入10000余元,为当地老年劳动力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在油樟提纯方面没有核心精炼设备和技术,在油樟产业发展上滞留于初期的散户种植窘境。

3.2  运输问题

寺屏村地势偏远,道路交通方面与宜宾县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供油方面存在无法及时外销的困难,没有集体合作经营户进行统一管理收购运输,私户自销存在运输的问题,且各家采油时间的不同导致相关下游产业公司不主动进村收油,影响了樟叶油的外销。

3.3  销售问题

现有种植油樟树的寺屏村村民基本为老年在家人工,习惯于对油樟进行粗炼提纯,使品质远低于外界同类樟油,厂商收购之后还需要二次提纯导致成本上升,导致其市场竞争力下降,出现不易外销的局面。

4  油樟种植发展新模式探究

4.1  校、地、企三方合作

推动高校产业研究园建设。在校地合作背景下,积极推动市政府、学校和当地县政府共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将目光聚集高校与地方政府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引入建设高校校外实验基地,在推动高校入驻农业科技园区的同时,在屏山县推动成立油樟产业研究园。油樟产业研究园在发展的过程中借助科技园区的多方支持,一方面加强油樟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提高炼油技术,促进屏山县油樟产业产学研基地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催生辟如竹林产业研究园等附生经济效益带的进一步发展,增加当地就业岗位和人均收入。

4.2  打造研、赏、游、体、学一条龙的特色小镇

规划发展第二区域油樟旅游经济带。在借助“油樟王国”单一王国背景下,结合本土高校油樟产业产学研研究的基础上,打造区域性相联油樟“后花园”,将竹产业等多类生态规划一同纳入基础性五位一体的特色小镇建设,先期注重推动建设高校校外考察基地建设区,以良好的学术研究进步促进寺屏村的产品深加工发展和当地多元化农业的发展,带动次生经济效益。以生态旅游地为第二发展理念,结合“油樟王国”现有声誉和路途较近的优势引流游客到访,体验更先进更人性化的集研、赏、游、体、学于一体的油樟风情旅游小镇,促进油樟产业的融合性发展,提高当地经济综合效益。

4.3  新型经营管理模式的建立

大力推行“公司 + 基地 + 农 户”、“公司 + 专合社 + 基地 + 农户”、“地租 + 分红+ 劳务收入”等模式。鼓励当地老年劳动力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进行集中化油樟种植管理,通过年终实际效益进行产业基地股权分红,推动土地属性管理规划变动和调整,及时完善相关产业基地种植林的集中建设,最终实现连片集中管理,以“走出去+引进来”双线模式把高校研究团队和产业链公司与企业请进来,将自身油樟原品在本土研究基地深度加工提纯后实现“互联网+”产品外销。

5  可行性分析

5.1  寺屏村油樟品质上乘

屏山县寺屏村土质属于特质酸性沙土,极适合油樟树的生长,在此类土质生长的樟树樟油出油率均较同类樟叶出油率高,品质也较纯厚。

5.2  寺屏村资源开发利用率可提高

寺屏村废弃、未开发利用国有土地资源较多,有利于产业规模集中种植基地的建设。

5.3  项目受到多方支持

当地本土高校与屏山县正开展相关校地合作谈判事宜,对共建省级林業经济园区达成一系列共识,对产业园区及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提出了较可靠的规划性意见。

5.4  新模式优势互补

校企地三方合作的运营模式表现出极强互补性,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减少人力、物力浪费,将其转化为更大的盈利。

参考文献:

[1] 黄新勤.浅谈宜宾县樟油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机遇[J].中国林业产业,2017,3:328.

[2] 罗世俊.加快推进宜宾县油樟产业发展的思考[J].绿色天府,2017, 4:40-43.

[3] 江西省樟树开发利用考察组.四川宜宾油樟开发利用考察[J].江西林业科技,1994,01:34-37.

(编辑:李丹)

猜你喜欢

油樟产业现状
油樟叶不同生长期出油率的分析
华蓥油樟赋
宜宾油樟皂制备及其抑菌能力的研究*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就中国电影市场论艺术电影生存现状
时空分布对油樟精油含量的影响研究
宜宾市油樟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地形对油樟栽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