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学生在《论语》中神游

2020-05-30张庆雪

学语文 2020年5期
关键词:神游论语

摘要:整本书阅读今天已成为语文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受到教师们的普遍重视。笔者这里如实记录了自己引领学生在高一学段阅读《论语》的过程及收获。

关键词:《论语》;神游;整本书阅读

通常讲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很广,语文书上众多的古诗文名篇,都有助于大家了解传统文化。但如果要问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那自然是儒家文化,而首推应是《论语》这部经典。毋庸讳言,当下许多年轻人因找不到归属感而精神空虚,信仰缺失已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何处归去?不如归家!于迷乱的世界找一个可以归往的精神家园。于是,我决定在高一把《论语》作为学生的重点课外读本,引领学生在《论语》中神游。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现将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各位同仁分享。我带领学生阅读《论语》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激趣

《论语》虽说是一部语录体著作,言辞简短,但毕竟是写于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其内涵的丰厚隽永、思想的博大精深可想而知。所以学习的过程一定不会轻松,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孔夫子的话说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怎样激发这些准高一的学生去阅读《论语》呢?我做了以下三件事。

第一,讲《论语》这部书的重要性。我从国内讲到国外。它是“四书”之一,是封建科举时代必考内容;它是中国第一好书,是每一位读书人必详读的书;它放之四海而皆准,传之百代以为宜;它常读常新,百看不厌;它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善我们的生活,提纯我们的人生;它是一部开启并建构世代中国人心灵的智慧之书。早在400多年前《论语》就被译为拉丁文在西方流传,现在《论语》已经被译成多种文字而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孔子不仅入选“影响世界历史100名人”,而且排在“十大圣贤”的首位,被誉为“万世师表”。1988年1月在巴黎召开的第一届诺贝尔获奖者国际会议上,75位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而今,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了西方人最信奉的哲人睿语。

第二,布置学生观看“百家讲坛”于丹的“《论语》心得”剪辑。2006年的“十一”黄金假日,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7天解读《论语》,由此带动了新的一轮国学热在国内的兴起。学生在观看中,被于丹那美妙的语言、睿智的解读和独到的体悟深深感染了。

第三,听名家讲座。请来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百家讲坛”的主讲嘉宾鲍鹏山教授。鲍教授从“人类之子”的高度解读孔子,精辟地论述了圣人的执着、担当、坚毅等品行,短短的两小时讲座使学生的心灵再度受到震撼。这三件事,都被安排在暑假的前期(7月份)有序完成。

二、选本

在“激趣”目标基本达成后,随之要考虑的是为学生选择《论语》版本的事。既要顾及学生的阅读基础,又要考虑版本的权威性,还要想着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综合几个方面的因素,我决定给学生统一购买两本不同版本的《论语》,一本是教育部推薦的国学教材,带有译文的《论语》;一本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杨伯峻的《论语译注》。这样不仅保证了大多数同学能够比较顺畅地读完《论语》,而且还可以满足一些特别喜爱《论语》的同学深一层探究的愿望。

三、阅读

首先是热身。为了使学生暑假的阅读产生预期效果,并为开学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两道作业:一、通读《论语》整本书。可以参看译文,要求读懂即可,然后从中挑选出你最喜欢的80则,工整地抄在学校统一印制的读书笔记簿上,开学上交,只抄原文并标注出处(哪一篇第几则);二、《论语》中的有些句子,不同的版本往往有不同的解释,找出几条并谈谈你的理解。第一道作业意在达成让学生完整阅读《论语》整本书的目标;第二道作业意在培养学生学会查找相关资料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开学后的讲习奠定基础。

其次是讲习。讲习是整个《论语》阅读的重点阶段,计划在一学年讲习80则(立足全体同学按入选率高低挑选出的)。利用学校每周一中午12:40——13:00的“高中读书日”活动课和语文课堂的一些富余时间,全部由学生依次主讲,按读、译、评、背(事前和学生商定的)的“四步法”去讲习。尽管此前我曾有两次阅读《论语》的经历,也比较系统地阅读了诸如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李泽厚先生的《论语新谈》、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还有像于丹的《论语心得》、鲍鹏山的《论语新读》等相关书籍,还在《中学语文》《学语文》等杂志发表了几篇关于《论语》学习的论文,但整个讲习过程我始终作为一个参与者置身其中,只是学生在讨论某个问题出现堵塞时我适时插入谈谈自己的想法,或者在学生的各种观点交锋时说说我的看法。事实证明:学生的潜力和能力不容低估,真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下面辑录几次《论语》讲习的场景以飨读者:

场景一:“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子罕篇》)

学生对“毋友不如己者”有不同的理解。虽然书上都翻译: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但这种释义跟上下句没有什么关联,也不太符合儒家的博爱情怀。一些学生甚至提出异议,他们认为品德、学识不如自己的人,更要与之交友,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们,带动他们,从而使他们早日“如己”,甚至“超己”!还有人发现这同样的句子在《学而篇》中已经出现过一次,更有细心的学生发现,虽然重复出现,但其断句不一样,《学而篇》三句话断成: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这种断句表明三句话是各自独立的,那么以上的解释也就可以接受。这时,一位女生又怯怯地说道:还有“友”前的副词也不一样,一个是“无”,一个是“毋”,这是否也影响对句意的理解呢?我看同学们一时陷入僵局,接口道:“一部历经两千多年的古代典籍,其伪误舛夺,脱衍错杂,在所难免。对这些阙疑处我们可暂时搁置一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方显为学态度的诚恳。”同学们顿时释然。

场景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

有同学认为,孔子的“为师”标准是否太低了,只要做到在温习旧知识时能从中掌握一点新的东西,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平时沉默寡言的政治课代表缓缓地站了起来,他说我们是否对这里的“新”字理解流于肤浅了,“新”在“故”内,“新”还可在“故”外;当你思考到这个层面时,你还会认为孔夫子的“为师”标准低吗?全班顿时陷入一片沉默。我一方面高度称赞了政治课代表的深层次理解,一方面也表达了我的看法。我说“新”在“故”外,其实是在考量一个人的由此知彼、举一反三、举一隅以三隅反的综合能力,是一种很高的要求。这恰好说明《论语》的语言简约,内涵丰富的特点,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对《论语》这部“经典中的经典”的品读,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创造性劳动。

场景三:“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篇》

一位女同学慷慨陈词,指斥孔子把女子和小人等观,是对广大女性的不敬和侮辱,属于今天我们应该批判的内容。不料一位男生又发表了不同的声音:他引入南怀瑾《论语别裁》中对此句的解说,此句的“女子”实则“汝子”即类似今天的臭小子,这样这句话就成了孔子在骂他那几个不听话的学生的意思了,他最后还特别补上一点,说《论语》中的“女”都是通假字,一概通“汝”。所以这种解释并非是空穴来风。最后,同学们把目光转向了一直坐在后门边旁听的我,我这样跟学生讲:首先我不敢苟同南怀瑾的观点,其次我想对孔子口出此言做一点背景补充,孔子一生追求所谓的“克己复礼”,这“礼”即封建正统王朝的周礼,所以他老人家最痛恨的就是“僭礼”,可能当时在诸侯国中有女子参政乱政的现象,孔子目睹后有感而发,便大放了这句厥词;另外,孔子不是神,他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性情中人,难免也会说上几句愤激之辞,所以我们不必太在意而非要去给他贴上个什么标签。

场景四: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论语·先进》)

不少同学阅读这则时,从子路的答语“何必读书”中判断子路是一个不读书的人,继而产生困惑:一个不读书的人何以成为孔圣人的高徒。我提示学生可以从查阅名家对这句的翻译入手,看看能否从中找到满意的答案。后来语文课代表发现,杨伯峻先生在翻译此句时稍微进行了补充:“那个地方有老百姓,有社稷,治理百姓和祭祀神灵都是学习,难道一定要读书才算学习吗?”(其中画线句就是杨先生添加的。)这样一来,子路所说的不读书并不是不学习,而是主张在实践中学习治理百姓和祭祀神灵的方法和知识。我就势告诉学生,理解一句话不能孤立地理解,往往需要结合语境并酌情增补(形象的说法叫“铺路搭桥”),以免造成曲解。

四、编写

如果说阅读是言语输入的过程,那么编写(特别是写作)就是内化迁移的言语输出过程。于是,在学生完成了《论语》的阅读计划之后,我趁热打铁又做了以下三件事——

在校报办一期《论语》阅读心得专版,发表学生撰写的学习《论语》的优秀习作。在一年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们大多积累了厚厚的一本读书笔记,有原文、有译文、更有那一段段精彩的点评,我不时地鼓励他们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及时地付诸文字,到期末全班学生撰写的小论文总数多达百篇,为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我们在校报办了一期“走进《论语》聆听哲人智慧”的专版,集中发表了学生的部分优秀习作。

出一本《孔門十大弟子点赞诗汇编》(十大弟子是:颜回、曾参、子路、子贡、闵损、宰予、子夏、子张、子游、子羽)。囿于篇幅这里仅附一首学生习作与大家分享。《颜回》:最好学深思的是你/别人“闻一以知二”/你“闻一以知十”/我知道“十”的背后/是沥血呕心的付出/最甘于清贫的是你/“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以苦为乐/源于你内心对“仁”无悔的追求/最宽容自律的是你/“不迁怒,不贰过”/终生践行不含糊/最执着笃行的是你/不怀疑,不动摇/坚定不移一以贯之/连夫子都点头称许/贤哉回也!

让学生自编一本《〈论语〉重点成语60个》手册。出自《论语》的成语近180个,这里所谓的“重点”是按照学生熟悉程度以及使用频率来界定的,学生从中筛选出60个编成“口袋书”,随身携带,随时翻阅以形成永久记忆。

五、收获

一年来对《论语》的阅读,学生在知识方面的长进远超出了我的预设,尤其是为人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更让我欣喜万分。梳理起来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一年来积累了厚厚的一本读书笔记,有原文,有译文,更有那一段段精彩的点评,培养了学生一种做学问的品质。

第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编了《论语》精粹80则和《论语》重点成语60个两本手册。

第三,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惑,及时地付诸文字,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悄然生成。在去年的上海市第33届中学生作文竞赛中,我所带的班级选派2名学生参赛均获奖项,其中一位获上海市一等奖。

第四,提升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论语》20篇500则(章),最优秀的学生能背诵出近五分之一。除个别同学外,《论语》精粹80则基本上已形成永久性记忆,检测达标率98%以上。

第五,加强了学生的人格修养。《论语》中不少名言警句极富哲理性和启发性。像“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等。我想这些至理名言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从学生的行为举止及谈吐中已明显地感受到,她就像一场润物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涵养了学生的人格。

六、困惑

第一,学以致用,感觉目前大多数学生在“用”上做的还不尽如人意,即主动往外“拿”的意识不够。

第二,对《论语》整本书阅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怎样的一个阅读序列以及阅读内容的取舍,阅读方式的选择等诸多问题,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

第三,学生高中阶段的阅读主要仰仗高一、高二两个学年,而学生在此期间有几门课要去参加等级考。这样一来,阅读时间如何保证是一个问题。

七、结束语

和学生一起读,伴学生共同成长,是这次阅读《论语》的最大收获。“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你是不会读。”北宋大儒程颐的这句感言让我会心一笑。相信今后我与学生阅读经典的道路一定会愈走愈宽,人生的道路也一定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作者:张庆雪,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高级教师)

[责编张应中]

猜你喜欢

神游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召唤与留白——读李元洛先生《诗国神游》
黄鹤楼
荣誉光影·图说大赛
点点读《论语》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神游物外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