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阅读题与高中古诗教学的契合点
2020-05-30姜凌志
摘要:本文以2011—2020年全国Ⅰ卷高考语文古诗阅读题为研究对象,解读高考古诗阅读命题的考查内容,进行古诗教学的再思考,以期更准确地把握高中古诗教学的重难点。
关键词:高考古诗阅读题;高中古诗教学;教学策略
古典诗歌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巨大作用,所以它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高考语文的重点考查对象。纵观近十年全国Ⅰ卷高考古诗阅读题,我们发现高考命题与语文教学在诗歌鉴赏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依存又彼此独立。本文通过寻找命题和教学的契合点,以期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一、高考古诗阅读题和高中古诗的选文
从2011—2020年全国Ⅰ卷高考古诗阅读题中不难发现命题选文有以下特点:时代以唐宋为主,唐代5次,宋代4次,不详1次;作者多是熟悉的名家,如晏几道、陆游、岑参、李白、欧阳修、李贺和陈与义等;作品多是名家的陌生作品,不过2020年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则是作者和作品都显得陌生化,这种情形值得注意;体裁以诗词为主,诗中律诗出现6次(七律4次,五律2次),五言古诗1次,词中小令出现3次;题材多样,但以写景即事抒怀为主,出现6次,咏史怀古(2011年)、思乡怀人(2012年)、边塞征战(2015年)和题画诗(2019年)各出现1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古诗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必修2、3、4各选有一个单元的古诗词作品。必修2是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作品,涵盖《诗经》、楚辞、乐府等;必修3是唐代诗歌,有乐府、歌行、近体诗等多种体裁;必修4是宋词,分婉约和豪放两种词风。从选文上看,基本呈现出古诗词的重要发展演变历史;题材力求多样化;体裁以诗中的七言律诗,词中的小令、长调为主;选文大多是唐宋熟悉的名家作品。
综上,高考古诗阅读和人教版必修高中古诗,在选文上存在联系。两者相同之处:选择的作品唐宋居多;注重律诗和写景抒怀的考查。两者的不同:首先高考诗歌作品“陌生化”,而教材选择的是知名作家的代表作品;其次高考诗歌中宋诗非常重要,比如2020年全国2卷和3卷分别是王安石和陆游的七言律诗,但教材中宋诗则没有入选,这点需在教学中有所补充。
二、高考古诗阅读题和高中古诗的考查题型
(一)高考古诗阅读题的考查题型
《考试说明》阐释了古诗阅读题的内容:(1)理解诗歌词语的含义;(2)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3)分析作者的思想倾向;(4)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5)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中可以看出高考古诗的命题都是根据这些考试内容设置的,万变不离其宗。从近十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古代诗歌阅读题选文统计中可得出
所以古诗阅读题考查题型以五种题型为基础,形式多样,但考查最多的是诗歌的情感,其次是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不过五种题型有时并不是独立考查的,比如2014年第9题(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就同时考查了情感和表达技巧。
(二)人教版高中必修古诗课后练习题型
课后练习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而文本的重难点也体现在课后练习里。必修教材诗歌单元设置了“研讨与练习”,经整理发现在习题的设计上有六类题型:诵读、语言基础、理解概括、分析比较、拓展和写作,不同的题型切合学生不同的发展等级。
诵读和语言基础题较简单,故不作具体阐述。拓展和写作鉴赏能力层级高,例如,《辛弃疾词两首》练习四从其他诗词中找出“英雄”词语,表达作者怎样情感。这是典型的拓展题。学生在搜集课外知识的同时也对课内知识进行了巩固,将视野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主动性。写作题,要求学生写一小段赏析的短文或者想象的文字,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比如柳永词两首中第三大题要求对搜集到的离别之苦的诗句,并就其中一首写一篇赏析短文。这两类题型目前高考古诗阅读题还没有出现,但也需注意。
理解概括较为重要,与高考古诗阅读题考查题型切合度高。比如《辛弃疾词两首》练习2:《永遇乐》一词的主旨归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试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这题侧重主旨句、关键句的考查。这也是近三年全国Ⅰ卷高考古诗阅读题的考查重点。2018年(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和2019年(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都是考查尾联的含意,但稳中又求变,增加了作者的评价。2020年(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则拓展至全诗的思想感情,包含的内容更为广阔。
比较分析题型也与高考古诗阅读考查题型切合度高。如《苏轼词两首》练习四这两首词和以前学过的《赤壁赋》都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试将这三篇作品相互比较,看看它们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有什么异同。全国卷2015年第8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也是典型的比较分析题。它们可以比较意象选取、意境营造、思想感情、表现手法和风格等,考查形式广泛灵活,有利于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由此可知高考古詩阅读题型与教材古诗课后练习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就告诉我们,学会知识的迁移是一种在高考古诗阅读题中稳中求胜的很好的方法。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诗歌鉴赏方法内化,并将之运用到不同的诗歌解读中去,让学生面对陌生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时找得到切入点。
三、针对高考诗歌阅读题特点的古诗教学策略
高中古诗教学是有效应答高考诗歌阅读题的基础,因此要提高高考诗歌阅读题的答题质量,首先要提高高中教材古诗教学的质量。
(一)加强学生知识积累,构建完整知识系统。
在教学中,立足教材,重视文本,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具备完整的诗歌鉴赏体系。其实选入教材的古代诗歌单元在知识点的编排上有一定的脉络可寻。
比如《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展現的是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的典型写法。《咏怀古迹》与《马嵬》《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诗词详细展示了学习咏史诗的思路:先弄清史实(人物、史实、典故)→体悟感情(颂扬、批判、同情)→分析意图(史实与诗人的连接点)→分析手法(用典、对比、烘托)。表达技巧虽然一直是难点,但也有迹可循,各有侧重:《诗经》两首侧重比兴和重章叠句、《归园田居》侧重白描,《望海潮》侧重点染铺排、《雨霖铃》侧重虚实、《永遇乐》侧重用典等等。如果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多积累并将之细化,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做到举一反三,那么一定能进行有效的诗歌鉴赏。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诗歌教学方法通常是:通过朗读,把握节奏;运用想象,感受意境;联系背景,体悟情感。但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后,课堂可以进行创新教学。
比如李清照两首词的教学,以课后练习一第3问为主线,同时教授两首词,并分别从时令、时间、景物和行动四个方面作具体比较归纳,效果非常好。这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了两首词的异同点。在学习了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让学生自己讲授。因为这首词与《水龙吟》的学习重点(用典)是一样的,所以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轻松而又高质量地完成教授任务。《定风波》是缘事抒怀,又恰逢学校联考结束,于是让学生仿写《定风波·考试》。学生作品风格多样,或幽默风趣,或意气风发。
(三)进行诗歌鉴赏训练,提高学生答题能力
将学生的答卷整理分析,发现学生失分主要原因有思想情感不理解、思路分析不清晰、语言表达不简洁、答题形式不规范等。因此在诗歌相关训练中有意识加强以下几方面内容:
1、强化主题
近三年高考诗歌阅读题侧重对诗意的理解,因此读懂诗歌才是王道。那么如何读懂呢?可以注重两步法。第一步: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需注意诗人不同,诗风各异;境遇不同,诗情有别;时代不同,精神迥异。第二步:解读文辞,揣摩情意。可以从标题、注释、意象和关键词等方面把握。比如2020年14题A项说“与外界不通音讯”明显错误。由标题《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中“和”“见寄”“次韵”就可看出是皮日休先写诗给诗人,诗人以此诗作为回答。再比如2018年14题B项,考查的就是关键字“穷”的理解,古代的“穷”不是贫穷而是人生不得志的意思。
2、认真审题
有很多学生的答案出现问题不匹配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在答题之前,没有认真审题,没能准确把握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2015年《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第8题出现了以下答案:本诗描写了塞外的严寒,连年风雪,春风不到;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大雪纷飞,春风从来都没有来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塞外的严寒。从这两份答案可以看出,学生在答题时根本没有注意到题干的要求(比较景物描写的角度),答非所问。这样失分非常严重,所以做题的第一步审题一定要认真。
3、规范答题
对于诗歌阅读题,要拿到好的分数,还要规范答题。规范答题,是要懂得运用相关术语准确表达。像常见的诗歌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术语必须烂熟于心才能得心应手。同时还需注意分点作答,一目了然。
总之,高中古诗教学如何更好承担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使命,需依据高考古诗阅读题的方向,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高考古诗阅读题绝对不是高中古诗教学的唯一指向。高中古诗教学还要关注到学生对古代诗歌审美鉴赏情趣的发展,更好地传承优秀经典文化。
(作者:姜凌志,安徽省无为中学教师)
[责编尹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