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刀联合美式脊椎矫正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
2020-05-30孙科
孙 科
强直性脊柱炎(以下简称强脊)是以中轴关节受累为主,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是一种慢性自身炎症性疾病[1]。本病病程漫长,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质量。温针刀和美式脊椎矫正都是物理疗法,相对于口服药物治疗有更多优势,我科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治疗强脊,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9月门诊收治的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30~60岁,平均(39.12±5.619)岁;病程6~120个月,平均(24.02±19.28)个月。
1.2 西医诊断标准 放射学标准:骶髂关节X线表现分级:0级为正常;Ⅰ级为可疑;Ⅱ级为轻度异常,可见局限性侵蚀、硬化,但关节间隙正常;Ⅲ级为明显异常,存在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部分强直等1项或1项以上改变;Ⅳ级为严重异常,表现为完全性关节强直。临床标准:①腰痛、晨僵3个月以上,活动改善,休息无改善;②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③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明确诊断强脊:放射学标准符合双侧≥Ⅱ级或单侧Ⅲ~Ⅳ级骶髂关节炎。符合1项(及以上)临床标准者[1]。
1.3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强脊西医诊断标准;②本研究纳入的强脊患者,均存在明显的疼痛及脊柱功能受限;③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全部知情及自愿。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疾病;②妊娠、哺乳期或有意向怀孕的妇女;③骨质疏松的患者;④既往或已经患有肿瘤或者结核的患者;⑤有精神障碍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温针刀治疗 ①使用0.6 mm×80 mm一次性无菌小针刀。沿着骶髂关节寻找压痛点,主要在髂腰韧带髂嵴处及骶髂后韧带靠近髂嵴处进针,患者取俯卧位,刀口线和腰5横突连线平行,针体垂直于皮肤平面快速刺入,达骨面后剥离并松解竖脊肌在骶骨和髂骨附着的粘连点。最后倾斜针刀呈合适角度刺入骶骨和髂骨的骨间处松解骶髂后韧带的粘连点,横向和纵向剥离,最后做“米”字形切割,取下针刀后,局部消毒,覆盖无菌纱布。②脊柱僵硬或伴驼背、侧弯。患者取俯卧位,刀口线和人体纵轴平行,常规从驼峰处开始松解,如驼峰处为T11-12间,则取T7-8、T8-9、T9-10、T10-11、T11-12、T12-L1、L1-L2、L2-3、L3-4之棘突间及其两旁约3 cm处,9个平面,共计27个点,先横行剥离,达骨面后切割4~5刀,取下针刀后,局部消毒,覆盖无菌纱布。③异常压痛点留针,针体连于龙城牌HT-2温针电针综合治疗仪,留针30 min。取下针刀后,局部消毒,覆盖无菌纱布。尽量多刺几个压痛点,每周2次,6次一个疗程。美式脊椎矫正:使用顿压床,比如脊柱僵硬或者驼背的位置位于T11-12,双手掌根位于棘突旁和横突平行并发力,在T7-8、T8-9、T9-10、T10-11、T11-12、T12-L1、L1-L2、L2-L3、L3-L4用顿压的方式进行矫正,每个节段行4~5次顿压,使脊柱前后的韧带及关节突关节松解,发力力求顺势,点到即止。美式脊椎矫正2次/周,6次为一个疗程。
1.5.2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测定CRP。②枕墙距:双腿并拢,脚后跟紧贴墙面,收下巴,眼平视,测量枕骨结节与墙之间的距离。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主观疼痛程度,由患者自行在上午,下午及晚上决定,取3次的平均分为当日VAS评分。④晨僵积分:僵硬时间≥1 h,3分;僵硬时间≥30 min,且<1 h,2分;僵硬时间<30 min,1分。
1.5.3 疗效评定标准 ①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能忍受;4~6分为中度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9分为重度疼痛,影响睡眠;10分为难以忍受的疼痛[2]。②临床缓解: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化验指标恢复正常,VAS下降到0分。显效:主要症状好转,主要化验指标趋于正常,VAS下降到1~3分(含3分)。有效:主要症状有所改善,主要化验指标数值有所下降,VAS下降到4~6分(含6分)。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或加重,VAS≥7分[3]。③功能分级采用改良MacNab标准:优为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VAS为0分;良为有稍微症状,活动轻度受限,对工作生活无影响,VAS为1~3分;可为症状减轻,活动受限,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VAS为4~6分;差为治疗前后无差别,甚至加重,VAS≥7分[4]。
1.5.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配对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Wilcoxon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RP、枕墙距、VAS及晨僵积分 治疗3周后CRP、枕墙距、VAS评分及晨僵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CRP、枕墙距、VAS及晨僵积分比较 (例,
2.2 总有效率 临床缓解0例,显效48例,有效1例,无效1例,显效率为96%,总有效率为98%。
2.3 功能分级 治疗前优0例,良1例,可27例,差22例;3个月后优0例,良48例,可1例,差1例。采用Ridit分析,治疗前CI(0.693~0.775),治疗后CI(0.236~0.296),值小的疗效好。
3 讨论
强脊的临床表现多样,并具有潜在严重后果[1],如果放任不管,后期会出现整个脊柱关节的融合,甚至全身关节的畸形,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严重。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同时也是慢性病,不能根治。所以早期有效及可以持续的治疗方法才是本病的首选。强脊的病理表现为滑膜炎[1]。疼痛点多为韧带、肌腱和骨的附着点及关节囊处,因产生的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容易导致附着点处纤维化甚至骨化导致局部关节强直甚至压迫神经,还可以导致关节内压力增高,甚至关节融合。脊柱的治疗是关键。针刺可以增强传入粗神经纤维电活动,抑制传入细神经纤维电活动,致使疼痛信号的传导受到抑制,从而呈现出良好的镇痛效果[5],针刀联合温热刺激加强了镇痛的作用。针刀可切开附着点处的粘连、挛缩、瘢痕,改善关节内张力,抑制骨化的产生。长期的温热刺激可以使附着点不易再次黏连、挛缩并形成瘢痕,另外长时间的温热刺激可以减低关节内的压力,另外40℃左右的持续刺激可以减轻针尖处的慢性炎症从而缓解疼痛,并抑制脊柱小关节强直的发生。顿压可以松解脊柱前后的韧带及关节突关节,延缓脊柱的强直。结合睡硬板床、低枕,避免过度负重和剧烈运动,可以尽可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甚至逆转最后关节的强直。从结果来看患者的CRP,枕墙距、VAS评分及晨僵积分均有明显改善,这两种方法不增加身体的负担,患者易于接受,临床疗效显著,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