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联合西药治疗大肠癌术后腹泻的临床观察*
2020-05-30林彤彦张沈晔
林彤彦 张沈晔 陈 爽 赵 岩△
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近30年明显升高[1]。而手术是大肠癌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手术指征的放宽、新型抗生素的应用、新辅助化疗广泛开展等多种因素,腹泻作为大肠癌术后的并发症发病率也逐渐升高[2],术后腹泻具有次数多、难以恢复、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等特点,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科进行了雷火灸联合西药治疗大肠癌术后腹泻的临床研究,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7年12月—2019年1月于大连市中医医院肿瘤科住院的大肠癌术后出现长期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最终入选53例患者。其中男37例,女16例,年龄43~81岁;结肠癌24例,直肠癌29例。根据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7例。经统计学检验,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根据《实用内科学》[3]:病程7 d以上,排便次数每日超过3次,水分增加,粪质稀薄,大便常规及粪便培养无大肠致病菌、真菌、痢疾杆菌。
1.2.2 纳入标准 ①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大肠癌。②预计生存期≥3个月。③接受雷火灸治疗,自愿参与研究。④手术前无慢性腹泻病史。
1.2.3 排除标准 ①依从性较差,有智力障碍或患精神病,无法配合治疗。②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影响药物代谢的患者。③资料不全,无法统计疗效者。
1.2.4 退出标准 ①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合并疾病。②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③受试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其他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④随访期间因各种原因失访。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西药治疗,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商品名:易蒙停,生产商: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 mg,批号:国药准字H10910085),2 mg每次,每日3次,首剂倍量。同时予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商品名:整肠生,生产商:东北制药集团公司沈阳第一制药厂,规格:0.25 mg,批号:国药准字S10950019)口服,0.5 mg每次,每日3次,首剂倍量。治疗组口服药物同对照组,同时予雷火灸治疗。选穴:双足三里,神阙、中脘、关元,每日1次,每次30 min,4周为一个疗程。2组均根据病情,酌情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基础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及患者体力状况,体力状况以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表示。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4]相关标准判定。完全缓解: 治疗后大便次数、排便量及性状恢复正常,并维持1周以上; 部分缓解: 经治疗排便次数较治疗前减少,但每天排便仍大于 1 次,或大便稀薄,但每天仅1次,维持1周以上; 未缓解: 经治疗排便次数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减少,甚至增加,或便质较前含水量增加。以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为判定为有效。体力状况以卡氏评分(KPS)判定,分数提高≥10为提高,分数下降≥10为下降,分数无变化为稳定。KPS标准见表1。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为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则并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同时治疗组患者KPS提高率50.00%,优于对照组25.93%(P<0.05),具体见表3。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5
表3 2组患者KPS变化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5
3 讨论
腹泻是大肠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相关因素较多,现代医学研究相关机制认为与肛门内括约肌损伤、相关神经受损、术后肠道结构改变、肠道屏障功能变化等相关,但病因机制至今无统一定论[5]。本病病程长,严重者每天排便可达20次以上,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并发休克,甚至继发肾衰竭等多脏器衰竭,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6]。西医对于术后腹泻一般采取药物治疗,除本研究中使用的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所属的胶囊外源性益生菌及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所属的肠道阿片受体结合阻断剂(如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5],还包括抗生素类和消化道黏膜保护剂。也有手术治疗,但患者接受程度低,应用尚不广泛。临床观察单纯西医治疗本病效果并不理想。
本病最早可见于《黄帝内经》,诸代医家对本病进行研究,理论逐渐完善。《医宗必读》提出治泻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泄泻的治法。清代对本病的认识日趋完善,强调湿邪在本病的主导性,重视肝、脾、肾的重要作用,均为后世提供理论基础。本病病因复杂,但其基本病机可概括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司,病位在肠,以湿困脾土,脾失健运为关键。日久脾病及肾,肾阳亏虚,故本病治疗中不仅需健脾,也需根据病情酌情温肾、抑肝[7]。
雷火灸是一种集针、灸、药外治法于一体的传统明火悬灸疗法,主要工作原理是以经络学为基础,利用药物燃烧时产生的热力、红外线辐射力、药化因子及物理因子,通过经络和腧穴的循经感传达到温通经脉、调节人体功能的作用,具有补益肝肾、散寒祛湿、活血化瘀等功效[8]。雷火灸与普通的艾灸比较,其灸条采用艾绒与多种中药配制而成,具有火力更旺,渗透力更强的特点。灸法治疗慢性腹泻也已经有多项研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雷火灸能调节胃肠激素, 疗效明显提高[9],多项研究表明雷火灸或艾灸可有效缓解腹泻症状[10-12]。
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及临床研究作为理论基础,笔者团队根据大肠癌术后腹泻患者特点,以健脾为治则,予西药加用雷火灸为治疗方法进行本研究。穴位选择上,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穴位,有生发胃气、燥化脾湿、健脾和胃作用;神阙穴属任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中脘属任脉,可健运脾阳,回阳固脱;关元同属任脉,补肾培元、温阳固脱。诸穴同灸,共奏健脾、升阳、止泻之功。
本研究中雷火灸联合西药治疗大肠癌术后腹泻,能有效改善患者腹泻情况,体力状况改善,研究过程中也观察到患者腹部不适、乏力、纳呆等症状均有明显好转,一定程度可反映患者生活质量提升。
综上所述,雷火灸治疗大肠癌术后腹泻有良好的效果,且操作简易,经济负担较小,患者接受度高,具有“简、便、易、廉”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因条件限制,本研究尚不完善,下一步研究中,我们将进行扩大研究样本,多维度研究,为雷火灸治疗大肠癌术后腹泻提供更多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