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半番鸭感染新城疫的诊断
2020-05-30傅光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州350013
岳 稳 傅光华 黄 瑜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福州 350013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virus,ND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新城疫病毒又称为禽1型副黏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 type 1,APMV-1),新城疫是禽类重要的烈性传染病之一[1]。2019年8月初,福建省南平市某养鸭户饲养的80日龄半番鸭出现部分死亡,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查,确定鸭群感染新城疫。现将这起半番鸭感染新城疫的诊断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9年8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接诊一例来自福建省南平市某养鸭户的半番鸭病例。该养鸭户饲养半番鸭700羽,在50日龄时购回,购回后仅免疫禽流感疫苗。鸭群7月下旬开始发病,病初每天死亡5~7羽,4 d后病死率逐渐升高,最多时1 d死亡30多羽。发病后全群使用磺胺喹噁啉、氟苯尼考,效果不佳。至送检时,已死亡200多羽。
2 临床症状
鸭群发病初期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两翅下垂,水样腹泻,并伴有难闻的恶臭味。随着病情发展,病死率逐渐升高。
3 剖检病变
剖检病死鸭,可见肝脏肿大,有不同程度出血;肺充血;胰脏出血或散布大量白色坏死点,部分患鸭还出现心肌严重出血,心包积液,肠道尤其是十二指肠内膜严重出血。其余脏器无明显眼观病变。
4 实验室检查
4.1 临床样品处理 无菌采集患鸭肝、脾、胰腺组织,一部分用于细菌分离鉴定,另一部分加入含抗生素(青霉素1 000 U/mL、链霉素1 000 ug/mL)的PBS缓冲液进行研磨制备成20%混悬液,-80℃保存备用。
4.2 细菌分离及病毒RT-PCR检测 对采集的病死鸭组织样品分别取样划线接种血琼脂平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细菌分离呈阴性。以病毒DNA/RNA抽提试剂盒,按照产品说明书提取样品中的核酸,分别进行禽流感病毒、鸭坦布苏病毒、禽1型副黏病毒、鸭瘟病毒和鸭呼肠孤病毒等病原检测。PCR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结果RT-PCR检测仅有新城疫病毒呈阳性,其余病毒均呈阴性。扩增片段送生物试剂公司进行序列测序,测序结果表明获得的扩增片段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新城疫序列同源性为97%~99.5%。
图1 样品PCR扩增电泳图
4.3 病毒分离 将制备的组织混悬液离心取上清,经尿囊腔接种5枚11日龄鸭胚,每枚接种0.2 mL。之后于37℃恒温培养,连续观察7 d。无菌收集致死鸭胚尿囊液毒,测定其血凝活性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鸭胚尿囊液毒能凝集鸡红细胞和鸭红细胞;RT-PCR检测结果显示分离的病毒为新城疫病毒阳性,其余病毒均为阴性。
5 诊 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该群半番鸭感染新城疫。
6 讨论与分析
1)新城疫是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发病后传播迅速、危害巨大。该病主要侵害鸡、火鸡、鸽等陆生禽,发病迅速,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水禽是禽1型副黏病毒的贮存宿主,临床上经常表现为健康带毒而不发病,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出现了鸭、鹅等水禽感染该病并出现死亡的报道[2]。但临床上,鸡和火鸡等陆生禽与水禽在发病时表现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存在较大差异。陆生禽发病后,临床上呈现共济失调或严重精神沉郁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以喉头或气管环出血等呼吸道病变以及严重的胸肌、大腿肌等脏器出血,尤为特征的是腺胃黏膜水肿、乳头和乳头间有出血点等。而鸭、鹅等水禽感染该病后的剖检病变主要为胰腺表面有针尖状白色坏死点或(和)出血、肠道黏膜出血,而胸肌、大腿肌肉及腺胃乳头等处很少有出血病变[3]。因此,对鸭发生新城疫的临床诊断时,需要注意陆生禽与水禽发生新城疫的临诊要点差别,以防误诊、漏诊。
2)对鸭发生新城疫的临床诊断时,易与鸭发生禽流感相混淆,应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加以区别。雏番鸭发生新城疫的临床诊断时,易与禽流感、雏番鸭细小病毒病、鸭呼肠孤病毒病相混淆,应通过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
3)该病为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建立严格的饲养管理制度,尤其是生物防控措施是鸭场预防该病传入的重要手段。保障良好的饲养环境,控制好饲养密度,保证鸭舍的温度、湿度和合理通风。尽管世界各国对新城疫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如扑杀、限用中等毒力疫苗、强制性免疫等,但它依旧是危害禽类的主要传染病并呈现新的流行趋势[4]。该病大多数情况下无法治愈,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提高饲养管理水平,进行综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