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在“纤维艺术”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2020-05-29王成圆

美与时代·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教育教学创新创业

摘  要:在创新创业背景下,素质教育在不断地优化,培养应用型人才、拓宽高校“纤维艺术”课程建设内容、掌握创新创业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提升课程学习能力至关重要。从课程建设的必要性、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路径三个方面对“纤维艺术”课程进行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在“纤维艺术”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大力加强。

关键词:创新创业;“纤维艺术”课程;教育教学;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融入少数民族文化的西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与实践研究”(2019SZEYB12)研究成果。

作为一门材料手工艺课程“纤维艺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手工艺创造能力,展现出强大的包容性和延展性,推进了相关学科和行业的发展,更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通过课程改革与实践,激发传统手工艺的活力,发挥学科优势,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促进科教融合,提升“纤维艺术”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纤维艺术”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纤维艺术”课程特点

“纤维艺术”课程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一门特色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该课程主要对“纤维艺术”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材料工具、制作工艺、编织技法、表现风格等進行全面分析,并通过理论进行艺术创作。课程内容主要为纤维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艺术分类、材料性质、创意风格、编织印染等。该课程以纺织技术为依托,运用新技术和新工艺表现现代观念,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包含艺术和技术,并将两者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在课程教学强化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掌握“纤维艺术”表现手法,发挥材料的特性,将基础理论学扎实,才能对实践创作更有价值。

(二)“纤维艺术”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纤维艺术”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有:

1.课程教学内容较为局限。很多院校由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有限或者思想观念保守,在课程中主要以传统的纤维编织技法学习为主,忽视了纤维艺术的空间形态表现、材料手法运用,对于材料的使用也仅仅停留在使用毛线、棉麻等材料,限制了艺术作品的发挥。从纤维的种类分析,纤维材料包含成品、半成品,以及棉、麻、丝之外的其他金属、塑料等材料。不同材料在艺术作品中的展现效果都有差别。如果教师对纤维艺术的基本知识掌握得不够深入,自然也就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加之陈旧的观念,缺乏探索性,艺术作品的创作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便变得没有价值[1]。

2.课程学习过程缺乏实践。纤维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实用性,传统纤维课程侧重理论的传播和工艺技法的讲授,导致学生对纤维艺术的概念和发展理解只存于表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但是纤维艺术的设计创作需要从实践中汲取灵感来源: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践课程,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并创作相应的艺术作品,但是如果课程学习只是单纯地进行艺术创作,缺少产出成果,会严重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课程实践活动安排较少,导致学生缺乏实践锻炼,艺术设计产品与创新创业融合性不强,学生课程学习缺少理论知识强化环节。

(三)“纤维艺术”课程研究的必要性

纤维艺术是一种手工艺术,包含着个人情感与无限的艺术创造力,这种艺术创造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以实践应用为目标。既是民族文化技艺和手工艺传承的良好渠道,也是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有效途径。第一,随着纤维艺术表现形式的不断创新、发展,传统纤维工艺的刺绣、编织等民间手工艺被不断继承和发扬;第二,纤维艺术创作内容较广,应用于不同环境,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可用于包装、搭配、装饰,满足人们空间审美的需要。借助这一特点,学生可以通过“纤维艺术”课程的学习参与项目,进行创业,与产品融合进行实践[2]。

二、“纤维艺术”课程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课程设置

对于艺术类专业来说,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艺术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多元文化和创新思维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掌握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开展教学实践,创新学生的培养方式。从艺术类课程教学的角度来说,纤维艺术类课程不能以一概全,在纤维艺术基础课程中掌握认识纤维艺术、纤维技法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延伸和设计理念的发挥,培养学生专业个性。同时,艺术类课程具有相通性,专业知识学习也应具有延续性,这就要求“纤维艺术”课程设置要具有连贯性,装饰基础、装饰绘画、纤维工艺、室内装饰壁挂等核心课程之前相互交叉衍生[3]。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教学成果的转化,纤维艺术领域发展迅猛,课堂教学与行业发展联系越来越紧密,传统的课堂教学需要紧跟行业步伐,合理优化教学资源,依托学校校友、行业联系的渠道,拓宽学习资源,通过合理的课程建设,寻求“纤维艺术”课程教学特色。

(二)教学方法

不同于其他研究性专业,纤维艺术设计属于应用类型专业,更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负责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积极性、主动性也会有所提升,教师围绕着学生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外出考察研讨课程是不可少的,现代纤维艺术发展迅速,融合现代元素、新型材料、强调形式的表达,只有学会观察,积累素材,才能突破思维局限,衍生出新的设计理念,同时通过交流,进行思想碰撞,激发创作激情,吸收外来经验,此类开放性教学方法,更适用于应用新课程,个人操作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思维的激发才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关键[4]。

(三)评价机制

艺术类教学评价是发挥课堂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环节,完善的教学体系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发挥,因此,应该结合教学过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评价涉及教师、学生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通过评价可以建立教学效果反馈渠道,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教师评价也应从多角度出发,除了查看教师的课件等相关材料,还应通过教学督导检查,教学小组评价、学生学习收获等方面来进行评价。其中学生的评价占主要部分,学生对于教学过程评价包含授课流程是否完整、授课内容是否充实、授课目的是否明确以及课堂中的带动性和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同时,在评价方法上,包括考试检测、实际操作、答辩讨论等。教学评价主要是看学生个人的收获及能力的提升,在课堂中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保证学生在学懂弄通的前提下,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创新实践,发挥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能力去参与专业竞赛,有基础进行设计运营,有途径进入企业实习提升[5]。

三、“纤维艺术”课程教学发展路径

(一)充实理论知识体系,把握专业学科动态

通过“纤维艺术”课程课上实践、课下实习活动,高校纤维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进行积极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结合个人学习目标、个人兴趣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由于高校纤维课程与编织行业较为贴近,学生可通过多维实践渠道了解当前行业的行业动态,把握主流趋势,结合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等,更新观念,提升能力和技术。例如,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展览能够反映一定时间内纤维艺术的发展趋势和纤维艺术界的相关动态,同时,也引导人们向前发展,打破思维界限,走出自身局限。包含中国国际纤维艺术展等,此类学术展览在工艺、材料、技术模式、表现形式等方面带动着纤维艺术的创新发展

(二)结合创新创业实践,拓宽课程学习路径

高校艺术类人才的培养不能只限于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艺术创作是一种实践性的课程,应该突出实践教学方面。学习纤维艺术,关键还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通过课程实践,积极探索纤维艺术的发展渠道。进行“纤维艺术”课程学习的学生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提升创新思维,挖掘纤维艺术的发展空间:一方面结合创新创业项目,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竞赛,以赛促学;另一方面以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通过纤维艺术手法应用,丰富教学实践内容,将纤维艺术与装饰、包装、陈列等内容相结合,进行创新设计,延伸发展路径。

(三)提升创新创业思维,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从思维理念到艺术作品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转化,纤维艺术创作饱含个人的创作设计理念,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的艺术创作。而在部分高校中,学生个人风格很难发挥,高校“纤维艺术”课程学习过程较为单一,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会选择一些往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評判优劣。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纤维艺术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单一的设计形式和创作风格。因此在个人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处于模仿状态,并没有突破原有的思想束缚,创造性思维培养与知识和技能严重脱离,不能有效地将学到的知识技法运用到自身创作中。在课程教学中,老师的指导和激励对于学生的学习发挥了巨大作用,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善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设计构想,利用学生的兴趣、灵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发现更多的可能性,使学生形成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良好习惯。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可结合课程目标、创作思路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将实际应用与课程理论相互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6]。

(四)依托课程建设资源,挖掘纤维艺术特色

“纤维艺术”课程有别于其他装饰艺术类课程。纤维艺术作品虽然是一种装饰品,但是更强调公共建筑空间的装饰性,无论是壁挂还是纤维制品,都在纤维艺术的发展逐渐展现出作品的多样性。这种空间和材料的特性使“纤维艺术”具有空间延伸性和视觉丰富性。“纤维艺术”课程紧紧围绕空间形态和艺术语言进行创作,以空间环境和材质为研究对象,进行纤维艺术创作。纤维艺术多维性的艺术特质既有传统工艺美术的属性,也有现代艺术特征,兼具时代性、多元性,能够让学生在课程中明确学习目标,也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在工业风的空间环境中,需要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艺术创作,这时,我们所涉及的纤维艺术作品一定是与空间环境相融合的,材料的使用以及形态的表达都要与环境统一,这就避免了学生进行盲目创作,强化课程实践,发掘艺术作品的应用价值。同时,在课程学习和创作中,多种材料和创作手段的应用丰富了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强化了纤维艺术创作的吸引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结语

“纤维艺术”课程的建设,需要以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指导思想,结合纤维艺术专业特点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融合,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实习、成果转化等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纤维艺术体系,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找准发展定位。通过对课程体系的建设,引导学生把握学科动态、拓宽课程学习路径、注重自身实践能力培养、挖掘纤维艺术特色,朝着培养新时代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方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海春.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创业项目结合的研究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9(12):154-155.

[2]苏鑫,孙永明.浅议纤维艺术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艺术教育,2015(6):129.

[3]杨晓.浅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纤维艺术在包装设计课程中的运用为例[J].中国包装工业,2014(18):108.

[4]谭海平.纤维艺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2):103-105+108.

[5]黄晓蔓.高校纤维艺术课程“多元化”教学方法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3(7):152-154.

[6]张毅.纺织品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纺织教育,2011(5):399-400+403.

作者简介:王成圆,硕士,桂林理工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为纤维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教育教学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