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融合策略分析
2020-05-29罗旺明
罗旺明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渗透,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新课标对当代小学生的发展提出了四项基本要求,其一为思考能力的提升;其二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其三为学习能力的提升;其四为认知能力的提升。而这四项基本要求都离不开一个原则,就是提升小学生的读写能力,这是保证这四项基本要求可以同时提升的前提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融合;策略分析
阅读与写作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前提,尤其是对于身心尚处于发育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是学生一生中学习的基础阶段,而小學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则是基础中的基石,基础打得牢可以充分助力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而读写结合则是依据语文教学规律总结产生的,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精华部分,这对小学生学习语文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以读带写分析文章精髓变为己用
读写融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为一种核心教学策略,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才可以凸显其重要作用。同时,读写融合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增添小学语文教学的色彩,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大有裨益。结合长久的小学教学实践工作,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被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所认可,读写融合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以读写融合为教育核心,不断完善读写教学的可行性方案,从而为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做出应有贡献。现将以读带写这一教学原则进行分析,希望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找到文章精髓,并将其变为己用,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以“枫树上的喜鹊”为例,这篇课文是自由诗、散文诗与童话诗的结合,具有一定的艺术之美,课文形式简单、内容活泼、特别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从阅读接受能力方面也非常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范围。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自主阅读,并且分别从景物描写、人物外貌描写、人物心理刻画、小动物特征描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将这四个方面的精髓部分进行提炼,并且自主写出一篇关于大自然、小动物与人类和谐共处的作文。作文形式可以为散文诗歌,也可以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延伸,写出充满童真童趣的小短文,内容形式可以是接近现实的写实类型,也可以是充满想象空间的抽象类型。这种以读带写的方式对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大有裨益。在短文续写的过程中,只有分析文章精髓,找准拓展与延伸点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习作练笔过程中对文章精髓的提炼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短文续写环节为学生挑选具有想象空间的结尾,通过学生的不同理解描绘故事发展。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前提是为学生提供可以练笔的平台,以读带写分析文章精髓并变为已用,通过相似结构与写作手法的合理运用,充分延伸原文特点,使学生尽情书写精彩故事。
二、以写促读遇到写作瓶颈书中求助
写作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遇到不同问题,有时便会产生难以下笔的情况,针对这种现象就可以利用读书来提升写作能力,激发写作灵感。学生可以学习课文或者课外书籍中的写作精髓,包括对人物、景物、事物的各种细致刻画与描写。同时还会因为书中的某一句话而激发出灵感,进而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创作过程。
以“山中访友”为例,这是李汉荣先生的一篇富有想象力与好奇心的描写大自然以及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散文作品,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艺术世界,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首先对学生进行引导,久居城市会不会对大自然有种特别的向往,那么今天就可以跟着李汉荣先生的笔触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风光,让我们跟着作者的笔触走进山涧边、溪水旁去进行实地感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且还可以使学生产生描写大自然景观的念头。同时,学生在描写这类作文时,如果感到词穷或者遇到写作瓶颈的时候,可以阅读这篇课文,可以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如这篇课文在描写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小花、阵雨、老柏树等自然生态景物时都是利用拟人、联想、排比等形式,而在描写云雀、蚂蚁、归鸟这些小动物的时候又运用了拟人、比喻等方式。
同时,文中出现的各种形容词、以景抒情的词语或者句子,学生可以将这些写作手法变为己用,这样有助于提升写作能力。新课改语文教材叙类文章比重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其中对于活动过程有着十分精彩的描写,教师在读写融合教学中首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通过分层次、多角度的方式展开文章,使学生在罗列清晰的文章结构中有条理地进行学习。以写促读打破瓶颈的前提是通过对文章细节的深入分析,避免因不了解中心思想而在写作中过于笼统地概括。写作的层次与其内容的排列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学生只有掌握关键才能打破写作瓶颈,以写促读、多写多练,增加自身感悟,丰富写作内容。
三、读写融合坚持写读后感提升自我
就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其中包含了很大一部分具有深度内涵以及影响作用的优秀作品,对其进行深度阅读等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这可以充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坚持每一篇课文都写读后感,并且教师应将学生写的读后感进行点评,同时也应结合学生自评与生生互评的方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将一篇课文读好、写好、学好。
以“桃花心木”为例,这是一篇散文类的文章,也跟其他散文一样具有文笔清新、情感隽永、在朴实无华中透露出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同时这篇课文跟其他课文相比具有较强的哲理性,文章通过生疑、设疑进而进行解疑直到最后的悟理,因此这是一篇非常适合写读后感的文章。教师应在课后引导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再次阅读,这与课前阅读不同,首先,课后阅读是在学生对这篇课文有一定了解后进行的,这有利于学生对文章核心内容的深度探索与理解。其次,课后阅读也为学生扫平了生字障碍,不会影响阅读的连贯性。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针对这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字数限定在300~500为宜。写读后感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同时对整篇文章的段落布局也有一定的认知。从教师层面来讲,可以通过批阅学生写的读后感了解每名学生对本篇课文的掌握情况,包括对本篇文章内容的理解认知程度,对本篇文章中心内涵的熟悉程度以及我通过这篇文章具体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从而可以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学生在某些认知方面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模仿性强作为小学生写作的主要特点,在习作练笔中极易受教学文章写作形式的影响,因此,教师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要求学生及时总结文章、坚持写读后感提升写作能力。而“厚积薄发”作为提升学生能力的基础,教师首先应当打破学生的思维局限,通过正确方式引导学生探寻写作亮点,通过对文章中思想的探索、内容的延伸在读后感中融入自身情感,加入自身特点,以能力的迁移作用提升自我。读写融合作为“知情合意”的表现形式,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将读写进行有机融合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这一教学模式的正确启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小学语文的教学难点。
参考文献:
[1]林培环.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3).
[2]储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研究[J].名师在线,2018(31).
[3]陈雨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融合[J].名师在线,2018(13).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