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研究

2020-05-29李岳馨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数据

李岳馨

【摘 要】近几年,我国互联网业得到高度重视,国家也出台了相应政策以推进互联网市场的发展。然而,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推进,也出现了相应的安全问题,对此应当建立起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防止各类金融风险发生。文章从大数据视角出发,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数据特点,预警系统以数据为中心,在对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最终建立起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从而保证互联网金融市场能够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风险预警

1 互联网金融风险概述

互联网金融是一项新兴的金融模式,融合了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最终达到促进资金融通与支付的目的。这种新型的金融形式与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仍有一定差别,同时也区别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

尽管互联网金融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成熟的互联网技术也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但是与传统的金融市场相比,互联网金融在监管体系方面仍存在如合法性、规范性和安全性等问题。这些潜在的问题都将给金融风险的发生埋下隐患,成为影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因此,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国家应当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金融预警机制,以此规避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发生。

金融预警机制能够对即将发生的金融风险进行提前预测,对可能发生风险的警情、警兆在科学的预警方法指导下,做出及时准确地反映,且根据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机制采取的举措都是以大数据为中心,再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避免发生金融风险。

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应当以大数据为前提,基于传统金融风险分析方法,结合当今互联网经济的特殊性,运用统计学、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对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专业的比对与分析,从数据的变动规律发现可能存在的潜在金融风险,利用数据变动掌握客户的動态变化,从根本上推动互联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2 互联网金融的数据及特点

2.1 互联网金融的数据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的完美融合,与传统的电子商务相比,互联网金融由多个角色构成,如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享受服务的客户等。传统的金融活动往往忽视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而互联网金融活动则通过大数据平台,对用户及企业的大量交易信息、产品信息等进行储存、整理和分析。互联网金融数据可以按照构成形式分为用户数据、交易数据、用户操作及行为数据、金融服务或产品供给情况、文本数据等。

2.2 互联网金融数据的特点

(1)规模性。规模性是指当互联网金融数据积累到一定数量时,主流的数据分析方法已经无法对当前数据进行处理。互联网金融系统内部由于用户数量大,因此带来的交易数据、金融产品也随之增多。并且互联网金融用户的门槛限定不是很高,参与者较为广泛,平民化的特点致使互联网金融用户的整体规模在不断扩大。

(2)多样性。互联网金融系统内部的数据可以分为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及非结构化数据,这些体现出互联网金融数据类型多样性;此外,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各种理财、保险及支付功能,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还具有活动多样性的特点。常见的互联网活动有P2P网贷、虚拟货币、B2B电商金融、网销基金等。

(3)高速性。高速性是指预警系统在处理互联网金融系统内部的监测数据时应当及时高效,尽可能降低延迟,避免由于延迟带来损失。与此同时,在互联网平台的快速推广下,互联网用户数量也快速增长。

3 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设计原则

3.1 系统性原则

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是一个较为庞大的体系,预警对象为互联网金融系统内部各类潜在的经营风险,该系统对互联网金融的整体金融活动进行监测、预警。在互联网金融体系内部的全部相关者,如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提供者、用户及监管机构等,都要被涵盖于该系统内部。此外,系统要实时监测交易行为。从宏观角度看,国家整体经济态势、各行业发展状况等都应当得到相应的监管与监测。

3.2 时效性原则

互联网金融系统内部数据规模较大,且变化较快,因此预警系统在对信息数据进行处理时要非常快速,应当实现实时处理。第一时间处理好反馈信息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对于金融风险的处理也能够十分及时。

3.3 可操作性原则

在进行大数据收集时,应当尽可能对稳定、连贯的数据进行监测;在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时,也要针对公司实际情况,尽可能选用简单、可行的监测方法,方便对金融风险进行预测和判断;在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时,选择的统计方法和处理方法要便于操作,以达到快速预警、预防发生金融风险的目的。

3.4 科学性原则

在判断金融风险时,应当将大数据统一设定成可量化的指标,更加清楚、直接地反映可能要发生的金融风险。除了量化指标外,还要设计一些定性指标,以避免人为因素的误差,从而确保判定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5 弹性原则

预警系统的设计应当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开始实施,且应当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根据发生的各类状况不断改进系统功能,不断完善预警系统,确保系统各模块的功能互不影响,又能互相补充,达到最佳效果。

4 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具体措施

4.1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在对互联网金融市场进行风险预警时,一切判断都要以大数据为预警前提,而人作为统计和分析数据的核心,没有人的主动性,系统将无法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因此,在建立预警系统时,应当确保人员的考核与评价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预警系统的顺利实施提供保证。考核机制应当以数据为基础,确保数据来源全面、可靠、实时,让参与建立预警系统的工作人员能够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用效能作为考核标准,推行奖惩制度。

4.2 分阶段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建立预警系统也要遵循这一规律,预警系统建立要由易到难,在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实施稳定后,再向下一阶段发展。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与传统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有较大差异,并不能完全以传统的系统为基础,应当选择重新开发,借鉴传统预警系统中的合理部分,并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最终对大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建立起完整的风险预警系统。在系统建立过程中,企业应当安排专业人员对预警系统进行全方位评估,分阶段,分层次,按照特定的顺序,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逐步建立起金融风险预警体系。与此同时,企业应当准确评估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对各类金融风险处理的总结与反馈,不断积累经验与创新,为企业建立起符合自身发展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4.3 制定科学规范的操作程序

在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时,应当对设计出的操作程序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有更高的要求。在正式创建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前,应当对大数据有深入了解,各项系统实施计划也要以数据作为参考标准,无论是系统设计的参与者,还是系统实施的进度、目标等,都要做出明确地计划,给出具体的规范和要求。此外,还应对系统的使用列出具体要求,制定出标准的操作流程,准确规定设计者的职权等。在遇到风险时,应当先分析相关风险,然后及时上报,得到反馈后再做进一步的监测与跟踪,确保風险能够被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

在法律层面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开展,各监管部门应当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内容,为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确保互联网金融行业中各个企业的财产安全。另外,国家应当加快出台互联网金融有关政策,约束和规范金融市场内部的各项活动,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对出现的一切投机行为严加处理;政府应当发挥自身的监管职能,保证互联网金融市场运行的稳定性,此外舆论监督也能有效弥补政府监督的不足,从多个方向防止金融风险发生。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尽管互联网金融为人们带来诸多便利,但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仍存在安全性问题,为了有效避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发生,应当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前提下,尽快建立起科学完整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防患于未然,从而保证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参 考 文 献

[1]吉雨晴.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的转型略谈[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10):56-57.

[2]王佳瑶,刘青.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对传统金融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2019(33):87-88.

[3]刘辉.论互联网金融政府规制的两难困境及其破解进路[J].法商研究,2018(5):59-70.

[4]丁文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理财的利弊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2):212-213.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大数据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手机银行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