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宫内膜异位症
2020-05-29李相琼
李相琼
在育龄期女性中,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以下腹痛,痛经、不孕、以及性交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不仅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的特点,若不及时治疗,还会出现诸多并发症(如不孕),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影响家庭幸福。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一般来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病后,其症状具有多样化特点,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①痛经。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痛经是比较典型的一种症状,往往开始于月经来潮前1-2天或来潮时,典型症状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②月经异常。以周期紊乱或月经过多为主要表现,并且患者还会出现卵巢功能失调,比如排卵异常等;③性交疼痛。多见于直肠子宫凹陷有异位病灶者,还可产生深部触痛,以性交痛为主,并且合并经期里急后重、排便次数增加;④不孕。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高达40%,其发生可能与卵巢病变影响排卵或输卵管周围粘连等因素有关;⑤其他。由于一些患者累及膀胱,还容易产生尿频、尿痛、血尿等症状;对于合并脐部和腹壁瘢痕者,可见局部肿块或周期性疼痛;对于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者,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症状。同时,在妇科检查中,可触及一个或多个小结节,具有明显触痛,质地较硬,通常位于子宫骶韧带或子宫直肠凹陷处,其大小与黄豆或绿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阴道异位病灶往往位于后穹隆,在进行检查时,可触及后穹隆处结节。此外,卵巢异位囊肿往往与周围固定、粘连,检查时可有压痛,触及具有较大张力的包块,且破裂后可合并内出血,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从病因学说来看,可归为以下几类:①免疫调节异常。子宫内膜随经血朝腹腔逆流,使身体内免疫系统激活,升高免疫细胞水平,若机体免疫力或抵抗力降低,则会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②种植学说。内膜种植,经血逆流。月经期间,经血从阴道、宫口排出体外是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但是小部分合并子宫内膜碎片的经血,经输卵管向腹腔逆流,在盆腔脏器表面种植,使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形成;③良性转移。淋巴、血液转移,是比较罕见的一种病因,主要为心包、肺部、四肢以及脑膜等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④医源性内膜移植。即在人为因素如刮宫术、人工流产术以及剖宫产术等影响下,机体一些部位移植子宫内膜;⑤遗传因素。该病的家族聚集性和遗传倾向明显,并且与无家族病史患者相比,有家族病史患者的发生率较高;⑥体腔上皮化生学说。体腔上皮作为阴道直肠隔、卵巢表面上皮、脐部以及腹膜的主要化生来源,在机械、炎症以及性腺激素等刺激下,这些组织可以向另一组织转化,并且也能化生为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临床上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检查时,有两种方法比较常见,分别是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下:(1)影像学检查。①B超检查。在妇科检查中,B型超声检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不仅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性、价格便宜以及可重复性好等诸多优点,还能清晰显示囊肿部位、形状以及大小等,对诊断妇科疾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②腹腔镜检查。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内异症诊断的最佳方法,通过腹腔镜可以对盆腔进行直接窥视,发现异位病灶后,还能行活检,并且可以将镜检情况作为基本依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分期,明确治疗方案。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腹腔镜检查中,要对卵巢、子宫、盆腔腹膜、子宫骶骨韧带以及输卵管等部位是否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进行观察;③磁共振成像(MRI)。MRI检查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其图像清晰,可以多角度、多平面成像,对病变的范围、侵犯和起源的结构进行观察,能够准确定位病变部位,对软组织具有较强的显示能力,并且还可以对盆腔粘连和病变情况进行了解。(2)实验室检查。①HE4的测定。用于与卵巢癌的鉴别;②癌胚抗原125(CA125)。作为肿瘤相关的一种抗原,对诊断卵巢上皮性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CA125水平异常升高,并且其阳性率与CA125水平呈正比关系,但不作为独立的诊断依据。
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疗子宮内膜异位症
当前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因为患者的病情、生育需求以及年龄有所不同,其治疗方法也有一定差异,强调治疗个体化,有几种方法比较常见:①药物治疗。运用药物可以对卵巢的周期性内分泌刺激进行抑制或对抗,包括雄激素和孕激素类药物,其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比较常见,比如戈舍瑞林,可以对卵巢功能进行有效抑制,并且作为一种长效缓释制剂,1个月只需用药1次,方便、简单,患者接受度高;②手术疗法。对于无生育需求者,通常直接切除内膜异位病变;对于有生育需求者,需要保留子宫和正常卵巢组织,但是具有一定的复发率。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因为具有诸多优点如恢复快、创伤小、操作简单等,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