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中学班级建设与管理中的应用
2020-05-29袁青峰
塞利格曼等学者认为,积极心理学应该用积极的态度来解释人的心理现象,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品质,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达到更好的结果。无论是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还是用积极的措施去帮助,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力,这一点和我们班级建设的思路非常吻合。所以,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班主任工作中,将会对班级建设和学生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便利。本文拟从班级理念、班级文化以及班级活动开展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结合一线教学的实例展开分析。
一、积极心理学与班级管理理念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都是存在负面偏差的,也就是坏印象比好印象更容易形成、坏事比好事的影响更大、坏行为比好行为更影响关系。
负面偏差在生活当中很常见,也是每个人生活和工作中回避不了的问题。然而,作为班主任老师,在班级建设中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它,并且有意识地去纠正和克服,会对班级产生消极的影响。学生作为独立自主的个体,自我意识很强,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生理上的快速成长和心理上的发展滞后存在矛盾。中学生更加看重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更加在意老师是不是能够公平公正、客观理性地看待和评价他们的行为。积极心理学中的这种负面偏差理论告诉我们,我们看到的未必是全部,我们很容易受到负面偏差的影响,因此在班级的管理理念上更应该客观理性、公平公正,给学生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很多事情不要急于一时下结论。
负面偏差更多存在于班级建立的初期,由于对学生还不够了解,班主任往往会因为一件小事或者学生的某一个小的举动而对学生形成一种刻板印象。这种时候,坏事的印象比好事更深刻,也更难纠正。所以一个班级的管理理念应该从最初就定下一个基调,那就是尽可能全面看待学生,尽可能平等对待学生。班级建设中最初的理念就应该是积极的、向上的,应该是以最大的善意去看待每一个人,应该不断纠正或者有意识克服负面偏差。
二、积极心理学与班級文化建设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主要有三大框架: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机构。其中,“积极的机构能够促进积极特质的发展和体现,进而促进积极主观体验的产生”,这里积极的主观体验,指的是一种舒服、愉悦、幸福的感觉;积极的人格特征可以理解为积极心态和积极地处理各种关系;积极机构可以是学校、家庭或者社区等。从积极心理学的三个框架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尤其是班级是给学生创造积极体验的重要场所,也是让学生锻造积极人格的重要机构。因此,积极的班级文化在学生的成长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两个方面。所谓硬文化指的是学生每天所知所感能够直接接触的文化,软文化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层面的价值追求。
1.优化班级的硬文化,营造暖心的物质环境
班级的物质文化是学生能最直观感受到的文化,给学生的主观体验带来直接的影响。有的学生不想进入教室但又不能清楚地表达不喜欢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教室里课桌椅密密麻麻地排列,让人感到冰冷、压抑。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让学生生活在其中有愉悦感,而不是紧张感和压迫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充分利用板报,创设积极向上氛围。板报是每个班级都会用的一种创设班级文化的工具。我们在利用板报营造班级氛围时,可以考虑从色彩上让它更明快,从内容上让它更活泼,从立意上更贴合学生生活。
第二,利用教室的文化墙,学习和生活高度融合。在教室里布置文化墙,我们可以把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操作。例如,把学生成长的照片或者假期归来远行的照片贴成“心”的形状,或者粘贴成班级的班徽、班号的形状。同时,把学生的优秀作业,可以是对知识结构的梳理,可以是工整认真的改错,或者是笔记进行展示。在此基础上,当然少不了相应的美化,可以让善于绘画的同学画画点缀,也可以让善于书法的同学写一些寄语,也可以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小的装饰。
第三,窗台点缀,成就诗与远方。教室的窗台也可以成为我们创设班级硬文化的重要场所。我们可以布置绿植,也可以在一些节日布置鲜花。在很多活动中,还可以动员同学们去剪纸贴窗花。中学生正是富有想象力和诗意的年龄,我们理应给他们创造诗与远方的条件。
最后,图书角释放文化韵味。每一个班级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微型图书馆”,读书的文化氛围一旦形成,班级的同学都大大获益。所以完全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个图书角,书籍的内容可以异常丰富,只要对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能力有助益,都可以进入教室。学生随手能够拿起书来读,对一个班级来讲看似是硬文化,其实也在培养班级的文化软实力。
2.加强班级软文化建设,提升班级育人软实力
一个班级只是有外在的物质支持还远远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得从多个角度加强班级软文化,也就是精神层面和价值观层面的建设。
第一,创建民主的班级文化。中学生虽然身心发展尚不成熟,但是参与意识和表达意识较强,也具有一定的参与能力。要想激发学生对班级建设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应该尽可能营造一种民主的班级文化。中学生中的民主更多的是指学生在班级建设中的地位平等,在各种活动中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班级决策中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笔者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只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解决,就决不一言堂。例如,从班级值日表的制订到班委的改选,从评优评先到活动创意,都尽可能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创造性。在这种氛围下的学生更有活力、更有创新的能力,也更加能够对集体充满归属感。
第二,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一个班级的班风是班级的文化软实力,虽然很多时候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很深远持久。中学一般都有一系列的指标来衡量班级的班风,会有班风评比的活动。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是通过学生来展现的,班风好的班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习惯也相对优秀。这种行为习惯涉及卫生习惯、用餐习惯、用语文明等各方面。当良好的班风形成的时候,每一个同学都受益,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弘扬班级的核心价值。我们国家有核心价值观,对于班级而言也需要有价值引领。积极心理学提出24个积极特质:好奇心、创造性、思想开放、热爱学习、洞察力;诚信、勇敢、坚持、热情;善良、爱、社会智慧; 正直、领导力、团队合作精神;原谅、谦卑、审慎、自我调节;对美和优点的欣赏、感激、虔诚、幽默、希望。这些特质如果运用到学生层面,都是极为优秀的品质。我们的班级建设需要有这样的价值引领。
三、积极心理学与班级活动开展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经验是在环境中体现出来的,而好的环境能够塑造积极的品质。因此,积极心理学提倡,要努力创造一个能够促进个体积极品质和正面思考的环境,通过集体影响个人,提升个体的动机和目标。对于学生而言,生命历程中生动、有趣、令人兴奋的集体活动,不仅能在当时获得不同于寻常的体验,还有可能成为成长中难以忘怀的记忆。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班级各种活动的开展应该更符合科学与规律,更加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班级活动的开展应该立足于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同学的需求,应该可以促进学生积极的个性品质的发展。笔者以教育实践中的几个活动为例来说明积极心理学对开展班级活动的作用。
1.初识同伴:讲述最佳时刻
积极心理学强调,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做积极的自我介绍。也就是讲述你的最佳时刻,不是简单做自我介绍,而是竭尽全力让别人记住自己,讲自己最与众不同的那个点,讲最能打动人的那个点。
在这一活动中,我们可以打破带班初期一板一眼、循规蹈矩的自我介绍,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笔者在起始年级带班初期,往往会给学生几分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最佳时刻,会特别强调不是简单的自我介绍,而是讲完之后能够打动人,让人印象深刻。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要展示某一个最佳时刻。例如,有同学讲到自己跟随医生父母去青海义诊看到当地的情况;有同学讲到在外出游学中看到文物流失而心生憤慨;有同学讲到自己的外籍爸爸因为文化不同而闹的笑话;有同学讲到自己已经写了8万字的小说;等等。在讲述最佳时刻的时候,每一个同学都是一颗闪闪发亮的星星,每一个人总能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经历。这样的一节班会课或者是一个专门的破冰活动,会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悠远。
如果过了好多年,学生仍然记得班级曾开展过的某一个活动,仍然记得自己那年的感觉,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讲述你的最佳时刻,就是一个很好的可以操作的班级活动。
2.三件好事:培育积极心态
积极心理学的发起人塞利格曼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系克里斯多弗·彼得森教授一起设计了一个积极干预方法,叫“三件好事”。它非常简单:每天晚上写下今天发生的三件好事,以及好事的原因。这种方式简单,容易操作,只需要每天坚持去写就好。当我们坚持一段时间,会发现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看问题的心态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我们在开展班级活动的时候,可以借鉴三件好事的思路。其实班级的文化氛围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需要我们人为去干预和引导。当我们总在强化正能量,总在强化积极的事情的时候,班级自然会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笔者在教育实践中曾做过这样的尝试:每天早晨进班,在学生开始早读前都会总结班级在前一天所发生的三件好事。可以是涉及班级方方面面的好事,例如班级卫生不错、课堂纪律很好、作业交得很齐。也可以是某同学帮助同学,或者有谁主动替别人做了值日。我坚持做了一段时间后,改由班委轮流总结,每一个同学负责一天的班级三件好事。这样每个同学都会很留心观察班级的积极正向的事情,通过观察总结,传递给更多同学。长期坚持下来,班级的文化氛围有了很大的变化,甚至能够带动同学们去做好事。
积极心理学说的三件好事更多的是对个人消极生活心态的干预。我们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完全可以借用,而且在很多场合下可以灵活运用。例如,可以对班级的三件好事进行班级群表扬,每天都在表扬,也可以让同学们对班级好事进行打卡交流。
3.主题班会:塑造健康人格
培育学生养成健全积极的人格是我们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在班级建设中可以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主题班会是各种班级活动中比较容易操作的一个。在开展主题班会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品格和人格的熏陶教育。
笔者曾应用积极心理学有关感恩的理论开了一次关于感恩的主题班会,效果比较明显。积极心理学认为,感恩是一种积极情绪,感恩可以提升幸福感、减少压力与焦虑、心情开朗、与好友的关系更加紧密。而且感恩是可以培养的,培养感恩品质有很多方法。比如写感恩日记、开展感恩活动、感恩冥想等。我在开感恩主题班会的时候,有一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分享故事的力量——回忆在过往的记忆中对自己影响最深的那个人,把他的样子画出来,然后跟同伴交流他为你做了什么,让你特别想感恩他。特别强调学生要说出具体的事情,要描述细节,而不是泛泛而谈。结果这次班会课因为这个环节的设计而达到高潮。学生认真绘画和书写,诚恳地交流,在真情流露中娓娓道来,很多的细节直击人心,让人觉得这种感恩真的特别值得。班会课结束后,还有很多学生意犹未尽,一直在讨论这个话题。对班主任而言,只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他们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而已;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很好的情感体验,更是一种品格的塑造。
积极心理学在班级活动的开展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笔者所列举的只是在以往教学中曾经践行过并且取得一定成效的。我们完全可以用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去设计更多、更贴近学生、更能够给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带来助益的活动。
积极心理学为我们的班级建设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支持,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践行,无论是班级建设的管理理念,还是班级文化的逐步建立,抑或班级活动的开展,都会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
袁青峰 北京四中政治教师,中学一级教师。曾荣获中国梦——精彩课堂一等奖,北京市“京教杯”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论文三等奖,东城区说课比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