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游戏活动中幼儿前书写能力的培养

2020-05-29夏琴亚

读写算 2020年5期

夏琴亚

摘 要 儿童从4岁开始就对书面文字、书写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儿童经常阅读图画书,在家里和教育机构中经常接触丰富、高质量的语言,会对阅读、书写有更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儿童“写一写”,不拘一格地尝试涂涂画画,并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以及一些简单的汉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儿童就会逐步“写”出越来越复杂的内容。

关键词 前书写;海报;核心经验

中图分类号:A,J79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5-0029-02

幼儿的前书写行为能帮助他们建立早期书写的行为习惯,加深对汉字的关注、观察和了解,感知属于汉字的独特规律,同时增加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在非正规的书写活动中为以后进行有效的书面语言学习做好准备。本文以摄影馆游戏为切入点,分析游戏中一张海报的三次演变,对幼儿在游戏中正在发生的前书写能力进行了培养研究。

一、幼儿前书写能力的现状

前书写是指儿童在未接受正式的书写教育之前,根据环境中习得的书面语言知识,通过涂鸦、图画、像字而非字的符号、接近正确的字等形式进行的书写。而我们的孩子还处于中班第二学期,虽然有一定的前书写经验,但是经验还是相对不足,要提高幼儿的书写水平,还是需要教师的帮助与支持。

二、游戏需求,促进幼儿的前书写发展

摄影馆开张了……小朋友們都涌进了角色区,超市、医院一下子都热闹了起来。而唯独摄影馆却空无一人,尽管工作人员在门口吆喝,还是没有人走进摄影馆去。面对如此惨淡的场面,孩子们在沮丧的同时,坐下来商讨吸引顾客的方法。在激烈的讨论下,有孩子提议:“我们可以像服装店搞活动时那样张贴海报,我妈妈每次都看着海报进去买衣服的……”“对,超市里也有海报!”“好!”大家一致认可张贴海报的想法。“但是我们没有海报呀!”安妮说。“可以画一个呀!”“那我们都去画海报吧!”达成一致的小朋友都坐到小椅子上开始画海报。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海报内容进行了讨论,内容为以下三个方面:1.进店就送棒棒糖。2.拍一套送一套。3.冲10元送2元。商议好了内容之后,孩子们纷纷画起了海报的元素。而第一次海报张贴之后,顾客的流量还是没有改变,生意依旧是那样冷清,孩子们再一次坐下来商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第二次乃至第三次的海报修改。通过两次、三次的海报演变之后,摄影馆陆陆续续进来客人了。

三、三次创作,增加幼儿的前书写经验

(一)在绘制第一张海报时,孩子们有意识地使用了图画、符号等来表达特定的意思,处于建立书写行为习惯的稳定阶段,但是由于4个孩子都参与了海报绘制,没有分工,均以各自为参照物,画出来的画面多角度、多方向。其次,优惠信息太为随意、杂乱,没有一定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不能有效表达优惠信息。

(二)第二次海报创作时,孩子们进行了合理分工,不再是每个孩子都抢着画,而是一个孩子画海报,旁边孩子出谋划策,这一次孩子们丰富了书写,并且规范书写,开始有了初步感知汉字结构的经验,知道画与画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隔,画面大小也要趋于统一,并且对于活动也清楚地罗列了序号,但是因为画面只有部分内容,并没有把完整信息得以呈现。

(三)在反思了前两次海报上的不足,孩子们用肢体动作来表达意义,用创意的画面表达更多细致的内容,比如用水管冲水的动作来传递“充”的意思,用双手递给的动作来传递“送”的意思,用拍皮球的动作来传达“拍”的意思,把整个优惠活动逐一用画面呈现,把内容完整地进行呈现。看的人理解了,自然被吸引了。这一阶段,教师以创造性书写,鼓励创意书写表达,让儿童在自己的真游戏中获得多元发展。

四、支架搭建,助推幼儿的前书写水平

(一)适度介入:基于观察,做游戏的推动者

“尝试性行为”是幼儿游戏的一个常见表现。幼儿在游戏中的新行为是他们遇到问题时一种尝试性的解决方法,因此会出现因实践不足而不能一次就成功。此情况下,教师要在密切关注和分析幼儿行为的前提下,寻求最为合适的介入或指导方法。游戏中,教师在发现幼儿游戏遇阻的情况下,用语言启发性地引导幼儿思考,肯定幼儿的想法,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比如在第一次海报设计时,孩子们商讨用海报吸引顾客摄影时,教师顺势提问:那可以搞一些什么优惠活动来吸引客人,又如何让客人看得懂你们的海报等一系列问题让游戏更顺利地开展下去。

(二)丰富经验:材料依托,做游戏的支持者

在第一张海报失败后,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失败的原因,并张贴“海报展”为幼儿提供直观参考,在解读一张张的海报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一字一音”的对应关系,使幼儿进一步获得前书写的学习经验,知道汉字间有一定的间隔,也了解需要运用各种图片、符号进行“一字一音”的表达,支持幼儿游戏,为二次创作助力。不管是现场的适时介入还是活动后的集体思考,教师都要遵循幼儿自主建构的原则,将自己定位于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在理解幼儿游戏行为的基础上顺应幼儿的需要,从而推动幼儿自主发展。

(三)直观感知:肢体借鉴,做游戏的创造者

两次海报的失败,让孩子拦下路人询问原因,当知道好吃的棒棒糖是客人所爱时,他们用实物“棒棒糖”贴在海报上,并在设计过程中,共同商量、讨论,用“双手伸出去”的动作表示“送”,用“水枪冲洗”的动作表示“充”,用“拍皮球”的图片来替代“拍”字,形象而生动,易被幼儿理解。所以,当第三张海报张贴出去的时候,马上就吸引了顾客!

中班幼儿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用直观形象的肢体动作来取代陌生的文字,这不失为一个简洁易懂的好方法,孩子们正逐步建构着自己的前书写经验。

(四)生活延续:由此及彼,做游戏的追随者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绘画日记”“写备忘”“写卡片”等方式进行前书写,比如在区域中投放“绘画日记”,鼓励孩子们把今天发生的事情用图画符号的形式进行记录;或者在植物角中,孩子们可以用符号、图示记录自己的发现;又或者在“小小气象站”中让幼儿记录当日的天气变化,为幼儿提供支持和鼓励,运用前书写的方法来记录想法、传递信息、表达观点,让他们在宽松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获得有效的语言和读写经验。

五、教学反思,提高幼儿的前书写能力

(一)让“前书写”看得见、听得到

幼儿图画表达的完整性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需要在教师的引导,孩子的自主学习、不断运用中发展起来的。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自主绘制海报,并一次次地进行改进,为孩子提供了建立书写习惯的机会,同时给孩子们提供了练习和实践这些字形的机会,并开始发现“一字一音”的特点和汉字之间的间隔,建立了初步的书写习惯,获得前书写的相关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海报的修改制作,不仅给了孩子们用符号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期间画面讨论过程和之后给客人的解说环节,都是一个解说自己的画面、符号所代表意思的过程,也是向其他人学习更适合的表达方法的过程,所以孩子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也在这一次的研修中得到较好的锻炼与提高。一张海报的三次演变,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前书写能力,也大大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让“观察”够得着、抓得住

孩子对什么活动最感兴趣,如何进一步调动孩子的持续兴奋点,如何充分挖掘游戏的价值促进孩子成长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反复研讨,而不是仅仅从成人的视角来想当然地设计游戏内容。

作为观察者的教师,要拥有敏捷的思维和敏感的意识,在孩子左右为难的时候,及时给予孩子一些必要的、正确的帮助,不管物质的还是精神上的,这种帮助,就像一双无形的双手,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轻轻地拉孩子一把,让孩子在自主游戏中可以更加顺利。但该不该“出手”?何时“出手”?怎么“出手”?这就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准备把握介入时机,正确选择介入方法。

(三)让“解读”蹲下来、化开去

作为一名教师,要大胆摒弃自身“教”的“权威”意识,自然将自己放在儿童的游戏玩伴和同行者的位置,从儿童的视角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以“儿童”的视角,观察游戏,解读游戏,相信儿童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个体。

在整个案例的研修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孩子为出发点,透过幼儿的游戏行为、发现并判断幼儿的真实需要,以一名教育者的视角来参与幼儿游戏,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与能力。

六、结语

“核心经验”帮助教师看到了“发展中”的儿童,在研修过程中,笔者发现“海报”本身是一个综合体,它既适合前书写,也适合读画面,甚至还可以做创想。通过此次实践研究,笔者对“前书写”核心经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了解了孩子在该年龄段语言核心经验中前书写的发展水平,通过海报的三次绘制、演变,孩子们的前书写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大大激发了他们对角色游戏的热情。

參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周兢.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9).

[3]陈思.幼儿教育·教师版[M].浙江教育报刊总社,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