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现状及途径分析

2020-05-29史月婵

知识文库 2020年7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思政

史月婵

现如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但同时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较高,不仅体现在高校人才的专业性上,还体现在人才职业素养上,可以说工匠精神是作为高校学生人才的职业素养所存在的。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主要就是为了培养新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下的新的人才队伍,要具有足够高的思想觉悟才能够做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可知工匠精神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展开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同学生工匠精神的相关性分析,提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学生的工匠精神教育所存在的现状以及带来的问题,最后提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培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措施。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被人们所误解,认为只有最底层的工人才成为工匠,而精英理念教育下的人才不需要掌握工匠精神,这给当代的高校人才培养形成了较大的阻碍。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培育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是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求有较高的职业专业能力,还需要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正是这样一种职业素养,因此通过分析高校思政教育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现状可以掌握当代当代社会中创新高校人才培养的理念,从而提高职业素养培育的科学性,在职业素养培育工作中形成对工匠精神的正确把握。

1 高校思政教育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的必要性

1.1 工匠精神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所决定

随着社会发展与社会变革,工匠精神在社会中受到的重视越来越少,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也越来越少,受到精英理念招考模式影响、传统就业理念影响,当前工匠精神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难以在现代社会占据重要地位。而事实上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工匠精神对于我国社会的转型设计具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作为社会转型发展的主体所在的高校人才队伍,其若是能够拥有工匠精神,在教育活动中若是能够展开工匠精神培养则能够提供强大的理论基础同时为高校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指明方向。

1.2 高校思政教育同工匠精神的密切关系决定

在十九大报告中,要求能够开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新征程,要切实把握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从而培养前有力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求能够明确新时期的青年学生的培养目标,如此才能够为其提供强有力的师资力量,提高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思政教育能够活起来。工匠精神作为一中精神理念,在高校人才的培养中与人才职业素养相关。高校人才在自身职业道德意识、职业责任意识、职业创新意识上的培养都能够归结于个人职业素养层面,工匠精神便是这些意识的集中体现。在当前高校人才的培养中,除了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也十分重要,而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素养的一部分,应渗透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特别是要在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中得到有效的渗透培养,实践提升。可以说若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缺失工匠精神,会造成高校人才对于职业素养的认识不清晰,在职业素养学习与内化的过程中过于表面化,因此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间应是一种交互关系,以工匠精神的培养能够提高职业素养,也需要在职业素养培育中加强对于工匠精神的教育与培养,才能够真正促进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的有效融合,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形成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高校人才。

2 高校思政教育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现状

2.1 高校思政教育中忽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当前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工匠精神受到的重视并不多,这也造成了高校人才培养方向性的错误。如当前在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中更多的是要求能够确定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定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性意识相统一,时刻保持高校学生的团结、奉献、争优、创新、求真、务实等精神,让高校青年能够正确深刻认识全心全面为人们服务的重要意义。但事实上其忽视了高校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多数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培育占据的比例不高。如在仅仅是通过岗位责任意识教育、就业观念教育、形势与政策等进行职业素养培育,没有在职业素养教育中进行深入研究,职业素养教育的实际效果与实际质量也不佳。

2.2 高校思政教育中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方向不正确

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上是一种认真、敬业的精神,其核心在于不仅仅把工作当做是赚钱养家的工具,而是能够树立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予客人无可挑剔的体验。而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就要求能够将这一精神融入到学生的思想层面中,让学生不仅仅重视工匠精神还能够在学习实践中有目的的提升训练自己的工匠精神,对于工匠精神中所具有的一些能力思维元素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提升。但是事实上当前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并不科学。第一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对于高校人才的教育中缺乏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的教育与引导,人才培养更加重视与人才自身专业性的培养,忽视了创新精神与创造精神的培养,这使得人才个性化造成缺失,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效果单一,失去了人才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第二是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忽视了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教育。当前社会发展迅速,求量不求质的情况也较为常见,浮躁的社会环境给高校人才的培养带来了错误的风气,在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中,关于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的教育培养也在逐渐弱化,更加趋向于任务式教育,如在展开高校的社团活动中,其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能够以绝对正确的价值体系为主导,同时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项工作,而工作质量并不是关键。这种教育模式与理念在职业素养的养成效果弱化,不利于高校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第三是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中缺少对学生展开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培养。在以人为本的核心指导下,高校思政教育越来越多的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即便是在展开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教育培育中,也注重强调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而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发展的培养不足。而事实上高校的人才培养、思政教育活动最终面向者是用户,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一味追求人才专业性,忽视了人才的职业服务精神教育。造成了高校人才未来发展的劣势,也难以有效践行工匠精神,使得高校人才失去匠人品质。

3 高校思政教育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3.1 创新变革高校思政教育理念

对于高校思政教育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现状可知,当前由于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缺少的工匠精神的正确认识,导致其不能够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实现对学生的工具精神的培养。因此要通过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理念的方式,确保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同工匠精神的有机融合创设更加宽容的环境。第一是要求能够确定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展开形势与政策、就业指导教学中,导入工匠精神,强调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建设发展中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如针对于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中,思政教育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提出工匠精神对于各机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从而让当代的大学生能够知晓该精神,并且有意识的学习并且训练工匠精神;第二是要求能够在学校文化创建中,将工匠精神导入其中。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活动而言,创建校园文化,能够为思政教育发展提供帮助。而若是能够将工匠精神融入在校园文化创建中,则无疑是能够侧面提高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

3.2 优化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

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本身是具有紧密联系的,在职业素养培育中融合工匠精神需要首先重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能够正视工匠精神理念,并合理运用于职业素养培育中,同时还需要提高对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视性,真正在职业素养培育中结合工匠精神,实现有效融合。第一是要求在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展开专项的职业素养教育。如在展开思政教育,教师将工匠精神作为培养目标,通过工匠精神的相关理论教学、专题教学以及教学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第二是教师还要能够展开对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内容的开发,设置工匠精神培育的教学目标。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鲁班精神、长征精神等同学科建设和专业培养体系相融合,还能够将一些工匠精神的小故事、小案例当做是思政教育活动中的教材内容,通过充分挖掘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存在感的方式来提高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3.3 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活动方式

第一是可以在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中,实现工匠精神的多种模式实践发展。单纯地将工匠精神当做是案例展开对其概念教育,通过工匠专题课程展开对其的理论学习,所能够达到的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育的程度是不够的。当务之急还要求能够展开的多种模式的教学实践活动。例如以素质扩展教育活动、体验活动等模式,在高校人才切身体验实践活动中结合工匠精神教育,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也可以在教学课堂上进行工匠精神的教育与引导,日常专业课程教学活职业素养课程教学中都能应融合工匠精神,不断渗透于未来高校人才的教育活动中,形成观念意识上的充实与内化,从而提高工匠精神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兼容性;第二是要求创设多种实践生活方式,展开工匠精神的实践应用探索。当代大学生在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上的理解不深入,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如竞赛的方式,提前在社会竞争环境中进行高校人才的引导教育,使其正视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在社会实践领域中获得较高的工匠精神与职业品质。如在高校思政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到企业中体会工匠精神,感受职业素养。

4 结语

综上所述,多元化社會体系形成了多种思想,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工匠精神正在逐渐缺失,其概念、理论与现实意义都在逐渐远离人们的思想与观念,这对于当代人才培养而言是一种缺陷与遗憾。高校展开思政教育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与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观念,提升学生对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潮的理解和应用的重要内容。在本文所展开的高校思政教育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的相关探索,其旨在能够帮助现代人正确的了解工匠精神,并将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在高素质的人才的培养中融入工匠精神理念,提高现代化人才的职业素养,合理形成工匠精神与高校人才素养培育的有效融合,为社会提供更加具有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高校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90后大工匠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