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0-05-29李锦文

知识文库 2020年7期
关键词:信息加工学习动机阶段

李锦文

1 緒论

对外汉语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在迅速发展,但相较于传统学科而言,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仍需不断总结经验和丰富教学方法,使之能更好地承担起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重任。因此,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了解各种教学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科学加工,合理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当中。其中,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供我们思考和探索。

2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简述

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中,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观点。1.学习层级分类:加涅认为学习是很复杂的,人类通常先掌握基础的低级学习,进而掌握复杂的高级学习;2.学习结果分类:加涅认为学生的心理状态、能力或倾向的改变,会得到不同的学习结果;3.学习过程分类:加涅认为,学习和信息加工过程是高度相似的,信息加工模式也能展现学习内部加工阶段,各阶段可以与教学事件相联系。本文主要探讨学习过程理论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3 学习过程中各阶段的教学指导

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师的教学过程,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学习阶段,教师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

3.1 动机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整个学习过程有极大的影响,形成动机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准备阶段。所以教师要在准确分析教学目的和学习动机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

3.2 领会阶段:在建立学习动机以后,当学生接触到一系列外部刺激,就会把其所注意到的刺激和其他刺激区分开来,这些刺激的特征就会进行编码并储存在短时记忆中,这个过程就是选择性知觉。为了促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选择性知觉,此阶段教师应通过改变说话的语气或声调、合理使用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引起学生注意。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所给出的这些刺激本身必须是可辨别的。学生只有对可分化或辨别的外部刺激的特征做出选择性知觉后,才能进入接下来的学习阶段。

3.3 习得阶段:习得阶段是学生对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新刺激进行知觉编码后,再进一步把它们编码加工并转入长时记忆中,这种转化过程也被称为编码过程。在此过程中,如果用某些方式对这些刺激进行组织、简化或分类,会有助于信息的保持。教师可以教授给学生一些处理信息的策略,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编码方式。

3.4 保持阶段:当学生把获得的信息储存在记忆系统中,有一些记忆可能会受到其他信息干扰而变得模糊,使得信息难以被准确提取。在此阶段,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安排,当出现相似的信息时,要引导学生对相似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以减小它们间的相互干扰,使学生能达到更好的保持效果。

3.5 回忆阶段:信息的提取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给予学生一些提取信息的线索,但更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学会如何为自己提供提索。学生只有掌握为自己提供线索的方法与技能,才能更好地完成信息提取过程。

3.6 概括阶段:学习过程中的概括阶段也就是学习迁移的问题。教师希望学生能将新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更多类似的情境中,以实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师要给予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去运用新知识和提取信息的机会,要引导学生概括并掌握其中的规则和原理。

3.7 作业阶段:作业是学生检测自己是否达到学习目标以及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可以实现一种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也能检测出在所学知识中还存在的问题。而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合理地调整教学,以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3.8 反馈阶段:当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应及时地给予学生反馈,让学生能了解自己的作业情况,从而强化其学习动机。教师在提供反馈时,不要局限于使用简单的正误标准进行反馈,可以更多地使用一些赞许、鼓励或者提示性的语言反馈。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加强对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强化能力的培养。

4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各阶段的教学指导

从第二语言教学特点出发,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也可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即感知阶段、理解阶段、巩固阶段和运用阶段。这四个基本阶段恰好可以与加涅的学习过程八阶段相对应,因此加涅的学习理论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具备一定的指导作用。

4.1 感知阶段:感知阶段的特点是,感性的语言材料通过视、听、读等途径被学生感知,进入大脑形成表象。这一感知过程是通过展示语言材料和进行初级操练实现的。感知阶段就与加涅的学习过程中的动机阶段、领会阶段相对应。在此阶段,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准确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明确教学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明确所教授的知识点,充分利用实物道具、多媒体、声音、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多地使用汉语进行教学,增强目的语对学生的刺激强度,营造出生动、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4.2 理解阶段:理解阶段的特点是,从感知的表象中进一步去探索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内在联系。这一阶段是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阶段,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理解阶段就与加涅的学习过程中的习得阶段、保持阶段相对应。在此阶段,对外汉语教师应该仔细分析所教授的知识点,将新知识进行简化、组织和分类,让新知识与学生已习得的旧知识产生良性关联,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同时,对外汉语教师也应该带领学生准确区分相似的知识点,以减少相似知识点对学生产生的混淆。此外,对外汉语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与方法,鼓励学生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习得新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3 巩固阶段:巩固阶段的特点是,从记忆、理解的大量语言材料中归纳出汉语的规则和用法,完善汉语的知识结构,并通过各种练习去内化这些规则从而形成言语技能,使其长期储存于大脑中。巩固阶段就与加涅的学习过程中的回忆阶段、概括阶段相对应。在此阶段,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理解与总结,概括出新知识的规则和用法,通过大量有意义的操练,如问答、造句、教学游戏、情景演绎等方式,让学生完全消化新知识,并通过反复使用达到自由运用的程度,从而使新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

4.4 运用阶段:运用阶段的特点是,经过感知、理解和巩固的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只有成功地运用于交际中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运用阶段就与加涅的学习过程中的作业阶段、反馈阶段相对应。在此阶段,对外汉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练和运用的机会,包括课堂上的练习和课后的作业,也包括学习过程中的运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实践。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语言学习而言,书面作业固然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还是实际运用方面的操练。因此,作业的类型应该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语言规则方面的书面作业,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训练,如一对一的对话练习和小组式的情景演绎,或者直接进行问路、点菜、买东西等真实的交际活动。同时,对外汉语教师应及时地对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做出反馈。在反馈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良好表现应给予赞许与鼓励,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而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不要一味严厉地指正,有时候可以采用重复、反问和引导等方式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自行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此外,单次或少量的作业和练习并不足以全面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外汉语教师切忌随意判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应该多角度、多维度地了解学生,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5 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向世界传播汉语以及传递中国文化的重要契机,而对外汉语教师就是肩负这个神圣使命的和平使者。对外汉语教师既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又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应该积极地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总结与加工,合理地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方法,更好地将汉语以及中国文化对外发扬与传播。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信息加工学习动机阶段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内高新疆班与本地班学生信息加工能力差异的思考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面向煤化工产业的专利信息加工与应用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让数学思维在课堂上焕彩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