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在高中生品格提升中的作用

2020-05-29夏勤

知识文库 2020年7期
关键词:品格劳动学会

夏勤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社会发展越来越需要我们重视劳动教育,重视学生生活能力的提升。为此,我们积极开展劳动教育的探索,促进学生品格提升。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但是当前也存在着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等现象。特别是在高中学校,因为有严重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多数高中学校很少开设劳动课程,学生除了基本的卫生值日,很少有劳动锻炼的机会。而家长因为过分看重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甚至不顾学生的身心发展。家长全程包办了学生的生活起居,每天早晚接送高中学生的车辆一直是校门口不可或缺的风景,学生在家中的生活基本由家长承包,孩子唯一的事情就是读书、做作业、上辅导班。

随着社会对人才素养需求的日益提高,学校不仅仅要重视学生学业的发展,更要重视学生品格的提升,重视学生独立生活、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学校教育中要重视学生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并且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参与劳动的风尚,让广大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地成为劳动者,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学生品格,依托我校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我们积极开展劳动教育的探索实践,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多元化系列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从而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

(1)日常管理中强化劳动教育。我们利用主题班会、年级集会等形式,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培育劳动情怀,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力宣传劳动的意义,让学生了解人类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劳动是公民的神圣义务和权利,认识到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性,从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使他们懂得辛勤劳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保证。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学校和班级劳动之星、文明之星、美德少年的系列评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和班级的卫生值日,进一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劳动整理的动手习惯。此外,我们还创设校园融爱志愿活动,定期招募志愿者,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校园劳动管理。如参与融信管理活动,对诚信角及学生读吧等定时整理打扫;参与环保服务活动,对校园垃圾分类实施专门管理;参与园艺社团活动,学校专门在旦诞屋顶花园开辟了一块地方,让社团成员自己动手种植多肉植物,犁地、播种、施肥、培育、移栽……,每一个步骤都体现了学生们的辛劳和智慧,他们亲自培植的精美产品在校园集市、社团联展、社区联谊等活动上展示,受到大家的喜爱,园艺社成为被学生们追捧的明星社团,也获评市十佳社团。学生们在自己的园地里体会着劳动的快乐,校园里处处都是劳动教育的阵地!

(2)特色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不同于正常的学科课程教育,它无法在平时的高中教学过程中系统进行,为了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我们将劳动教育与特色德育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

1)学会做饭劳动实践活动。现在有多数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所谓学习紧张为理由,而怡然自得地享受父母或他人的劳动成果,但却不知珍惜和感恩,甚至还挑三拣四,并由此引发不必要的家庭亲子矛盾。为此,我们在学校开始尝试“学会做饭”课程,让学生从学做四菜一汤,学做我最拿手的一顿饭。我们申请了园区内涵建设资金,在食堂专门辟出一块小厨房用作实践基地。每个月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生从最基本的买菜、洗菜、烧菜开始,学做四菜一汤,学会做饭。在最初的时候,我们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会做饭的带领不太会做的,从最基本的买菜、洗菜开始,再进行炒菜“试水”。经过一阶段的实践后,大多数学生逐渐掌握做饭烧菜技巧,并能熟练做出一到两个拿手好菜,成为小组的经典菜肴。让学生学会从四菜一汤做起,学会做饭,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让学生了解做饭的辛苦,从而珍惜每一餐。更是让学生小组劳动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分工,增强了团队意识,学会了理解宽容。而且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进一步学生的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校外研学劳动体验活动。我们让劳动教育融合进假期的研学活动,先后在贵州研学和英国研学中开辟了专门的劳动实验基地。我们和贵州乌冬苗寨结成友好基地,在研学过程中专门安排进行两天的劳动体验。学生们吃住在苗寨,和苗寨人民一起劳作。学生们在水田里学习插秧捕鱼,在旱田里学习刨土挖土豆,在体验农村劳动的艰辛时,也体会了劳动的快乐,特别是当学生亲手捕捉的鱼和刨出的土豆,做成美食摆上餐桌,那种满满的获得感和自豪感油然升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我們的劳动体验课程中,学生充分理解了它的含义。在英国研学时,学生们在利物浦大学学习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高着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最初对食材的生疏,到后来熟练地买、洗、烹、煎、炸、煮,中式的、西式的、拿手的、创新的,时不时在餐桌上展现,大家在一天的学习之后,一起准备食材,一起享受美食,一起感受着生活的美好和热爱。

(3)家庭教育中融合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还需要家校的密切配合。为了进一步扭转家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要读好书,啥都不用做”的片面认识。我们结合学校品格提升工程,开展系列家长沙龙活动,让家长们相互探讨孩子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关系、分享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的经验教训,让家长们理解劳动教育对孩子成长、品格提升的重要性,从而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接下来,我们明确要求家长和学校配合,创设时机,让学生一起参与家庭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自觉地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这样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庭劳动教育的指导师和教育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这不仅促进了学生劳动意识、劳动技能的提升,更能增强家庭氛围的和谐,提升家庭幸福感。更让学生学会通过劳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创造生活中的美丽,进而锤炼勤劳诚实的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实践出真知,“孩子的智慧在手指上”。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和作用,体会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化水平,与人和谐相处,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生活。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品格劳动学会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学会分享
热爱劳动
冬季暖男必备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