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2020-05-29吴佩珊

知识文库 2020年7期
关键词:技能型高素质院校

吴佩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领域都急需大量的技术人才的支持,在此过程中,社会各界逐渐加强了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本文主要针对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讨论,首先对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列举了在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时常见的几类问题,最后依据这些问题总结出能够有效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

1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概述

1.1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特征

所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指的是具有较高技术技能操作能力,同时还具有极高素质水平的综合性人才。对于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国家已经制订并明确的教育政策,即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人才教育工作的最终教学目标是培养出具有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专业人才,而在新政策的指导下,高素质和高技能已经逐渐成为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要求。就目前来看,虽然我国劳动市场一度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处于人员紧张稀缺的状况,这将阻碍部分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此,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工作,为各地区的经济实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出保障。

1.2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在各大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开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工作的意义主要在于:第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市场的实际需求,从而在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能够获得一定的生存及发展空间。第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锻炼自我,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找到自我发展空间。第三,在如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环境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从而为各院校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

2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2.1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就当前来看,在部分高职院校内,某些教师依然深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将知识传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目标,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还出现有些学生会职业素养不高、技能单一的情况。总的来说就是,不仅很难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反而会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发展造成一定阻碍。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主要采用工学结合以及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做法能够在一定程度增加人才培养工作的时效性,然而,在实际的校企合作过程中,校方通常都会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及积极性,而相关企业对此的重视程度往往较低。除此之外,在合作阶段,双方并没有制定健全的合作机制,这也会对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2 人才培养仍无法与社会需求相接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也必须时刻抓紧。然而在实际情况下,由于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并没有真正结合本校的实际特点及市场的真正需求,专业设置出现大量重复,这就会导致该地区的人才培养与实际的社会需求产生矛盾,大量的人才没有用武之地,而与此同时,很多岗位依然存在人才紧缺的状况。就目前来看,我国整体的劳动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但仍有很多行业领域缺少具有高素质技术技能的综合型人才,这种状态一旦持续,必然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2.3 未树立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有关部门在二零零六年给出了相应的规定,即要求高职院校积极培养面向管理服务、生产建设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到了二零零九年,有关部门对该项规定进行了调整,即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做到德智体美各方面出发,培养具有一定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并未真正意识到高素质与技能型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在开展教育工作时依然更倾向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这就导致最终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无法实现,使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无法得到体现,从而最终会对学校及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

3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策略

3.1 明确高职教育最终的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的类型可以大致分为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以及工程型人才,其中,高职院校应当将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作为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就目前来看,我国不同高职院校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层次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存在差别,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条件也相对存在一定的差别。也正因如此,在不同的高职院校内,依照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有所不同。因此,在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中,相关院校应及时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宝贵的人才资源。

3.2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是高职人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相关院校务必不断实现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首先,学校应做好专业工种的设置和优化工作,尽可能防止出现专业重复的情况。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应依据所在地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对专业内容进行科学的调整,从而确保专业结构能够与当地的发展相适应。其次,各大高职院校还应建立一定的质量评价体系,从而能够更加直观准确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判断,利于学校及企业对人才的筛选工作。此外,学校还应不断加强对教师团队的综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确保学院整体教学水平能够有效提升。最后,学校应适当地设置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为学生们打造良好的创业学习环境,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朝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3.3 积极采用多元化的人才教育模式

相较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内容明显增加,这样也更加有利于高职院校全面性人才的培养。也正因如此,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各大高职院校更应该不断加强多元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根据不同岗位的实际需求来对课程进行设计和调整。具体来说,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不仅应该包括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还应该增设一定的拓展课程、通识课等,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进而确保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能够得到切实的提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人们受教育的机会也在逐渐增多,这也很好地促进了我国整体国民素质水平的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性较强,具有较高难度的工作,良好的高职教育工作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人才,从而有效促进其所在地综合实力的提升。因此,各大高等职业院校也应积极加强自身的人才教育工作,不断提升本校的教学质量水平,为社会发展提供更数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输出。

基金项目:基于“宝马班”的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XHYZX201901)。

(作者单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技能型高素质院校
高素质农民走在振兴乡村的大路上
【陕西】旬阳市举办2022年第一期高素质农民乡村振兴培训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摘编)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
工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角色定位及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