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策略分析
2020-05-29郭会荣
郭会荣
文学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它承担着语文核心素养建构的具体功能,在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小学生而言,以儿童文学为主体的文学教育能激活儿童潜在的认知结构,唤醒儿童的语言灵性。然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高质量的文学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难题。比如,如何形成课外文学作品与课内作品的有机补充?如何有效地对课外文学作品进行施教,以实现学生文学素养的内化和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教室里的文学课》一书从法、例、效、旨、情等多维度给出了新颖有效的借鉴范例。该书理论与实践并重,在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及文学教育上能够贯通课内外,从而实现小学文学教育的拓展和深化。
法。本书的章节安排以“教学法”为线索,提问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比较教学法、选择教学法等十三种教学法依次铺排。每种教学法又以《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一书为理论导引,以课堂实录为呈现方式,以教学分析法为教法总结。“三位一体”的内容编排,让理论、解读及实践有机融合,从而使阅读有法可循。
例。本书以儿童文学作品为主体,以经典性为观照,选取古今中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本,包括《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祖父的园子》《桥》《铁丝网上的小花》等,着重凸显作品中的人文气息,并在课例的阐释中渗透语言、思維和审美能力等诸多核心素养要素。
效。本书通过组文阅读的方式,丰富拓展学生的感知和思考,如《桥》与《“诺曼底”号遇难记》、《渔夫的故事》与《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原版等。在结果输出上,以启发性的问题,或吸引学生进入更辽阔的阅读,如《戴脚环的大雁》;或训练写作能力,如《马裤先生》;或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如《渔夫的故事》。
旨。全书在深化文本理解、提升教学品质上精琢细磨,旨在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和情感。
情。本书从“真善美”多方面启发学生情感,或感恩,或赞美,或珍惜,或敬畏,使文学作品迸发出贴合小学生情感认知的独特意蕴,丰盈着学生的内心情感。
本书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有着多方面的启发。其一,“指导阅读”的角度。以课内文本为支点,以阅读技巧为内核,选取课外多篇文学作品节选构成群文阅读。以整书的节选文本为基点,可拓展至整书阅读。其二,“指导写作”的角度。以“改写教学法”等技法为支撑,进行仿写、改写、续写等训练。其三,“口语交际”的角度。该书的“师生问答”,对教师提升提问技巧、生成教学智慧等都有所帮助。此外,教师通过阅读此书,还可获得解构文本、运用文学评论生成新的教学元素和教学技巧等方面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本书通过对十三种教学法的集中展示,为小学阶段的文学教育提供了路径和策略;书中跨越课堂内外的文学课,也给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与语文素养提升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