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创新的原则与路径初探

2020-05-29王诗颖

知识文库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道德教育心理健康

王诗颖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有道德的人。中等职业人才的素质不仅包括智力教育、体育教育,还包括道德教育和美育。所以在国家要求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这个前提下,如何加强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创新顶岗实习形式的大背景下,如何对中职学校的德育方式进行创新,成为当代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 德育的内涵

关于道德教育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大道德教育的概念。这一观点认为,全民族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道德教育,建立起一种科学研究全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即马克思主义道德教育。第二,小德育观。在古代,中国有许多教育工作者持这种观点,国外和台湾也有许多教育工作者持这种观点。这种观念可以看作是道德伦理观念。三是教育界的德育观。教育界主要认为德育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我国,许多教育工作者持这种观点。在此文中德育的内涵采用第三种观点。

2 中职德育教育创新的原则

2.1 坚持主体性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该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阶段,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许多教育工作者往往把德育过程看作是学生获得道德知识的过程。他们只是把道德规范和道德标准灌输给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越来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是德育出发的地方,要让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回归生活,以内在体验的方式参与德育活动,教育者则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灌输的客体,而成为道德自我构建的主体。

2.2 坚持实践性原则

对中职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除了教授德育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能灵活运用,并潜移默化的成为一种习惯。中职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较强,开展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使学生接受德育知识,更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践,学生思考的能力、对事物判断力,都得到了磨练,学生素质也获得了全面的提高。

3 中职学校德育创新的路径选择

3.1 紧跟时代发展,把握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在德育的全过程和德育的结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体现时代理想和时代感。二是要体现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特点。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要鼓励学生积极实践、探索和创新,时刻保持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最后,德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心理健康、思想、政治等方面达到系统的认识与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等各项素质。

中职院德育目标的制定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紧跟时代发展,强调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衔接,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促使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在创新道路上越走越好。

3.2 凸显职教特点,完善德育内容

3.2.1 深化职业道德教育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意见,提出以德育为基础,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促进为导向,以德育为重。现如今,许多用人单位的招聘理念也逐渐由“重技能轻品德”向“有德无才培养用,无德无才不可用”转变。由此可见,德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中职学校也要将技能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未來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3.2.2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未来,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发明将对企业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关系到经济水平的发展。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提问、敢于质疑权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2.3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加准确的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让每个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纠正。学校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3.3 做好专业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3.3.1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

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要继续渗透学生的道德教育,树立学生更加坚定的道德意识,努力对不同学科实施各具特色的道德教育。教师可以借鉴的尝试有:一是专业渗透法。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例如,讲到专业知识发展过程时可以提出人文精神。第二,直接渗透法,对学生直接进行德育渗透,比如语文课学习一首古诗词之后,对其思想感情做出分析,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要使学生懂得这首诗所要表达的道理或内涵。

3.3.2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实习实训中

中职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后,到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或工厂实习。因此,学校要与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在开展校企合作和德育的同时,把学生的德育从学校延伸到企业。企业应该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职业精神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也提高了企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4 改进评价机制

运用考试及考核的方式来鉴定学生对德育的认知情况是有必要的。但通过简单的考核和评价,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3.4.1 在评价工作中

教育工作者要客观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努力寻找不同学生的闪光点。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受教育者,肯定他们的进步。

3.4.2 在评价方式上

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作用,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以及创新精神、课外活动、体育锻炼、特长人才等道德行为。学校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要更加注重评价过程,及时反馈评价信息,与各实践环节沟通,从各方面收集意见。

3.4.3 在评价内容上

评价内容要与时俱进。在日常表现、专业实践等常规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专业需求。要加大对学生合作创业能力的调查,从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减压方式、法律意识等方面对现代专业需求的评价。

3.5 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3.5.1 抓好师风师德建设

教师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班主任及管理员这类经常与学生接触且接触时间较长的教师,要想使德育教育产生较好的效果,就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想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就要抓好师德师风的建设。可以通过工作制度的创新,用人机制的完善,以德育人的理念来开展师风师德建设。

3.5.2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首先,学校要改善校园硬件条件,丰富校园基础设施,为学生提供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此外,学校要充分发挥广播电台、公告栏的作用,积极鼓励学生开展才艺竞赛、文艺节、体育竞赛等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道德教育心理健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浅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