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0-05-29孙振一
孙振一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不再以基础教学根本,而是要不断拓宽思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标。如何依托于核心素养理念,不断升华教学主题,提升小学语文课程价值,是每一个教师都应当深思的问题。本文中,笔者将深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析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以期促进小学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1 前言
所谓“核心素养”,是以终身学习为前提的德育理念,是确保当代学生能够掌握学习技巧的基础。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快适应社会发展,从而成长为国家需要的专业人才。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则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知识积累,从而使学生思想得到升华,为终身学习意识的树立奠定基础。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小学基础教育想要迎合社会的进步,就必然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
2 现代教育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育意义
2.1 丰富学生文化底蕴
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内容,在教材之外帮助学生普及文化知识,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提供,也能够更加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开阔学生眼界。核心素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分支,语文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而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感受感悟中华文明的同时,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诸如课文中有大量关于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文章,正是带领学生抒发情怀,提升对家国热爱之情的良好契机。
2.2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语文核心素养以对学生理解、思考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帮助学生透过事物的表面,去追根溯源,寻求本质。在因循守旧的课程模式中,加入实践教学内容,引学生“多听、多看、多感受”,将更多的主导权交付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觉快乐,在不断历练中获得成长。例如,小学语文中包含许多关于自然探索题材的文章,在学习之余,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在观察中体验四季变换,在尝试耕种后了解食物的来之不易,使教育情感得到升华,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
2.3 提升学生自我意识
进入高年级后,学生的理解水平与学习能力得到提升,针对低年级采取的教学手段已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加之学习难度的提升,学生必然要采取更高层次的方法,并从学生自身出发,使教学内容不断内化。脱离“手把手”教的现状,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与探索的时间,将更多的精力用到教学策略的丰富与整改上,使课堂迸发出新的活力,也能让学生用于思考,敢于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多向学生提问,以《伯牙绝弦》为例,教师可提出疑问“大家如何理解知音一词?”“你在生活中是否有一位‘知音?”让学生在反思中取得进步。
3 小学语文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3.1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尤其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学生想要对学习保持长久的热情,必然要以兴趣作为支撑。兴趣就如同一钥匙,帮助学生打开求知的大门,在学生乐此不疲的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要以兴趣为前提,在课程中导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提升道德修养与审美情趣。
以人教版六年级课文《少年闰土》的教学为例,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字的认识与理解;掌握课文情感;人物剖析;好词好句分析,课堂层次鲜明,教师可针对每阶段设置不同的小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师生互动中创建愉悦的学习氛围。例如,在生字教学中,教师不妨借鉴《最强大脑》中“仓颉造字”的游戏,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二维文字设计成三维影像,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文字结构,生动的动态立体图案新奇有趣,使学生领略到汉字的神奇,帮助记忆宫殿的形成。
再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含有大量的古诗词,学生在学习新课文时,还要同时学习通假字、介词等新知识,这时常让学生感到头疼。对此,教师不妨在情境创设上下功夫,以情境烘托气氛,讓学生融入情境,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以小学六年级的《天净沙·秋思》为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制作一段动画,将诗中的“枯藤”、“昏鸦”、“小桥”、“人家”、“瘦马”、“断肠人”等景物填充的图片当中,注意色调的搭配,让学生能够透过图片感受到秋意渐浓,肃杀悲凉的氛围,从而对诗歌整体的意境有了大致的了解。
3.2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坏习惯能瞬间击败一个人,而一个好习惯却能使人终身受益。人的一生始终离不开学习,面对这一项终生事业,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必要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厚积薄发的基础,在教育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习惯养成必然会成为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教师应加大对习惯培养的重视力度,采取多种有效方法,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水平。
以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将精读、略读、通读的阅读方式传授给学生,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提高阅读效率;培养学生记日记的习惯,可将每日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或做读书笔记,为写作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培养学生自觉预习的习惯,将自己不理解的部分勾画出来,自行查阅资料,使学习更富有层次;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定期开展班级辩论赛,玩“为什么”游戏,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释放自我。此外,在课上端正坐姿,注意握笔姿势,每日做眼保健操等,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使学生的生活健康而规律。
3.3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近年来,我国新型科技产业不断崛起,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培养创新型人才也将成为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过分强调课堂纪律性,学生的思维被局限,盲目的跟随大众的脚步,很难有创新之举。鉴于此,教师强调以核心素养为根本的教育理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改灌输为引导,合理对课堂进行布局。
以小学五年级课文《开国大典》的教学为例,课文中涉及关于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中华人民对新中国成立的激动之情。教师可采取情境教学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珍贵的历史资料,并播放有关天安门广场的动态图片,让学生一睹空前盛大的场景,体会中国人民迎来自由与解放的澎湃心情。
接下来进入小组学习环节,教师可询问学生这样的问题:“如果班级举行以爱国为题材的班会,同学们想要如何设计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仿《开国大典》中的场景布置,在班级陈列毛主席画像与五星红旗,利用红色粉笔画板报,更有学生别出心裁,想要组织全班合唱爱国歌曲,在自行设计与组织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萌发,各项能力都得到了进步。
4 结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次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教师需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采取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等多种方式,不断丰富教学主题,使学生的基础更加牢固,眼界更加开阔,进而为国家未来之繁荣而共同进步。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永安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