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华盛顿大学声乐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05-29周燕燕

歌唱艺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声乐学术音乐

周燕燕

在美国,高等音乐院校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独立的音乐学院,第二类是综合性大学下属的音乐学院。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音乐学院属于第二类,该院成立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学院对在校生的培养既秉承了美国名校音乐教育的传统优势,又融入了国际领先的音乐教育理念,整体课程的设置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笔者曾在华盛顿大学音乐学院进行过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研究和考察方向为声乐演唱与教学。经过对相关声乐课程的观摩与沉浸式学习,笔者认为该校在声乐人才培养方面有诸多方面可供国内同行院校借鉴。

一、培养目标分层定位

华盛顿大学音乐学院为声乐专业人才提供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本科阶段有音乐学士(Bachelor of Music)和文学学士(Bachelor of Arts)两种学位;研究生阶段有音乐硕士(Master of Music)和音乐艺术博士(Doctor of Musical Arts)两种学位。均采用学分制管理。

(一)本科教育

音乐学士和文学学士在学制、学分数、绩点方面要求相同,本院课程比分别占55.6%、50%,包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理论类、音乐史类、民族音乐学、语音课(Diction)、合作课程(合唱、歌剧排练等)、钢琴课等。但两种学位对于专业能力的要求又有所不同,文学学士类的学生在声乐曲目难度方面没有硬性要求,每学期期末完成声乐考核即可;而音乐学士类学生的曲目难度系数有相应规定,且有举办独唱音乐会的要求。本院课程之外,音乐学士类的学生需要选修33.3%艺术科学学院开设的艺术类课程和11.1%的其他学科课程。文学学士另外50%的学分是在音乐课程外的所有学科课程中任选。详见音乐学士与文学学士数据比较表。

音乐学士与文学学士数据比较表

(二)研究生教育

1.音乐硕士

音乐硕士学制为两年,学生须完成至少45学分的课程,平均绩点不低于2.7。专业课程有声乐、歌剧排练、声乐教学法等,以培养学生唱、演、教的专业能力为主;研究方法研讨课、音乐理论课和音乐选修课等,则重在加强学生理论功底和学术研究能力的训练。此外,学生还须通过钢琴中级水平考试;一门外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或拉丁语)阅读和翻译能力考试,这将有利于对声乐作品的深入研究。学位考试内容包括:(1)表演考评,2场学术音乐会;(2)学术考评,研究10个专业相关课题,进行笔试与口试答辩。

音乐硕士与音乐艺术博士数据比较表

2.音乐艺术博士

音乐艺术博士,学制为3—5年,学生需要完成90学分的课程,对于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学生经审核可免修部分学分,课程平均绩点不低于2.7。该学位课程包含大量民族音乐学、音乐史、音乐教育等理论类课程,还须通过一门与硕士阶段不同的外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或拉丁语)阅读和翻译能力考试,完成26学分的全校选修课(已获硕士学位可部分免修)。除此之外,每学期的声乐课、音乐会指导课、学术论文指导课都是由读博期间的专业导师负责指导。学位考试内容包括:(1)表演考评,3场学术音乐会;(2)学术考评,研究3个专业相关课题,进行笔试与口试答辩;选择其中1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完成至少200页的博士论文写作。详见音乐硕士与音乐艺术博士数据比较表。

可见,该校声乐人才培养层次鲜明、目标清晰,对人才的能力结构、知识储备有着系统、科学、合理的规划。本科声乐人才培养重点在于广涉人文和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和技能,熟悉普通教育理论和方法。在此基础上,音乐学士学位侧重培养音乐表演型人才,文学学士学位侧重培养人文学科综合框架下具备一技之长的人才。研究生教学重在增加宽度和深度,兼顾专业能力与学术研究能力。硕士阶段注重音乐表演与学术研究的培养,其中多维度拓展专业能力,学术研究注重宽度,这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表演、教学或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博士阶段声乐人才在演唱技能、艺术素养、研究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有着全方位综合的高标准,学术研究更讲究深度。

二、专业能力培养与考评

专业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关键,而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则是检验教学成效的重要环节,舞台实践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升华。

(一)声乐课形式

声乐课作为基础必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和声音观念。以下笔者谈谈在托马斯·哈珀教授的课堂中学习的见闻与思考。

1.“一对一”小课

“一对一”的声乐课每次60分钟。作为进入唱歌前的热身,哈珀教授十分注重练声环节,教授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声音状况选择相应的练声曲。通常,练声时间会持续20—30 分钟,获得相对满意的声音状态后,进入歌曲演唱部分。作品教材以意大利语、德语、法语和英语艺术歌曲为主,歌剧选段则要等学生各项机能协调,在声音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教授在综合考量学生的声音类型后,会给学生制定符合其个人发展的教学方案,因此每个人的曲目库各不相同,不会出现“千人一声”的情况。课堂上,教授通过示范、比喻、发散思维等方式来启发、引导学生,并结合生理解剖知识进行讲解,使课堂生动、具象、有效率。

一般来说,只有独立建制的音乐学院才配备钢琴伴奏教师进声乐课堂,综合性大学的音乐学院普遍存在钢琴伴奏教师较为紧缺的问题,因此伴奏任务经常由声乐教师以即兴的方式进行。此外,华盛顿大学音乐学院除了少部分全职的艺术指导外,另一部分是担任助教的钢琴演奏方向的在读博士研究生完成声乐课堂的伴奏工作,以保证声乐课的教学效果。

2.集体课(Master Class)

集体课,类似于声乐教研讨论课,是由每位声乐教授带领他所授课的所有本科生、研究生在音乐厅或大教室进行的公开展示与讨论。每个学生每学期必须进行两次公开演唱,按舞台表演的标准进行,演唱者在表演前要进行自我介绍、作品介绍。演唱结束后,观摩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与建议,然后由教授补充和梳理,之后学生再次演唱。这种各抒己见的方式有利于多角度的观察和提出问题,演唱者能得到多方面的真实反馈,教师也能从中查漏补缺、教学相长,而发言的同学也提高了思辨能力、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演唱者在大家的帮助下得到提高时,现场就会响起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十分融洽。此外,学院定期还会邀请一些著名歌唱家或歌剧导演来指导声乐集体课。

声乐集体课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开放,对于学术问题不保守。学生除了跟自己的导师上课外,还可以旁听其他声乐教师的课。当学生某一时期的研究内容跟其他声乐教师的研究领域更符合时,可以阶段性地跟随其他教师学习。这样的授课形式和教学理念既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避免学术上的门户之见,又可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在声乐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本位”的理念,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关注学习者的兴趣、需要和态度,突出声乐教学活动的整体性和综合性。①

(二)声乐专业课评价标准

课程评价对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检验作用,标准确定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程评价的有效性。我国专业院校和综合性高校对声乐课程的考试评价多采用期中和期末现场演唱评分的方法,由教研室教师共同打分,取平均分作为评价学生专业水平的依据。这种评价方法很直观,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声乐教育界的学者纷纷发出声音,王蒙指出,对于教学的考核,怎样突出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全面性与有效性,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是我国声乐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②李首明认为,学生起点与现状的对比也是衡量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建议考评留20%的分数由任课教师来评定。③

华盛顿大学音乐学院声乐课评分标准参考表

依上表可见,该院声乐专业课的考核并非“一考定音”,而是由贯穿整个学期学生学习状况的五个部分共同组成,其中前三项为导师考核,主要评估学生在声乐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占评价体系的30%;另外70%由评审组结合学生艺术观摩情况、期末考试成绩、出勤和声乐提高情况给出评分。这种横向与纵向结合的全时段评价方式有利于体现学习成效的客观性,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遵循了当代音乐教育评价的人性观、知识观和学习观。

(三)强调舞台实践

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紧密结合是该校声乐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该院每年都要举办百余场演出,鼓励学生全方位参与其中。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本科和研究生都有开独唱音乐会的要求:音乐学士阶段的学生须在大三、大四分别完成30分钟与45分钟的学术音乐会;声乐表演硕士阶段的学生须完成两场50分钟的学术音乐会;博士阶段的学生须完成三场50分钟的学术音乐会。学生通过大量的音乐会实践不仅提高了表演能力、建立了自信,还积累了与观众沟通交流的经验。学院还开设有歌剧工作坊(Opera Workshop),每年排演四至五部歌剧,学生可以选课或参加选拔的方式参与学院的歌剧排练,并有机会与访问艺术家一起进行排练和学习。如参与国际知名音乐总监斯蒂芬•斯塔布斯和舞台导演詹姆斯•达拉指导的清唱剧《塞墨勒》(Semele),参与“格莱美最佳歌剧奖”获得者亚伦•希恩主演的《奥菲欧与尤丽迪茜》等。在排练的过程中,学生们和专业演员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和交流学习,积累宝贵的表演经验。舞台实践对每位声乐专业学生的成长与进步,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三、学术能力培养

华盛顿大学在声乐人才培养上,强调专业技能的同时又非常注重学术能力培养。华盛顿大学课程委员会(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Curriculum Committee)作为课程审查的常设机构,会定期对全校所有学位项目及其课程体系实行审查,以确保课程质量。④学士课程强调科学和人文综合知识的摄取,使学生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热情;在理论类的课程中,引领学生掌握初步的调查和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的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后备人才。研究生课程加强教育基本理论和方法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硕士阶段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进行专业领域的广泛研究;博士阶段进一步强化学术研究能力,在专业领域深入探索。为保证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性和全面性,他们用数字代码的方式区分课程难度,数字越大,难度系数越高:100级至300级适用于本科生、400级至800级适用于研究生。课程形式也多种多样,有讲课式(Lecture)、研讨式(Seminar)或实践式等,师生交流互动十分频繁。为保证人才的个性化发展,课程强调跨学科学习,除了本院的必选、限选课外,学生可以选择包括经济、法律、心理学、医学、自然科学、哲学、文学等在内的200多种任选课程,这将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有利于发展和完善的知识结构,避免知识结构单一而阻碍学术研究创新。

美国课程专家斯塔克(Joan S. Stark)提出了课程(即学术)计划(Academic Plans),旨在丰富学生学术体验,促进学生学术发展。⑤华盛顿大学音乐学院学术监督委员会对研究生个性化的选课指导有利于建立稳定合理的课程架构,使每位学生更清晰并更具针对性地选择课程研读内容,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比如修读音乐研究方法课、音乐史类课程对于学位研究课题和毕业论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音乐实践和理论诠释要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做后盾,才可能演绎出具有深厚艺术价值的作品。⑥对音乐理论、音乐史的广泛深入研究,拓宽了对声乐表演专业的理解深度;对研究方法类课程的熟练掌握,扩展了学生音乐视野,使知识体系构建与研究能力紧密相扣、融会贯通。

大师班指导

结 语

华盛顿大学声乐人才培养模式是美国高校声乐专业的典型之一,课程结构合理,培养目标分层明确,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在注重专业技能的同时,十分强调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的培养,值得我们借鉴。我国高校培养的声乐人才,有的存在文化底蕴偏浅的现象,体现为音乐类核心课程受重视,教育类专业课程遭轻视,综合类人文课程走形式。⑦这限制了人才自身的发展,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也制约了艺术表现的品位,艺术水准在达到某一层次后就停滞不前。⑧音乐教育界的部分学者呼吁高校声乐教育要以专业的全面素质教育为前提,以共性、规律性、艺术性等知识辅助小课教学,理顺声乐发展和学习的思路。⑨步入新时代,社会对声乐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声乐人才培养定位应从我国国情出发,通过研究国际先进的声乐人才培养模式,在本土进行改革和创新,从单纯的技术型、一专多能型向人文型、综合型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声乐人才的培养水平。

注 释

①王丽娜、王江奇《声乐教学中建构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人民音乐》2006年第11期。

②王蒙《谈声乐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性》,《民族艺术研究》2009年第3期。

③李首明《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高校我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中国音乐》2007年第3期。

④李新朝、刘学东《美国公立大学研究生课程审查制度研究—以华盛顿大学为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年第10期。

⑤L.R.Lattuca & J.S.Stark: Shaping the college curriculum: academic plans in context,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2009: P4.

⑥田果《英国利兹大学音乐学院访学记—中英高校音乐史论教学比较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7年第1期。

⑦郭声健《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及特点》,《艺术百家》2017年第3期。

⑧王士魁《论声乐表演人才的技能及素质培养》,《中国音乐》2005年第3期。

⑨李泉《声乐教学中的素质培养》,《中国音乐》1996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声乐学术音乐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音乐
音乐